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经典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12-02 共995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中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政府与市场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二者有机配合、协调和均衡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作者:耿佳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改革时代。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这既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是化解经济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本文梳理了经济学经典理论中各大经济学派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市场与政府关系认识的变化,最后提出一些思考。

  在最近四十多年里,我国经历了几个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国家当前的发展现状。如今我国已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改革时代,如何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互补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长足发展,是我们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ng

  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从重商主义学派到古典学派再到凯恩斯主义学派,每一个学派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任何一位经济学家都未能论证出经济发展到底应该依靠政府还是依靠市场。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但与此同时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与发展特征。本文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变化,同时对于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

  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许多学派都明确地表达了政府占主导地位或是市场占主导地位。重商主义学派认为,金银货币是国家真正的财富,要使国家富裕只有增加货币的拥有量。因此他们强调一个强大的国家离不开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政府通过限制自由进入来限制自由竞争,并且对农业、工业等进行补贴以保证其发展壮大。显然,重商主义者并不相信依靠市场的自由发展可以使国家强大起来。然而重商主义者对经济的极端性干预对市场效率的损害也带来了经济学家们的重新思考。重农学派产生于重商主义结束后的法国,他们主张"自然秩序、自由放任",要求政府不要对经济运行做任何干预,仅仅需要保证人们的基本权利不受损害。

  随后的古典学派进一步表达了自由放任的思想,它们的主导思想是"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政府的职能应是巩固国防、建立立法和司法机关以及创建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只要设立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市场,让商品经济在完全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运行,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能够自然而然地处于协调状态。因此,政府的干预是不能接受的。

  受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即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需要自由竞争,市场能够实现自动地调节和均衡,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

  自由经济理论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毫无招架之力,在这种关键时刻,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需要一套新的经济理论来指导政策和行动以度过危机。在这一背景之下,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应运而生。凯恩斯认为放弃自由放任主义,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管理,通过政府对货币和信贷的调控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把资本主义世界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挽救出来。然而,政府干预经济的弊端也渐渐显露。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人们发现造成"滞胀"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家过度奉行凯恩斯主义政策。新自由主义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经济矛盾不是自由市场产生的,而是国家对自由市场的干预引起的。因此他们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会破坏市场机制自行良好的运作,因而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理论对克服西方普遍出现的"滞胀"现象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但是却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观点和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粘性,所以在短期内仍然会出现普遍自然失业率的现象,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

  1978-1992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阶段,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体制的过渡与转轨时期。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搞改革开放,他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方法。对内改革就是要让政府放权,把自主经营权交还给企业,政府的权力缩小,市场的权力增加。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决定彻底转变了人们对于市场的认识,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将这一说法改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纵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以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来进行的。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力量逐步得到扩大和释放,政府所管辖的范围逐步缩小。但由于我国市场的发育程度和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因此正确界定政府发挥职能的范围,最大程度地激发二者共同作用的效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构建的思考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因为市场自身就可以实现市场均衡,不需要任何外部的干预。但是完全竞争市场所要求的条件过于苛刻,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在目前绝大多数国家中并不存在。虽然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完全竞争,但我们可以使市场在许多方面接近完全竞争。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尽可能地构建一个能够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总体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合法权益

  要公平对待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促进外商投资;明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明确市场主体应当在国际经贸活动中遵守国际通行规则,这些制度设计更加重视对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无论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只要在中国注册,都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之间主要存在两类关系:一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供求交换关系,二是生产者特别是同行业领域内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政府维护市场秩序,主要是着力维系这两类关系的平衡。具体来说,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消费,实现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政府要采取高效透明、简化审批等措施来服务市场主体;要主动听取市场主体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透明度,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立法,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市场活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需从激发市场活力入手推动相关工作。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公平。畅通投诉渠道,落实举报奖励机制。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加强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凡是进入市场的产品都应有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而且标准必须是统一的、稳定的。必须由具备执法资格的执法部门来监管,不能谁想监管就监管,更不能将执法主体和执法部门分割开来。监管有标准、执法有依据,履职讲公平、渎职必追究,不能运动式监管,也不能靠曝光、整治、再曝光、再整治来监管,更不能选择性执法和寻租执法。

  明晰产权制度,增强产权保护力度

  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严格规范证据标准、强化案件执行措施、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加快制订在专利、著作权等领域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加强对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及其源代码等的有效保护;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研究降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入罪标准,提高量刑处罚力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模式、加强专业技术支撑。优化授权确权维权衔接程序、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办案协作、推动简易案件和纠纷快速处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建设。更大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健全与国内外权利人沟通渠道、加强海外维权援助服务、健全协调和信息获取机制。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于自主研发的成本过高,而产权保护的力度还不够大,这就为一些企业的"搭便车"提供了便利。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与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让那些真正进行创新的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益处,同时要增加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保护产权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政府要尽可能地保护企业与个人的权利不受侵害,激发企业与个人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呼义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6(12)。

  [2]贺琴,刘乐民经济体制改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23):73-74.

