社会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

发挥科普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

来源:科技传播 作者:连湘琦
发布于:2020-03-03 共3354字

  摘    要: 科普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帮助人们养成符合和谐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促进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加强科普工作的作用与意义进行了探究,阐明了加强科普工作与和谐社会的联系,旨在提升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加强科普工作; 和谐社会; 作用与意义;

  加强科普工作对于我国实现创新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长远的意义与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科技创新与普及是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我国历届领导人一直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健康素质提高。加强科普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1 、科普的概念以及作用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进行科学技术普及的意思。科学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接触世界和认识世界过程中,对符合自然规律的经验和知识的总结,这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摸索,得出来的经验则渐渐形成了技术。科学相对于技术来说,是更加抽象的精神形态的知识,而技术则是科学指导人类改造世界的方法,是科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的,所用的,很多都涉及到科学技术,因此科学技术的普及能够使得人们更懂生活,更热爱生活。科普工作的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1]。科普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1)传播以及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注重和谐,具体是指注重对后代进行道德教化的培养。道德教化十分注重培养人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稳定社会秩序。这就要求我国的民众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汲取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养分,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2)科普能够促进先进文化和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融合。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有发达的物质文明,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文明作为支撑。我国一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因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一个国家强不强大,不仅仅是武器的强大能体现的,先进的文化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先进的文化一方面能培养人的信念,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净化人的心灵。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地分辨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抵制各种落后的观念和行为。

  2 、加强科普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2.1 、加强科普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重要基础

  人是社会中的主体,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重心之一在于不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强调的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物质基础,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精神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和谐社会的本质上来说,科学的精神更应该是公民自身具备的最重要素质,它能够鼓舞人们在生活上不断前进,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和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存在,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会害了自己还会影响别人,成为祸害和谐社会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遇,虽然存在偶然,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必然需要,如果人们能够互相关心,相互支持,就能够进一步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宽容者可以容纳他人所犯的无心之失,厚德者则可以载物,因此宽容可以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加强科普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而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合,这种人文精神十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谐。
 

发挥科普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
 

  2.2、 加强科普工作有助于减小影响社会和谐的芥蒂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容易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人的收入差距过大以及文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根据数据报告,中国的基尼系数远远的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也就是说中国存在一种严重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少数人掌握着全国多数的财富,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收入差距过大。数据已经表明中国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贫穷的地区教育资源贫乏,教育质量低下,这里不仅物质上穷,经济上落后,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也十分缺乏。实际上科学文化知识的缺乏,会进一步促使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发展下去。因为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越低,他们作为劳动者的素质就越低,这成为了影响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时民众缺乏科学文化素质的国家或地区,难以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也使得科技成果很难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说,要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要依靠学校教育,使之在教育中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创造物质财富的技能的同时缩少贫富差距,达到促进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工作,使得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带动民众的劳动者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成为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拥有高素质水平的劳动者。

  2.3、 加强科普工作促进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特征就是建设生态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物质财富[2]。在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人们妄想控制自然来获取便利,滥用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一些自然资源也日趋短缺乃至面临枯竭,甚至形成一些生态安全隐患。比如说臭氧层破坏造成全球变暖,空气污染形成酸雨,一些物种灭绝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被污染以致淡水资源短缺,植被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等环境污染造成的问题,都是人与自然的不能和谐共处的表现。后来环境污染问题开始被人们关注,人们开始抵制污染环境的行为,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科普的功劳。通过科普工作者进行环境方面的科普宣传,使得人们意识到不正确的使用科学技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升[3]。科普活动可以让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传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在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破坏环境的危害同时就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人们能够正确理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最终达到促进和谐社会形成的目的。

  2.4、 加强科普工作有助于人们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以前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愚昧与迷信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即使到了现在的文明社会,部分地区的人们仍然会受到迷信的影响,这是因为科学的普及力度不够造成的,而科学正是这些阻碍人们健康生活愚昧与迷信的克星。这是因为科学的思想是客观的,唯物的,而愚昧和迷信则是相反的,也就是主观的与唯心的。愚昧与迷信是因为人们不了解科学的时候,无法理解自然界中产生的奇异现象,也无法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这时候就很容易受到反科学与伪科学者的愚弄与欺骗,乃至被蛊惑,从而做出一些不健康文明行为。而普及科学的真理就可以让人们答疑解惑,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自然,对待人生。我国一直在倡导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大力促进人们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从而破除封建迷信,摆脱愚昧,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加强科普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把加强科普这项工作的摆在首位,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本文探究了加强科普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旨在加深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以便科普工作者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黄善辉.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广东科技报,2015-06-05(7).
  [2]黄冠闽.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促进保护区事业和谐发展[J].福建林业,2016,41(5):53-53.
  [3]唐振洪.传播科普知识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家园[J].科学咨询,2019,18(6):25-27.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原文出处:连湘琦.加强科普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J].科技传播,2019,11(19):159-16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返回:社会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