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参考文献 >

土地荒漠化论文参考文献(优秀参考文献112个)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4-28 共5526字

  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为普遍的环境问题,它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开发等原因造成的植被退化,养分流失,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过程.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下面是土地荒漠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土地荒漠化论文参考文献一:

  [1]王海芳.新时期林业保护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农业,2021(06):48.

  [2]苑垲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修复实践[J].科学,2021,73(02):23+63.

  [3]张丽萍.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甘肃农业,2021(03):99-101.

  [4]刘宏伟,普布顿珠.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21,44(06):181-182.

  [5]宋珊珊,段义忠.土地沙化与防止措施研究——以毛乌素沙地经验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2021,31(02):23-27.

  [6]李迎双,李恒凯.1986–2019年赣南稀土矿区土地荒漠化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21,6(01):198-207.

  [7]魏伟,俞啸,张梦真,张娟,袁涛,刘春芳.1995—2018年石羊河流域下游荒漠化动态变化[J/OL].应用生态学报:1-11[2021-04-28].https://doi.org/10.13287/j.1001-9332.202106.012.

  [8]何明珠,高鑫,赵振勇,杨昊天,黄磊,李新荣,雷加强.咸海生态危机:荒漠化趋势与生态恢复防控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02):130-140.

  [9]李迎双,李恒凯,徐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地表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比较[J].稀土,2021,42(01):9-20.

  [10]王超,金海,李长青,李九月,田丰,王利,张海鹰,乌日勒格,薛树媛.内蒙古沙生灌木资源饲料化利用的生态和经济效应[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1,42(01):78-82.

  [11]胡卫兵,胡会芹.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1):233-234.

  [12]蔡明娴.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实践探析[J].农家参谋,2021(02):174-175.

  [13]特力格尔,那仁满都拉,郭恩亮,布仁吉日嘎拉,王世亮,娜仁夫.锡林郭勒盟2000-2019年土地荒漠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01):42-47.

  [14]鲍宜周.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1(01):33-34.

  [15]孙技星,钟成,何宏伟,努热曼古丽·托乎提,李卉.2000—2015年中国土地荒漠化连续遥感监测及其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9(03):87-92.

  [16]肖风劲,徐雨晴,黄大鹏,廖要明,於琍.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影响及适应对策[J].人民黄河,2021,43(01):10-14+52.

  [17]张玉玲,陈梦.中国经济增长与土地退化关系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0,43(06):113-118.

  [18]宋柯柯.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文献综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12):135-137+140.

  [19]崔向慧,却晓娥,杨柳.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领域国际标准化现状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0,18(06):147-152.

  [20]王珺.荒漠化治理的战略再思考[J].山西农经,2020(22):60-62+99.

  [21]高晓华.造林绿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21):115-116.

  [22]张玉婷,张祯,马吉虎,李艳龙.武威市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监测探析[J].防护林科技,2020(11):80-83.

  [23]邱彭华,杜娜,刘兵兵,杨星,谢跟踪,钟尊倩.多元视野下的海南省临高县海岸带综合评估与深度空间管控探讨[J].热带地理,2020,40(06):1094-1108.

  [24]马贝,徐晗筱,高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基于西北五省区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21):82-86.

  [25]张晓利,江勇.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0):29-30.

  [26]邵继,李文明,刘会文,韩德义.泽曲河源区冻融地质作用及其生态环境地质效应[J].青海大学学报,2020,38(05):92-99.

  [27]刘明龙,肖明敏.张掖市荒漠化演变趋势预测与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9):188-189.

  [28]付景保.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多主体协同治理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10):130-137.

  [29]潘文琛,毛建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探究[J].山东化工,2020,49(19):233-234.

  [30]许芳荣.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9):225-226.

  [31]连海波,高紫鑫,殷澜格,刘强.榆神府矿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6):188-189.

  [32]庞晓艳.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种子科技,2020,38(16):135+137.

  [33]潘玉豪,陈云皓,张旭晨,曹飞,孙中平,杜晓铮,赵祥.宁夏土地荒漠化敏感度时空变化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04):582-590.

  [34]杨丽娟.土壤污染修复及其技术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8):176-177.