  [3]白永秀,王颂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J].改革,201 (07):14-21.

  [4]谢益桂改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探索[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5]郑飞鸿,田淑英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的历史演变[J].云南社会科学2018(04):81-87.

  [6]刘津汝,曾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J]当代经济, 2017(34):16-18.

  文献来源:耿佳。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21(08):66-67.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论文范文第二篇:列宁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闫娟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摘要:列宁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彰显了巨大的历史意义、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以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理论与实践结合"及"一般与特殊结合"上科学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从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客观要求上肯定和重视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利用市场发展生产力";承认市场具有严重缺陷,强调"注重发挥党的领导和国家调节作用".

  关键词:列宁;政府与市场关系;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社会化大生产规律;

  基金: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新时代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JD710034;

  Abstract:Lenin's though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shows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and practical guiding value.It is mainly reflected with the fact that Lenin took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s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and scientifically understo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law of contradictory movement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and between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superstructure","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generality and specialty";affirmed and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 market in socialist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law of socialized mass production,and emphasized "using the market to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and recognized that the market has serious defects and advocate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the state's regulatory role".

  Keyword:Lenin; government-market relationship;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materialist dialectics; law of socialized mass production;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ng

  从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和更深的层次看,列宁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是在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思想和苏俄经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极具开拓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的大胆探索和深化认识,其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思想精髓,亟待我们细心发掘、系统整理,以充分彰显其当代价值。

  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上科学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受当时形势所迫,苏维埃俄国采用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几乎消灭了商品和货币,亦即取消了"市场".然而,一战后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促使列宁深刻反思,认为当时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采取一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生产力的办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然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发展的需要了,亟需向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因为"俄国的宗法的、小商品生产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还缺乏生产力发展的条件",现实需要新经济政策--这个"过渡阶梯和中间环节"1.列宁打破了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桎梏,愈加认识到市场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不再坚持要消灭商品和货币,并提出"不摧毁旧的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2,而是活跃其发展且审慎地掌握它们等。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科学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正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出发,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苏俄经济建设实践,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主旨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实际上也就是对市场作用的重新认识及重视。而且,新经济政策本身也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的产物,列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也是通过实践逐步清晰、明朗的。例如,列宁曾专门听取农民代表的意见,并结合具体实际,多次检讨错误,不断反思反省"主观愿望与实际是否发生了冲突"、是否"一片好心""起了不好的作用"2等,也不断探索俄国当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社会经济基础,体现了其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思考及科学把握。

  从一般与特殊结合上科学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一方面,列宁将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客观要求与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形成了对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深化认识,也正基于此,列宁愈加重视市场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列宁对不同历史情境、不同制度要求、不同发展阶段等对"市场作用发挥"的特殊要求进行了审慎考虑及辩证分析与取舍。例如,列宁强调,在给小农恢复贸易自由、资本主义自由的同时要"掌握分寸",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党的领导和国家调节作用,唯物辩证地处理好进与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防止国家"变质".

  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客观要求"利用市场发展生产力"

  社会化与市场范围的扩展、市场关系的深化紧密相联,只有市场范围的扩展、市场关系的深化,才能够使得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从而使得社会分工逐渐呈现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状态的同时又形成完整的社会经济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已可深刻察见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之所在,这也正是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日益提高的一种要求、一种属性。3基于对社会化大生产规律、苏俄具体国情的理性分析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的深刻反思等,列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提出要"利用市场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要加以发展和利用。列宁多次强调,新经济政策本身便是强调了商品交换的重要性,并且还要坚定地将其固定下来,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为当时主要任务,这是从"恢复同农民应有的联系"层面考虑的。比如,就"粮食税"而言,仅使农民手中留有余粮还不能完全或真正起到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的作用,而是要进一步让农民手中的余粮与其他工业品进行商品交换才可以。后来,列宁认为,还要"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4.列宁所讲的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其实就是市场机制的具体体现。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具体形式的积极作用。由于苏俄生产力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现实中还存在着较多经济成分、经济形式--如小商、小农、小经济、小企业、小手工业、农村富农、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等,由此,列宁提出"我们必须立足于现有的资本主义关系"4,允许多种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经济共同存在,并充分利用和加大这些经济形式在贸易和商业方面的开展力度。亦即,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是在"国家的调节"下活跃其发展且审慎地逐步地掌握它们5,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列宁看来,合作社、租让制、租借制及吸收资本家收购和推销产品等,都是可以大力发展的具体形式。

  按商业原则办事,赋予农民和企业自主权及经济利益。对于农民,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款收集制,以保证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是实行差别税率给予那些积极劳作且生产率高的农户以优惠;二是赋予农民自由贸易的自主权以获取经济利益。对于企业,新经济政策赋予企业自主权,把商业原则引入国有企业。一是赋予企业多方面的自主决策和经营权;二是实行企业经济核算制、经济责任制及一长制等;三是实行职工的工资同企业的效益、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及劳动成果等挂钩。6

  克服市场缺陷需发挥党的领导和国家调节作用

  列宁在肯定、重视且积极推动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已然深刻认识到市场同样也是"一体两面"的,需要对其缺陷(如市场具有盲目性,极易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两极分化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缺陷更深刻的根源其实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因而,在强调"利用市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列宁也强调"要注重发挥党的领导和国家调节作用,克服商品、市场关系的消极因素".

