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论文第七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本文简单论述了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小学教学;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缺少思维能力。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重视数学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发展其思维能力。低年级数学作为学习启蒙的工具,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灌输,而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利用基础的训练使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到抽象的难题,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变为自己独立完成。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能只是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令其通过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可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利用以往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推导出答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在教师提问的时候不再心虚地低着头,而是可以正视教师眼光并回答问题,和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转变课堂沉闷的情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提升其数学成绩,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二、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举一反三,拓展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强,面对一些稍微变通的数学问题便不会做,如果教师换一个说法,学生又能理解并解答出来。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相似知识点和经验的联系,有效区分各个知识点,将其串联起来,建立一个数学知识脉络,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下面介绍几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手段。
1. 一题多说
低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依赖于直观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令其在鲜明的表象面前获取精确的感性知识,并利用科学的语言指导,最终通过自身思考,掌握复杂问题的本质。例如向低年级学生讲解加法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时,先指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中数字和符号的含义,可以在练习题目的时候,使用一些术语。例如加法算式“5+2=?”,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表述方法,如:5加2是多少?求5和2的和?5与2相加,和是多少?比5多2的数是多少?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2,和是多少?等等。一道简单的题目,当教师利用不同方法表述出来后,学生都能转化为数学算式“5+2=?”,不但加强其理解,还拓展了思维,有利于逐渐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再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抓住其中的重点,自主构建数学算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加法中运用,在将来要学习的减法、乘法和除法中也可运用。
2. 一题多想
两个数相加减一类的应用题,是低年级数学的教学重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低年级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运用具象思维论述题目,虽然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但也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此思维模式下,有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看到“多”字就使用加法计算,看到“少”字就使用减法计算,到高年级出现抽象的题目后,学生仍使用老一套办法,常会出现失误。为了让学生可以正确分析应用题,教师要重视结构训练,提升学生对数量关系的了解。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让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目中的一句话。例如:小明有4支铅笔,芳芳比小明多2支铅笔,那么芳芳有几支铅笔?教师和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论述:小明有4支铅笔,比芳芳少2支铅笔,那么芳芳有几支铅笔?两个问题条件有变化,但是本质相同。“小明比芳芳少2支铅笔”与“芳芳比小明多2支铅笔”的含义相同,都是在说芳芳多、小明少,并且相差2支。利用一题多想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此问题中让学生厘清两个关系中哪个多、哪个少,可以加深学生对“多”和“少”的理解,再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就能很好地区分,进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除了“多”相关应用题的解答,还有“高、长、宽、快、重”等词汇的相关题目,学生都能准确地区分。
3.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学生灵活运用思维的形式,也是解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一题多解,学生可以有效揭示问题中的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增强解题能力。例如低年级数学中“乘法的初步认知”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列出几道连续的加法,引导学生将其变为乘法的形式,再传授乘法的定义。课后练习中可以利用“2+2+2+2+1=?”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问其可否改写成含有乘法的算式,先让学生自主自考,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最终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列出了若干个答案,如:2×5-1;2×4+1。虽然此过程占用的课堂时间较多,但是却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思维灵活性,提升其创新能力。
(二)利用实验,转抽象为具象
上文说到,小学生对具体的事物理解比较深刻,但是如果抽象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上就会产生困难。所以,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将复杂的知识形象化地转述给学生,令其利用具体的事物掌握数学知识点,最终完成抽象知识点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单一、枯燥的知识点,利用实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进行“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符号对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教师此时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准备若干个小木棒,教师列式“2+3”时,引导学生利用手中道具摆出相应数量的木棒,如先摆出2根木棒,然后摆出3根木棒,最后告诉学生中间的“+”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然后学生将两份木棒合起来,数一数数量,就是最终的结果。此类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作为主体,在主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并能跟上教师的教学引导进行思考,在动手操作时找出问题的答案,获得成功体验。
(三)通过活动,深化学生思维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设置探究活动,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提出问题,再通过探究自己将问题解答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教师“懒”一些,放心地让学生去做,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知识,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例题:有4筐苹果,每筐苹果有14千克,那么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问题出来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一段时间后,让每组学生回答该小组的计算结果。如果有的小组是通过加法计算出的最终结果,虽和本节课教学内容不符,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询问“你们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同时在黑板上写出课题。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最终会利用乘法计算出最终答案。此活动可以深化学生思维,并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很重要,能为后期学生学习更复杂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利用实验、活动、举一反三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聂艳丽.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刍探[J].成才之路,2018 (15) :30.
[2]徐舟峰.“数形结合”提升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8 (15) :41-43.
[3]唐卉.让数学课堂绽放“五色”光彩——谈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 (10) :70-72.
点击查看>>数学思维论文(推荐论文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