  [35]张映芹,李晓路.中国西北地区乡村环境治理的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审视[J].社科纵横,2020,35(08):58-62.

  [36]丁宇雪,毛龙,周向斌,初炜钰.基于高分影像的松嫩低平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解析——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0,50(04):1240-1248.

  [37]周丽.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4):118-119.

  土地荒漠化论文参考文献二:

  [38]努尔麦麦提·如孜,王雪梅.新疆和田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特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36(07):870-878.

  [39]漆喜林.我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建设及陕西试点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20,30(04):40-45.

  [40]王雄,秦良,罗前程.生态文明背景下内蒙古耕地保护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04):93-97.

  [41]苏丽德,王海兵,左合君.1986~2019年乌拉特后旗荒漠化动态演变及其成因研究[J].绿色科技,2020(12):1-6.

  [42].携手防沙止漠  共护绿水青山[J].国土绿化,2020(06):1.

  [43].“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挂牌[J].国土绿化,2020(06):8.

  [44]张喜生,王金梅.新疆塔城市土肥管理技术的作用与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7):39.

  [45]邓亚仁.格尔木荒漠化成因及土地整治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20(10):199-201+204.

  [46]王仲军.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J].种子科技,2020,38(10):77-78.

  [47]李楠.新形势下遥感技术在吉林省林业工作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16):109.

  [48]黄进.《环境管理建立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良好实践的指南第1部分:良好实践框架》国际标准分析研究[J].标准科学,2020(05):81-86.

  [49]丁丽.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4):65-66.

  [50]岳兵,姜勇彪,汪震,程陈艳.赣中永阳盆地红层荒漠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5):137-141.

  [51]于文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3S”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05):149-150.

  [52]闫浩月.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5):24-25.

  [53]朱玲,朱文莉.国内外防治土地荒漠化与生态修复研究综述[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02):97-103.

  [54]李兰,王龙飞.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关系[J].现代园艺,2020(08):224-225.

  [55]廖兴亮,张腾,徐艳.半干旱区荒漠化演变趋势研究——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4):299-307.

  [56]张金博.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3):96-97.

  [57]张国瑞.A湖泊流域在水资源变化下的流域生态安全分析[J].陕西水利,2020(03):57-58+62.

  [58]孟令玲,李颖,张冉.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对我国农业生态建设的启示——评《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植物检疫,2020,34(02):3.

  [59]杨雪栋.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概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43(02):86-88.

  [60]杨能榜.遥感技术在地质防灾与矿产勘测中的应用和发展[J].价值工程,2020,39(07):242-243.

  [61]李思雯.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20(04):42+45.

  [62]王雪峰.森林培育对生态建设的作用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03):109-110.

  [63]谢晓丽.朝阳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成效[J].防护林科技,2020(02):48-49+54.

  [64]杨福山.古浪县北部沙区治沙造林方案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02):131-132.

  [65]赵军,杨广源,师建平.“一带一路”沿线中药材特色种植产业成为荒漠化治理新利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2):17-19.

  [66]达呼尔巴雅尔,阿拉腾巴根.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作用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02):102-103.

  [67]李振蒙.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J].乡村科技,2020(02):69-70.

  [68]舒顺平.有色金属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2):37-38.

  [69]刘晓茜,解云虎,海春兴.基于荒漠化差值指数的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沙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20,49(01):59-67.

  [70]李臣正.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30-31.

  [71]林晓坤.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J].种子科技,2019,37(18):131-132.

  [72]赵军,杨广源.“一带一路”沿线中药材特色种植产业成为荒漠化治理新利器[J].甘肃科技,2019,35(24):8-10+7.

  [73]韩洋.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9(23):82+84.

  [74]张映芹,杜瑶乐.马克思的土地可持续开发生态正义观及当代启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12):5-11.

  土地荒漠化论文参考文献三:

  [75]拉巴,扎西欧珠,白玛央宗,顿玉多吉.基于MODIS数据的西藏荒漠化遥感监测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9,42(04):39-46.

  [76]侯磊,刘超杰.加强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重要作用[J].河南建材,2019(06):218.