  探索"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自由"的经济管理新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向国家资本主义"退却",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相反,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生产力,更要增强国家的经济管理能力,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高度中央集权、高度国家垄断的经济管理体制,寻求更加切合实际、高效而灵活的新体制。列宁曾深刻反省到"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4基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新认识,列宁开启了经济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提出实行"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自由"的经济管理新体制,并很快将这一构想推广到整个国民经济领域。这时的"计划",也已不是"一切生产都由国家来直接计划、直接管理",而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2;下面每个具体的劳动者或组织,只要完成了国家计划,就能够进行自主生产和自由贸易。

  多措并举增强国家的经济管理能力。其一,必须采取坚决、有力而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列宁认为,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国家管理经济活动及增强管理能力的前提。为此,列宁要求,在增加税收和缩减编制方面必须坚决而迅速地采取措施从而增加国家财力,并就如何正确地进行财政开支以使其成为国家管理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进行了诸多探索,力求以国家财政支持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及发展,如"用租让的收入或国家的贴补来恢复和发展似乎'无利可图'的重工业,以促进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技术改造等"7.

  其二,必须不断完善经济立法、严格经济执法,充分发挥国家经济法规的作用。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列宁也极为强调在社会经济关系调整及国家整体经济管理能力提升方面进一步强化法治力量的积极作用,其实这也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决定的。1921年,列宁曾领导苏维埃通过了《关于恢复大工业、提高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的基本原则的决定》、《关于扩大国营企业在提供资金和支配物资方面的权力的法令》及《关于经济工作问题的指令》等。同时,列宁也严格要求经济执法及法律监督,要求狠抓两件事--"严格监督私营工商业者的活动"与"对官僚主义、拖拉作风和经济工作上的指挥失当进行司法追究".总之,列宁认为,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同时,国家也必须用经济法规来规范私营企业主的经济活动,以克服新经济政策的消极影响,使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

  列宁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

  列宁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初步探索,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第一次极具开拓性的伟大探索,蕴含着极为宝贵的光辉思想,对于如何科学认识与正确处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尤其是如何利用市场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及指导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影响重大且深远,未来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列宁的立场、精神和胆略。我们在发掘与学习列宁这些科学思想的同时,更要认真学习领悟列宁的立场、精神和胆略,这是列宁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作出开拓创新并进而悟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思路的重要先决条件。其一,列宁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立场。其二,列宁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和超常胆略。虽出身贵族家庭,却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不计个人安危、不畏长期流亡及各种艰难,终身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对于社会主义的某些传统认识,列宁敢于突破,从实践出发肯定和重视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形成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科学认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促使列宁不再拘泥于某些传统理论观点和具体论断,而是继承并科学运用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和历史视野,也是列宁最终能于此实现突破的关键前提及思想精髓,值得我们学习、继承。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科学遵循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与市场关系才得以开创、形成并不断发展与完善,既克服了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又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局限。当前,我们依然要发扬列宁的光辉思想,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来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并将之向新的更高层次推展。

  重视市场作用,利用市场发展经济。列宁认识到市场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提出"利用市场发展经济".列宁的这一思想,曾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市场发展经济发挥了重要指导和示范作用,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也依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其一,商品(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构成要素和内在要求,"重视市场作用,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规律使然,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其二,扩大企业和农民自主权并增加其经济利益以及充分发挥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具体形式的积极作用,是从市场主体或微观经济结构层面提出的重要举措,对为社会主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具有启示意义。

  重视党的领导和国家调节,克服市场的消极因素。在重视市场积极作用的同时,列宁强调要注重发挥党的领导和国家调节作用。它启示我们:其一,市场不是万能的,也具有严重缺陷,我们要高度重视发挥党的领导和国家调节的积极作用,以最大程度克服市场的消极因素;其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用市场发展经济,不能对市场"自由放任",而要有领导、有谋划地自觉开展,既要敢于改革一些束缚市场作用发挥的方面,也要能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并增强对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其三,对于垄断资本主义借助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工具导致的世界范围内的侵略扩张、两极分化及剥削压迫,我们要深悟其逻辑,高度重视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加快增强国家竞争力,并以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克服、摆脱"资本逻辑"对世界的控制。

  注释

  1[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94页。

  2[2][3][10]《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3[4]杨承训、张新宁:《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当代价值》,《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4[5][6][9]《列宁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28、230、176页。

  5[7]《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87页。

  6[8]俞良早:《经典作家增强国家经济管理能力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7[11]《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64页。

  文献来源:闫娟。列宁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08):108-111.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管理学论文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