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

新农村构建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来源:山西农经 作者:杨爱萍
发布于:2020-08-26 共3384字

  摘    要: 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为农业持续增产增收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有关键作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提出了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环境; 农业经济管理; 优化策略;

  目前,农村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处于关键期,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手段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手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1 、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概念

  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在遵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管理农业生产,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弥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足,科学规划农村经济发展,科学调配农村资源,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明确农业发展方向,保障农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2、 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 、信息化、科技化发展

  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升为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奠定了坚实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推动了农业发展。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化和市场化指明了方向。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变化情况,帮助农民调整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2、 现代化持续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现代化持续发展是前提条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相比,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优势明显,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情况,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和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向新的方向发展,将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新农村建设融合起来。
 

新农村构建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2.3、 生产的产业化

  许多农村开始出现农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农业经济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产品开始向着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发展,不仅能实现农业的标准化发展,还能促进加工业的标准化发展,从整体上实现增产增收。

  3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

  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大,地区农村人口的知识文化水平低,容易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农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不足,影响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3.2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有些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存在知识滞后问题,积极性和执行能力不足,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的政策执行效率不高,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3 、农业基础设施存在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有些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认识不到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忽视资金投入,无法采取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与改革。

  3.4 、生产单位发展能力不足

  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单位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没有与农户建立有效的合作供应关系。尤其是一些地区缺乏大型农业企业的支持,无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阻碍了企业和农户的长期合作,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的优化。

  4 、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对策

  4.1 、优化管理体系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农业顺利发展。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能为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能直观地看到管理效果,为管理者比较管理情况提供参考,及时找出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管理质量。在建立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采取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通过规范征用和流转农村土地的方式,能减小农户外流压力,解决土地闲置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合理调整农业发展结构,鼓励农民和企业合作。

  4.2 、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更加注重对农作物生产能力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

  为此,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建立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采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广种植无公害农作物和绿色农作物,提高本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要研究农户收入偏低的问题,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作物质量,减少农产品保存、运输和包装过程中的损坏,提高农作物的价值。地方政府还应培养辅助加工单位,提高深加工能力,为推动农作物深加工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3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和技术投入,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在农村修建公路网、防护林网和电力系统,修建农田水利工程,优化农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完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立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设备运行机制,为农业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具有关键作用,是新农村背景下完善经济管理手段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的信息设备,扩大网络系统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积,为农产品的销售和生产提供便利,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市场变化情况,调整农业生产和销售策略。农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农业生产数据和资料,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措施。

  4.5 、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进。为此,应完善农村的农业电网和输变电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部分农村还存在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促进农业正常发展。同时采取配套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奠定基础。重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采取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措施,提高农业技术含量,不断优化农业机械设备。有些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流程比较复杂,应该加强对操作简单和实用农业机械设备的研究,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保证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应该建立农业机械设备安全鉴定制度。

  4.6、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能力。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从整体上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团队建设。此外,在培训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过程中,重视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管理队伍注入活力。经济管理团队中的成员应该定期接受考核和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在培训过程中了解国家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4.7 、提升联合机制效能

  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产销联合机制,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优化农业产销结构。一是建设多元化产业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结合自身的职能不断吸引农产品投资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大力推广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实行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应该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运输技术,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随着经济发展和物流运输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建立了双向立体的销售和经营模式,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5 、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为此,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加强农业技术创新,重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杨爱萍.试论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20(15):79-8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返回:经济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