  [77]黄萌田,周佰铨,翟盘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0,16(01):17-27.

  [78]周颖,杨秀春,徐斌,金云翔.我国防沙治沙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1):123-131.

  [79]黄昕.浅谈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对策[J].居业,2019(11):155+157.

  [80]才仁卓尕.草原生态保护实施困境及解困措施[J].畜牧业环境,2019(11):22.

  [81]魏怀东,李亚,张勃,李菁菁,丁峰,陈芳.甘肃河西地区荒漠化土地光谱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39(11):3508-3513.

  [82]林整.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探讨[J].吉林水利,2019(11):42-44.

  [83]唐塘颖.基于“人地协调观”素养培育的主题教学策略初探——以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例[J].地理教学,2019(21):29-31+41.

  [84]王荣祖.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20):50.

  [85]谢其标.浅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J].低碳世界,2019,9(10):41-42.

  [86]马雄德,范立民.榆神矿区地下水与生态环境演化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19,47(10):245-252.

  [87]李博.“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土地荒漠化国际治理与合作——现状、问题以及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9):35-39.

  [88]韦凤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防治荒漠化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9):44-45.

  [89]陈芳,刘虎俊,刘淑娟,Ariunaa Ochir.基于MODIS的蒙古国2003-2017年荒漠化动态监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05):167-171.

  [90]敏玉芳,冯克庭,康建芳,艾鸣浩.2000-2017年中巴经济走廊逐年荒漠化分布数据集[J].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2019,4(03):75-85.

  [91]陈柏海.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河南农业,2019(26):29+33.

  [92]吕新生,蔡仁,赵战成,汤浩.北疆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J].农业与技术,2019,39(16):145-146+180.

  [93]韦小巧.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法治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9(08):40-41.

  [94]赵旭庆.武威市土地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J].甘肃科技,2019,35(16):11-13.

  [95]王彬.2009-2014年白银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动态分析[J].甘肃科技,2019,35(16):35-37.

  [96]高俊刚.蒙草“种质资源+大数据”体系精准治理荒漠化[J].内蒙古林业,2019(08):14-16.

  [97]李贵雷,曹卫军.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及林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园艺,2019(14):172-173.

  [98]蒋忠伟,蒋忠瑞.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有效路径[J].吉林农业,2019(15):81.

  [99]张翠玲.榆阳区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困境与出路[J].南方农机,2019,50(12):207.

  [100]钟子琪.生态文明视域下荒漠化治理可行性路径探析——以“塞罕坝”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8):250.

  [101]马静,单立山,孙学刚,赵秀兰,闫好原,张有佳,胡生新,曾新德.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荒漠化特征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54(03):99-107.

  [102]王玉才.人工种植梭梭在荒漠化土地中植被恢复技术[J].农业工程,2019,9(05):68-71.

  [103]刘英,李遥,鲁杨,岳辉.2000—2016年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遥感分析[J].遥感信息,2019,34(02):30-35.

  [104]陈乐.我国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及治理对策——以安顺市平坝区为例[J].吉林农业,2019(09):52-53.

  [105]周建,张凤荣,徐艳,邱孟龙.基于生态生产生活视角的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宜耕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06):253-260.

  [106]刘瀛.辽宁省北票市土地荒漠化监测与动态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9(03):58-59+88.

  [107]智喜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07):90-91.

  [108]邹明亮,韩雅敏,曾建军,杨超,徐晓锋,郭建军,岳东霞.基于Albedo-NDVI特征空间的玛曲县荒漠化时空动态监测[J].冰川冻土,2019,41(01):45-53.

  [109]王茜晨.基于呼包鄂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库布齐土地荒漠化治理模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2):52-54.

  [110]朱九军,李华龙,考持聪,王江涛,孙志同.潍坊市土地荒漠化沙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218+222.

  [111]胡云锋,张云芝,韩月琪.2000—2015年中国荒漠化土地识别和监测[J].干旱区地理,2018,41(06):1321-1332.

  [112]吴卿,刘哲,陈子韶,张璐,赵培,徐凡,刘彬,徐鹏.淅川县石质荒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8(11):33-35+67.

  关于土地荒漠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