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语言中都有各种表示位置、方向、方位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人们认识空间和世界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同时也是语言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尤其汉语和日语由于都使用汉字,所以有很多词语字形和意思都很像,也有完全相同的情况。汉语中的“上”和日语中的“上”形状上完全一致,但是意思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
机の上に猫がいます。
訳文:桌子上有一只猫。
黒 項 書板に注意事 が いてあります。
訳文:黑板上写着注意事项。
很多初学日语的同学会问到:“为什么例②只用黒「 板に」而黒不用「 板の上に」呢?”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往往会把汉语中的“上”直接等同于日语中的“上”。本文通过文学作品对应翻译例子的考察,旨在研究与汉语中的“上”相对应的几种日语表达方式。
1.汉语的“上”与日语的「うえ」相对应
汉语中体言后加“上”的形式是一种语法现象,如果不加的话句子不成立。而日语中的体言后加“上”的形式是一种句意现象,只有满足句意条件才能使用。到底什么情况下汉语中的“上”能与日语中的“上”对应呢?对应时,位置关系和体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以下选用《骆驼祥子》翻译中的例子来分析学习。
(1)一直到半夜,他还合不上眼。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象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
訳文:夜中になっても、彼は寝付けなかった。希望に胸をずませたり、恐怖におそれおののいたりで、眠ろうにも眠れず、乾草の上にぐったり体を投げ出していた。
(2)“没错!”祥子立起来:“睡觉去。送给你老人家一包洋火!”他放在桌子上一包火柴,又楞了楞:“不用对别人说,骆驼的事!”
訳文:「へえ、きっちりでさあ」と祥子はたちあげり、「じーゃ、寝かせてもれえやす。それからこれ」とマッチを一包テ駱駝 話ブルの上においてから、ポツンと言った。「 の 、ここだけのことにしておいてくだせ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例子。例(1)中的参照物是「干草」,目的物是“他”——主人公祥子。参照物和目的物有接触,意思是他在干草的表面上。例(2)的参照物是“桌子”,目的物是“火柴”。参照物也与目的物有接触,表示火柴的位置是在桌子表面上。
2.汉语中的“上”与日语中的「なか」相对应
从词义上来说汉语的“上”对应的是日语中的「うえ」,但是在句意表达上也有对应日语中的「なか」的情况。虽然不常有,但是由于是容易犯错之处,需要多加注意。
(3)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象说——我们希望——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
訳 場 語文:さて、私が祥子の立っている 所を るに先立って、見 図 機こういう 取 をつくってみたのは、それを一台の 械のなか釘の一本のネジ の確ように正 に位置付けたいと思ったからにほかならない。
(4)他的算法很不高明,可是心中和嘴上常常念着“六六三十六”;訳 術文:算 などろくに知りもしないのに、胸のなかでも口の中でも、「六六三十六」とくりかえしていた。
上述例子中因为是所属关系,所以日语的表现用「なか」。也就是说此时的“上”不是表示方位的“上方”的意思,而是表示附着和所属关系。因为日语中的「うえ」不能表达此意,如果翻译时对应成「うえ」的话就不合情理了3.汉语中的“上”对应日语中的「てっぺん」。大多数的日语初学者对汉语中的“上”可对应「てっぺん」不是非常了解,但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如以下示例:
(5)虎姑娘一向野调无腔惯了,今天头上脚下都打扮着,而且得装模作样的应酬客人。
訳文:日ごろなりふりかまったことのない虎娘さんが、今頭 飾日は のてっぺんから足の爪先まで り立てていた。しかも、愛しなをつくって客たちに 想をふりまいている。
(6)他摘下那顶缎小帽,呆呆的看着帽上的红结子,直到看得眼花。
訳 飾文:帽子をとって、てっぺんの赤い り玉をぼんやり眺めている内、眼がちかちかしてきた。
例(5)中的参照物是“头”,指的是人站立时,头上最高处。例(6)的参照物是“帽子”,指的是帽子的最上面的部分。表示目的语“红结子”在帽子的最顶端。当参照物与目的物有接触点,且参照物是立体物的时候往往会使用日语中的「てっぺん」与之对应。
4.汉语中的“上”对应日语中的「した」
汉语中的“上”与日语中的「した」相对应的情况也有。例如:
(7)在冬天,人都会躲在屋里,脏东西都冻在冰上。
訳 間 汚 氷文:冬の 、人々は家にとじこもり、 物は の下にかくされていた。
例(7)中参照物是“冰”,目的语是“脏污”。冰是水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的产物。脏物是在水还没形成冰时就在沉淀在水下的。所以翻译时对应了日语中的「した」结语。在用日语表达汉语的“~上”时,容易使用日语中的「うえ」,但是其实能与汉语中的“上”相对应的不仅仅有「うえ」,还有「なか」、「てっぺん」、「した」等。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什么样的空间名词?还有为什么各自对应?可以通过参照物的形状、性质,参照物和目的物的位置关系,以及中日两国语言使用者思维的不同来推断。另外,日语中直接不译的情况也很多。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1984年.
[2]储泽样.《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方位词》1998年.
[3]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79年.
[4]王宇新.《方位词“上”与“うえ”的用法比较》2004年.
[5]郑艳茹.《关于汉语方位词“上”对应的日语表达》2009年.
一、引言自1980年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至今,围绕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的热议经久不息。近年来,学者们已经从早期的介绍西方相关研究成果为主,过渡到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论证和考察母语或外语,并进而批判反思、探索创新(沈...
一、前言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总是用英语的眼光审视着日语,不习惯,并感到颇陌生,很难入门,给日语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此时,教师如果能巧妙地通过英日的对比教学,因势利导,循序善诱,指出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和...
现实世界中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缤纷灿烂的。描绘色彩缤纷灿烂的世界时,会使用到颜色词。颜色词不仅可以用来描绘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示由其色彩特点引申得出的象征意义。中日两国颜色词有着相似的象征意义,同时又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一、黑的语源由来甲骨...
高安话是汉语赣方言的一支,属于赣方言宜春片,其语法特点与汉语普通话接近,如使用前置词(Preposition),基本语序为SVO(主谓宾)等。日语是日本国的民族共同语和官方语言,语言系属尚存在争议,使用后置词(Postposition),基本语序为SOV(主宾谓)。那么,是什么语言...
当代认知语言学坚持语言的体验观,认为我们的范畴,概念,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自身与客观外界互动的结果。语音也是基于人类的体验和认知的。原始先民在对自然界事物所发出声音感知的基础上,本能地模仿其声音,并用相应的语言表示出来,这...
随着高考一轮又一轮的改革,考试内容的不断深化,中国全社会都更加重视发挥考试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引领主流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际交流能力,促进社会文化遗产传播的经济价值,并提升和完善高...
早在上世纪20年代,黎锦熙就认为助词过有表时的功能,体现了独到见解。其他学者们对过的看法差别不大,认为过表示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曾存在的状态,以说话者当下作为参照点而言,这些动作或是状态已经消失或不存在,仅作为经验被重提。作为绝对时...
关于时态的定义,在语言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时态表示动词的不同形态;时态体现客观时间;时态反映主观时间;时态代表经验主体对事件的经历关系但总的来说,时态是关于时间的语言表达方式。作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时间具有客观性和唯一性,然而不同语...
一、引言自乔治莱考夫(George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发表其着作MetaphorsWeLiveBy并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Theory,简称CMT)以来,CMT掀起了隐喻研究的热潮。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存在语言中,也普遍存在于人们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于十九世纪被广泛地应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共时的方法比较不同的语言或通过历时的方法比较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不同阶段, 以求发现不同语言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