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发挥着民族精神支柱的作用,然而,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也会受到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和干扰.***同志在 2013 年 8·19 重要讲话中指出: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他强调,“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更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反对浮躁之风,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抑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是关系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问题,也是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科学思想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干扰和挑战.
在时代变动不居的潮流中,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干扰.
首先,在当代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发生着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各种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分配关系的调整导致利益关系的变化,人们的就业方式即谋取利益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差距特别是贫富差距拉大,等等,这些变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也为各种思潮包括怀疑乃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提供了温床和存在的空间.
其次,社会主义运动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且充满着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有其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发展,这种改革与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进行的,双方互有借鉴和学习,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只有创造性地吸收全体人类文明的成果,才能顺利建成.有的人却借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反复,利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失误和弯路而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作为普世价值,把西方的政治模式奉为灵丹妙药; 有的鼓吹用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常会出现各种谬论,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普世价值论”、“告别革命论”、“民主社会主义论”、“历史虚无论”、“全盘西化论”,等等.
再次,中国是当代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 2010 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但西方持自由主义立场的人们对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怀有鄙视的态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西方一些势力所不愿看到的,他们或者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的崛起,或者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中国进行渗透,使中国全盘西化以达到最终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其中,大力宣传西方的思想理论,是西方势力最常用的策略之一.这是经常出现的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相协调的声音的国际背景.
各种思潮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例如,一些人宣扬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自由主义思潮.一是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张建立西方式的多党制的政治制度,主张全盘私有化.二是在学术研究上,淡化乃至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的学者把倡导学术自由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割裂开来,主张反对“一尊之学”,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思想流派和政治主张,根据自己所采取的立场以及理论构建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取舍.三是提出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这说明一部分学者还没有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其学术研究.一些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看作是革命之学,而不是建设之学,在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中难以发挥作用.在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
最后,时代的变化发展要求对新的时代课题作出回答.从 19 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距今已一百多年过去了,社会生活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研究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作出具有说服力的回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的科学,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在社会变革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自己的研究来解释和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引发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认识这些矛盾和问题,作出科学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和解释,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基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2004 年 3 号文件) 指出: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保持正确方向的基本保障.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尽管其概念、范畴、方法和研究对象各有不同,但探求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增进人类福祉则是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在这方面马克思本人不仅是所有研究者的楷模,而且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寻求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全人类最宝贵最优秀的精神财富的结晶,社会科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其具备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科学能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的必备条件.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本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的功能概括为“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为丰富生动和变动不居,社会科学研究只有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本内容,以服务社会为基本取向,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指导实践的强大武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哲学社会科学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
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学术界抵制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学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些不正之风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主要表现是急功近利,追逐名利,浮躁浮夸,低水平重复泛滥,乃至抄袭剽窃,等等.这些不正之风的盛行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造成极大的危害,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作为实践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科学,其创立过程和学科体系也凸显了非常扎实和严谨的学风.因此,坚持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榜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克服不正之风,树立正气,保持扎实严谨的学风和科学态度的有力武器.
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科学方向,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根本.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统领,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贯穿到社会科学研究中去,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科学事业的改革和机制创新,指导社会科学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规范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和行为.
第二,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并且要以创新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贡献.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创新中丰富发展的理论,开拓进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也要发展.为了保持鲜活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不断充实丰富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一是时代的变化,二是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创新精神,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创新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的全过程,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着中华民族走出困境,走向伟大复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面对鲜活的现实生活,把解释现实和改变现状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观点创新不断把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第三,要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大局,以当代中国和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加强应用学科的建设,进一步重视研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从社会科学的专家立场和专家视角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力争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被党和政府的决策所充分吸收和利用,为宁夏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发挥社会科学“智库”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要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领域内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和谐发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呈现的时候,当各种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思潮可能蔓延和泛滥的时候,正需要哲学社会科学通过解疑释惑,澄清各种模糊错误的思想认识,教育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信念,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发展环境和社会转型期,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宣传普及发展着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上,不仅要坚持学术标准,同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标准.学术研究无禁区,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听任西方思潮随意泛滥于我们的学术研究之中,对于那些明显地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思想和观点,应当给予严肃的批评和回应.
第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现在有些中青年学者,热衷于从西方学术体系引进概念、范畴和方法,对于作为社会科学大师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则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这种状况对他们的成长和学术发展是十分不利的.2011 年 4 月,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国学者伊格尔顿的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不久,就赢得了国际学界的普遍关注.同样该书中文版出版后,在中国学界也引起了广泛讨论.有学者在评论中所说的: “这部著作的中译本出版得如此之快,既令人颇感诧异,又让人深感庆幸---它来得正是时候.”在当代中国学界,“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多种思潮交锋交融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遭遇了挑战和质疑.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著,不管是老学者还是中青年学者,都要经常从中汲取营养,这种学习不是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当情况所作的某些具体结论,而是要透过他们的论述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理论思维的能力.
近几年中,笔者曾数次赴美国作学术访问,顺便对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情况作了一些考察.下面笔者把自己的印象和认识写出来,或许有一点借鉴作用.一、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地位.社会科学在美国不算是热门行当,其规模和影响很难与自然科学相比.但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
一、社会科学创新与信息资源.社会科学知识创新是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和知识创造的过程.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本质特征和丰富的内涵使社会科学研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科资源的充分占有是社会科学...
一市场效率发展体制彰显人性从压抑向张扬的飞跃.效率发展体制的经济哲学智慧主要体现在斯密的人性与经济自由说上,斯密对于经济分工的内容体现了哲学智慧.斯密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类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如果仅仅依靠其他人的慷慨或恩惠而不...
一、引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是我国语言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简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领域内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该基金立项的课题对我国少数...
被誉为社会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的至今无人能及的大师的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学术思想做出了无以伦比的贡献,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我们重温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著述,不是找出某些现成答案,而是要从中寻找启迪.一、与功能社会学和还原社会学...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习近平同志2013年9月30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
一、到海外去口号-到民问去,曾经是一个世纪前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发生期所酝酿出来的.先有具备学术规范的社会调查,才有社会科学的在少数人一段时问的尝试之后,一句凝结着共同体集体意识的到民问去成为1919年之后的知识界的运动,在中国促成书斋学问之外的社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