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会计毕业论文 >

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致谢
发布于:2015-08-08 共5673字

  目    录

  一  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职能的定义
  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二  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的主体
   会计监督的分类
   会计监督的基本内容

  三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四  会计监督职能健康发展的条件

  五  结束语

  六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从会计监督的内容、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建全会计监督的必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与本质特征、监督分类等几方面对会计监督职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关系以及会计监督发展的条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监督职能  核算职能 必要性  内容 关系

  一、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的定义:

  在会计 工作中,通过记录、计算、分析和检查,对企业 、机关 、事业单位 和其他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的一项管理活动。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日常生产经营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可以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 和社会监督。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规范》第四章在明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权的基础上,提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单位内部的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更好地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同时,对国家监督、社会监督问题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实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有:

  (1)维护国家财经法规要求强化会计监督。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监督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防范和制止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同时,符合本单位的计划、定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经济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市场经济要求强化会计监督。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搞违法活动,是任何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允许的。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应当“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心”,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能可以弱化,甚至放弃。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是与《会计法》、《规范》的要求相违背的。各单位追求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应当的,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必须置于合法这一大前提之下。合法的经济活动是产生经济利益的前提,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及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前提。法制的制定正是从既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又保护各单位经济利益出发的;相反,违法的经济活动如偷税、漏税等,虽然从眼前看来,单位可以得到一些“利益”,但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则将造成损失。而且,这些违法活动最终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对单位的经济利益带来更大的损失,可以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会计人员不仅作为普通公民,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会计人员作为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应当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在参与本单位经营管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重要责任。这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也是会计人员从其专业角度为单位领导人把好这一“关口”、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领导人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4)会计监督必须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财政经济法律、法规是进行经济工作的规范,是经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监督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会计人员在实行会计监督过程中,有责任也有义务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维护本单位和国家、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利益。合法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必须予以维护。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是否合法的界限,必须以财经法律、法规为依据作出判断,并据此作出恰当的处理。当然,对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等,会计人员有责任通过监督和控制,协助单位领导检查执行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纠正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但是,任何不符合财经法律、法规的“指令”都不能成为会计监督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片面理解厂长经理负责制,认为领导说怎么办自己就怎么办;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自己对单位的一切工作负责,会计监督也是“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办”,等等。这些认识在当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导致会计监督普遍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在广泛宣传《会计法》和《规范》关于会计监督规定的同时,对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干扰、阻挠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

  (5)单位领导人要保障会计监督的顺利进行。单位领导人是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对本单位,包括会计工作在内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负有责任。《会计法》和《规范》都规定,单位领导人要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负有责任。要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监督工作能否按规定进行。只要会计监督真正起到把关守口的作用,财务收支中的任何违法违纪问题都会得到有效地制止和纠正。也就是说,只要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完全到位,单位领导人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法律责任就能得到很好的履行。从这一意义上讲,单位领导人与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问题上的目标是一致的,会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完全是对单位领导人负责,避免单位领导人因不了解会计法规制度而触犯法律。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对于履行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单位领导人要支持、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为会计人员撑腰,帮助解决会计人员在监督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进行有效地会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单位领导人自己要以身作则,带头支持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尤其不应对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进行干扰、阻挠。在现实工作中,有许多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人员对领导批办的财务收支进行抵制是“与自己过不去”、“不支持领导工作”,甚至采取不法手段对在监督中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等等。这些认识和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工作,不是说单位领导人可以横加干预、阻挠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如果是这样,单位领导人不是履行《会计法》、《规范》赋予其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责,而是在践踏法律赋予的职责,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6)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会计监督是《会计法》和《规范》赋予会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必须严格认真地履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会计监督变得异常艰巨。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一方面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另一方面,要转变会计监督观念和改进工作方法。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包括一些会计人员在内的很多人把会计监督单纯理解为“照章办事”,认为会计监督就是“挑毛病”、“找别人的错”,造成许多人一提起会计监督就“反感”.这是对会计监督的误解。会计监督包括对不合法的收支予以制止和纠正等职能,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服务职能,通过有效的会计监督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服务,达到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会计人员应转变对会计监督的观念,不断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和方法,把会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改变单纯的事后“制止和纠正”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改变事无巨细的监督为参与重大经济问题的管理和控制,更多地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这样,会计监督就会得到包括单位领导人在内的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会计监督就能顺利地进行。

  二、会计监督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会计监督的主体: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指由谁来实行会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体。在我国,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的认本,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主要表现在,当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

  会计监督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监督实行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对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事中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事后监督便于全面、真实、准确地检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提高会计监督的准确性。因此,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监督的方法。

  (2)按监督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政策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政策性监督是检查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着眼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技术性监督是检查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财务会计的核算技术要求,着眼于经济活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全面性。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和其他有关会计法规 的规定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监督的基本内容包括:

  (1)对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

  (2)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3)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

  (4)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5)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6)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等。

  三、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监督离不开会计信息的作用,而会计信息的生成及作用,显然又离不开会计核算职能 的作用。在会计发展历史上,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是互为表里的。没有会计核算,监督就成了“空中楼阁”;离开了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将陷于盲目性,而且其一系列创造性发展也将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1.会计监督职能依附于会计核算职能而存在,会计核算职能作用则以会计监督职能存在并作用且成为会计之灵魂为前提。

  2.会计监督职能的主要含义是会计在工作中所具有的对经济行为的引导力、制约力和对经济管理的保证力、促进力。

  3.现代会计主要借助于提供以下信息实现监督职能:

  (1)反映资产购存、流转、流量的实况;

  (2)反映资产利用效率、效益的差异;

  (3)反映、制止和纠正本单位收支偏离规定、标准的内容及规模。

  四、会计监督职能健康发展的条件

  目前,人们普遍知道会计监督的重要性,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前景;然而,现实效果如何呢?笔者实难恭维。因此结合我自己的学习和在中小企业的工作体会,我认为,会计监督职能要想有健康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做到:

  (1)会计人员必须守住自己的这片净土。在实际工作中来自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内部的压力,使得会计人员无法完全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会计监督,希望我们会计人员能顶住压力,坚持原则。

  (2)单位负责人要重视和尊重会计人员,在经济业务上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办事,不要把不合规定或不合法的业务强压财务人员去办理,不要出了问题以自己不懂财务为借口,把责任推给会计人员。

  (3)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4)在私有经济这块,会计监督职能要真正建立起来,使会计人员能真正行使监督的职权和发挥监督作用。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结束语

  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写到最后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在此要感谢XX大学的老师们,是他们教给了我学以致用的知识。

  在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学到了不少知识,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论文设计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辛和成功时的喜悦,并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虽然这篇论文做的不太完美,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则是我最大的收获和财富。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的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

  六、参考文献

  ①《财务与会计》,1994年3期第9页。
  ②《会计学》,葛家澍、余绪缨主编(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第16页。
  ③[美]克劳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第564页。
  ④[美]查尔斯·T·霍恩格伦《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学》(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4页。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