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参考文献 >

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致谢
发布于:2015-06-09 共2478字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奥尔淼.集体行动的逻辑.上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8-14.
  [2]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2000,8-17.
  [3]陈勇勤.论中国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问题.求索,2006(9),1-5.
  [4陈宝胜.非正式制度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机制.行政论坛,2008 (2),45-47.
  [5]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3,88-102.
  [6]陈明顺.以特色农业推进农金产业化一一江西省崇仁县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1997 (11), 71-72.
  [7]陈利根,李宁和龙开胜.产权不完全界定研究:一个么、共域的分析框架.云南财经大学学握,201 3 (4). 1 2-20.
  [8]社学振,王丽红和白人朴,我国农ik劳动力需求的季节性骑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 (6),103-108.
  [9]Aase, K. Equilibrium in marine mutual insumnce markets with convex operating cost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2006,74(1), 239-268,
  [10]Amab, K. B. Impact of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 schemes on seasonal labor markets: optimum compensation and workers' welfare.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 2013,11(1),1-34.
  [11] Marston, J. M. Archaeological markers of agricultural risk management.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2011.(30), 190-205.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刘超.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2] 卞军. 安全管理中安全标志及其设计要素的感知机理研究.浙江大学, 2014.
  [3] 樊建平. 创新安全标识管理 有效发挥应有作用[EB/OL].
  [4] 胡祎程, 周晓宏, 王亮. 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标志有效性评价[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08): 37-42.
  [5] 蔡秋塘, 黄星. 浅谈标识行业术语(一)[J]. 广告大观(标识版), 2006, (02):38-41.
  [6] 吴穹, 许开立. 安全管理学[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
  [7] 张倩. 铁路车站旅客导向标识人因工程分析及优化. 上海: 华东交通大学,2012.
  [8] 鲍诗度, 王淮梁, 葛荣. 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9] 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实施指南.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 1996.
  [10] 向帆. 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9.
  [11] 赵云川. 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12] 朱兆华, 郭振龙. 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的由来[J]. 现代职业安全, 2004, (10):64.
  [13] 袁京鹏. 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博士]. 杭州: 浙江大学, 2009.
  [14] 傅贵, 陆柏, 陈秀珍. 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5(9): 21-27.
  [15] 胡祎程, 周晓宏, 王亮. 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 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3): 16-21.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陈秀山,场学兵.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11):84-89.
  [2]Alfred Weber,李刚剑,陈志人,张英倮译.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5-127.
  [3]曾国宁.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现象、机理和模式[J].经济学动态,2006,(12):59-61.
  [4]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5]AugustLosch,王守礼译.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9-107.
  [6]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08): 35-42.
  [7]赵伟.浙江模式:一个区域经济多重转型范式--多视野的三十年转型[J].浙江社会科学,2009, (02): 22-31.
  [8]路红艳.基于产业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摸式研究[J].财贸经济,2008,(06): 108-112.
  [9]金荣学,卢忠宝.中国服务业集聚的测度、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研究,2010,(10): 41-45.
  [10]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11]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06):103-107.
  [12]江静,刘志彪.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产业协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生性分析[Z].南京: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讨论稿,2009.
  [13]张萃,赵伟.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9, (09): 89-96.
  [14]Barsky,Robert B. and Miron,Jeffrey A. The seasonal cycle and the businesscycl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3): 503-535.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四:
  
  [1]王国法.液压支架控制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翟培祥译.采煤机械参数选择[M].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 国发〔2005〕18 号.
  [4]乔红兵,吴淼.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煤炭,2005(10):29-3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务院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国发〔2006〕6 号.
  [6]王国法.高端液压支架及先进制造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7]国内外薄煤层开采及薄煤层采煤机械设备[R].调研报告,1988.
  [8] 芮冰.我国采煤机 30 年发展回顾和展望[J]. 煤矿机电,2000(5):36-40.
  [9] 袁亮.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J].煤炭开采,2011(3):15-18.
  [10]靳立红,刘春生,孙剑锋.采煤机截割部双电机机械串接驱动的同步性研究[J].煤矿机械,2011(07):42-44.
  [11] 李桂云,杨战标,周国友.河南省薄煤层开采技术及综合配套支撑体系探讨[J].煤炭开采,2011(5):5-7.
  [12]李蒙,魏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11(4):110-113.
  [13]舒凤翔,闫海峰;张幸福.液压支架立柱试验台液压系统的设计及仿真[J].煤矿机械,2009(12):29-31.
  [14] 毛德兵,蓝航,徐刚.我国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其新进展[J].煤炭开采,2011(3):11-14.
  [15] 耿兆瑞.八十年代国外滚筒式采煤机技术发展评价[C].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械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91(4).78-8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工商管理论文
返回: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