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路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11-04 共4630字
论文摘要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当前,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相同步,社会科学研究空前繁荣,繁荣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本身的发展来看,也出现了一些不小的变化,在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科研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理论与实践结合日益紧密。遵照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思想库和智库作用的方针,各级社科规划课题,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都非常强调为现实服务,广大科研人员的自选题目和接受社会委托的题目,也多为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现实问题、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社会科学研究注重为现实服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理论创新和学科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当代社会急剧变化和“知识爆炸”的条件下,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各学科交叉渗透更加普通,科研人员思想活跃,大量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层出不穷。原有的学科体系内容不断丰富,甚至催生了新的边缘学科,理论创新、学科创新成为科研人员的普遍追求,创新步伐越来越快成为发展的必然。

  3.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日益丰富。随着理论创新、学科创新步伐的加快,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起来,计算机的使用,互联网的诞生,多种研究分析方法的使用,各类数学模型的建立等等,提高了科学工作效率,丰富了科学工作路径。

  4.横向合作日益活跃。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开放度越来越高,合作的机遇越来越多,不仅高校之间、各科研单位之间的横向合作增多,高校与科研单位同政府部门、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甚至同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也非常普遍。横向合作日益活跃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加快科研节奏,缩短科研周期。

  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路

  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活动顺畅进行的必要保障。所谓科研管理,就是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管理学相关原理,对科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此过程中相关的人、财、物、信息等按照一定的管理目标,进行组织、控制,使之达到最佳完成程度。科研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既与具体的科学研究不同,也与一般的单纯事务性、执行性的行政工作相区别,究其实质,科研管理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要求,是一项兼及科学研究规律与行政管理的复杂的社会工作。细析科研管理的内容,它包括各种科研规章制度的拟定、科研项目立项及立项后的管理服务以及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各种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内容。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科研工作表现出各种新的特性,科研管理工作也将会随之变化。因此,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外延无限延展的创新的社会工作。

  前面论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趋势,对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管理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科研管理是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管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校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效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总结,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程度的一种组织活动。科研管理是对各项科学研究的管理与服务,它所涉学科众多,文、史、哲、管、法都有所涉及。可以说,科研管理是对于“知识”的管理。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是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一环,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对于科学研究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科研管理,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新形势新时期,社会科学研究事业高速发展,其重要性日益突显,这对科研管理工作相关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既要求在思想政治素质上与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相一致,也要求对所涉及专业知识有尽可能更多的了解。因此,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当时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准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与科研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更应熟记在心,同时,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警觉性,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科研管理人员,一定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确立高度负责的立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的服务者、协助者,是科研工作主体的后勤服务部门。如果说,创新性是科研工作要求的话,那么,服务性就是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是,这种服务性要求科研管理工作的崇高与奉献,可以说,每一项科研工作,都少不了科研管理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但科研成果所为作者带来的各种名与利,却统统与科研管理工作这一幕后英雄无缘。

  可以说,科研管理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

  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科研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耐得住寂寞与清贫,看淡名与利,只求奉献,不重索取。同时,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理解科研人员,要树立服务观念,坚持求真务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尽一切可能,积极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使之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多出精品。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利用国家繁荣发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好形势,顺势而为,积极主动为科研工作者争取横向委托课题、国家级课题以及各项联合资助课题等,全方位为科研工作提供综合服务。

  3.锻炼统筹能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组织能力。新形势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繁荣发展,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日渐繁多,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统筹能力,正确处理常规工作与紧急任务的关系,在把握总体工作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主次分明。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必须掌握的管理技能和知识外,还应该熟悉一些具体的科研管理组织业务,如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包括课题申报的制度、程序以及填报要求;在科研成果管理中,要把握成果的相关鉴定评估要求,熟知各类经费的使用原则与监管制度等,掌握成果评奖的原则以及奖励办法等。特别是针对科研立项,科研管理人员要掌握国内外科研研究动态及已有成果的发表情况,掌握各种与科研课题有关的信息,在宏观上为课题承担者提供客观的引导与相关的科研建议。

  4.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与之相关的管理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实践证明,科研管理工作墨守成规不可行,要随着不断发展的科研工作新态势,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范围。也就是说,与科研主体的内容创新不同,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的是管理的创新。科研管理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研管理的相关工作还没有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各种文字、信息处理等,便凭手工操作,致使效率低下,造成了人、财、物、时间等方面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手工操作使得各种信息处理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时效性与全面性的缺失。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工作日益信息化、自动化,科学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这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重要的要求。适应这种新变化,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观念,重新认识科研管理工作的“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求主动、求全面,告别过去那种呆板落后的被动式管理,转变为自动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主动、灵活、高效的现代管理方式。科研事关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生存和发展大局,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进行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科研管理工作要有新举措和新思路,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中探索新方法,研究新思路,不仅需要完成改革性的工作,还需要完成很多建设性的工作。

  5.不断更新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本文的论述中,所谓科研管理,主要是指对科研工作,包括科研计划、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各种科研工作的管理。科研管理是对科研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困此,它是对于“知识”的管理,这就要求科研管理工作必须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素养和一定的管理技能。也就是说,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其所管理服务的相关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的管理能力,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度发达,新的发明和知识门类层出不穷,跨学科研究、新学科的开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互渗与影响,使得各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展现在科研管理工作者面前。要对变化了的科研工作进行管理与服务,科研管理人员只是停留在之前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注定要无所事从,因此,必须要与时俱进,同科研工作者一样,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扩展知识结构,同时,学习新的与科研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门类,如统计学、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可辅助科研管理工作的学科门类的知识,从整体上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化科研管理工作适应新的科研工作的必然要求。

  6. 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提高信息收集分析能力。科研管理工作要想做到全面系统,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能力必不可少。具体而言,第一,熟练掌握情报学方法,善于在各种会议、法制法规、广播、报刊以及网络等媒体信息中收集与科研工作有关的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将与科研工作有关的知识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以有利于其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注重知识积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科研管理人员要及时对自身所辖属的科研基本知识和学科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熟悉国家对于相关学科知识的政策法规,注重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的掌握,并从中归纳出有用的信息,以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时刻、密切关注、追踪国家科研领域的方针政策,并与之保持高度的一致,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业务学习,以便知识更新,跟上社会科学研究的步伐。第三,科研管理人员要具有理解和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科研管理最终要落实于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达成,需要正确理解国家政策为前提。因此,对于国家政策的把握与理解能力,是决定一个科研管理人员,特别是决策性的管理人员是否合格的标准。要成为一个能够正确理解政策,并能够认真执行的科研管理人员,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学习与科研工作密切相关的,如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关政策。只有对政策及有关法规条文及时了解,才能迅速地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做出有效的反应,才能更好地明确科研管理方向,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把好关,才能在竞争中稳步发展,逐步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7.实现科研管理现代化。信息对科研管理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微电脑的应用、互联网的出现,对于科研工作影响巨大。信息化处理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远程、非面对面的科研合作提供了技术平台,高效的信息检索功能更使得科研工作者可以共享科研资源,避免重复研究。作为一名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还必须熟练地掌握、运用计算机等现代管理工具,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利用现代管理工具为科研和管理服务,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实现科研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郭琴.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促进高校科技发展[J].化学工程师,2003(4).
  [2]何倩.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浅论[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3]孙昉.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探析[J].科技咨询,2010(23).
  [4]李丹,范猛.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与方法[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