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构建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7-03-20 共10462字
4、缺乏考核依据,缺乏公平性
在物质激励中,绩效考核是衡量物质激励的重要标尺。研究表明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实施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收到激励,努力反而下降了。许多国有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一贯采用“一刀切”的激励方式。某企业推出“年终奖”计划,本意希望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难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打击了贡献大的员工的积极性。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鼓励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提高激励效果。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提高绩效为目的,建立切实可行的KPL评价体系。
案例:A企业从2014年开始实施绩效考核,主要做法是:每个部门都有一张相应的通用绩效考核表,由人力资源部提供考核工具,组织各个部门设计本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各个部门设计好本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再反馈给行政人事部;由总经理、董事长审核修订好考核指标后再反馈给各个部门。
每个季度末,直接上级对员工的考核进行定量评定。考核结果与员工月度的工资不挂钩。员工年底奖金发放时,会参考绩效考核的结果,但没有具体的计算依据。
平常由于考核与大家切身利益并不相关,员工大多不关注绩效考核。到年底发奖金时,大多数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颇有争议,认为其绩效考核结果不能反映个人的绩效表现。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也不重视,普遍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打打分”,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分析:目前A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没有将公司的战略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融入其中,造成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不能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结果无法体现个人绩效对部门绩效的贡献进而对公司整体绩效的贡献,往往只是局部的提高和改进。
其次,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公平性。
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过程中,没有从员工的工作岗位出发,脱离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容易导致考核不到位,最终影响考核结果,失去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再次,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内容不完善。
很多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没有纳入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设立的比较模糊,没有具体的考核工作事项,很难获得客观的绩效评价。
5、薪酬机制不合理
经考察,就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情况来看,导致员工流失的内部因素中,对薪酬的不满意已经成为许多员工选择离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员工对薪酬不满意主要体现在薪酬不具有外部竞争性,薪酬的内部不公平,福利计划缺乏灵活性,薪酬水平低于员工的期望值,激励措施无差别化。同时也认为,现在的国有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摆脱经济时代的薪酬模式,薪酬与职级不符合。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经营者对自身薪酬的不甚满意。
案例:A企业是某市的明星企业,企业效益、利润都位于当地先进水平,薪酬总体水平在当地也很有竞争力,但令企业管理者头痛的是,薪酬却一直是人员抱怨的目标,人员薪酬满意度并不高,骨干人员不断流失,超水平的薪酬付出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激励效果。
分析:为了充分了解该企业存在的薪酬问题,格致咨询服务团队通过采取深入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市场调研等方式,对该企业的薪酬现状、地区薪酬情况以及本行业的薪酬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该企业的薪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高中层薪酬远远低于行业水平和地区水平 2、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薪酬也低于市场水平 3、普通员工的薪酬很有市场竞争力 4、平均观念根深蒂固,薪酬水平一刀切 5、技术人员薪酬难调整,晋升靠当官一条路 6、惩罚性薪酬,多干多错,少干少错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
1、 企业管理人员认知能力、管理思想存在缺陷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依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学习许多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譬如:“6S”管理、学习型组织、精细化管理、海尔的OEC管理、寻求并建立企业文化,但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不多, 原因就在于引进这些管理模式时并没有与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融合起来。企业实力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基础,要保持企业实力并长盛不衰,就需要企业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即要有核心竞争力,这要求我们在员工激励机制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一企一议、一企一策,不能照搬已有的模型。
其次,企业管理者忽视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许多企业口头上承认重视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但多数流于形式、走过场。譬如:各种荣誉的授予面较窄,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和“轮流做庄”现象,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暗箱操作”,使激励效果受到影响。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应该一味的讲“实惠”,“爱厂如家、爱岗敬业”成了彻底的口号等等。其实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未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层次上去进行。国有企业历来提倡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然而,在很多国有企业里,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并没能得到保证,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往往只是一句空话。
2、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不足
劳动制度方面,用人机制非市场化,多数国有企业在劳动力方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通常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就一辈子在企业工作,员工即使不称职,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出于稳定考虑,也无法将其清理出企业。并且企业不仅要对员工本身负责,甚至员工家属子女的就业、医疗等问题也由企业承担。在企业没有生存问题,个人利益长期有保障的情况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缺乏危机感,认为进入企业就拿到铁饭碗的思想普遍存在。
人事制度方面,全省许多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的运作并不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管理被动且缺乏目的性,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人事管理工作思维惯性,并未真正实现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的转变,企业中岗位分析、岗位评价等工作非常原始,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员工观念没有改变。
分配制度方面,一方面是分配不公平,员工干的好与坏和个人所获得报酬不成比例,搞“平均主义”,所获得的业绩有时与地位和荣誉相背离,使某些荣誉称号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是程序不公平,国有企业中领导的“官本位”思想严重,企业内的裙带关系复杂,在分配的决策过程中与领导有关联的员工,可能一直受到各种荣誉光环的照耀,领导的决策没有透明度,使得以制度形式确定的条款丧失了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管理者运用手中的一点权力捞起了灰色收入甚至违法收入,这与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相悖。同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业绩突出,而职权皆无,荣誉不曾享有的员工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挫伤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内容推荐
-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激励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国有企业的竞争也由物力资本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本竞争,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问题的挑战。本文从常用激励机制的方式着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
-
国有企业工商管理职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与路径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与其相对应的国有企业工商管理职能也应发生变革,以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发展。...
-
-
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发展研究
本文在对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发展和创新的路径, 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