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事业单位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社会福利及其他社会公共事业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专业性服务,并接受政府领导。作为这种特殊社会组织,既要兼顾市场特质,也需要关注财政资金使用及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已成为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事业单位对绩效审计的制度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日益重视。
绩效审计萌芽于20世纪4 0 年代中期的西方M家,最初仅在少数经济发展较快的N 家得到小范围的实施;2 0 世纪7 0 至 8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和飞速发展,绩效审计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9 0 年代,已形成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阶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已引领绩效评价的主流。审计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大部分审计项目都已包括绩效审计内容,全国审计机关涉及绩效审计的工作量约占到全部审计工作量的一半,可见我国政府也正在积极开展绩效审计[1].
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来讲,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起步较晚,但加大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是今后事业单位审计发展的主要趋势。绩效审计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并对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履行对财政资金收支的真实性 、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
1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2008年 7 月,审计署颁布的《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相对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更注重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运用财政性资金开展预防为主,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的卫生事业单位,有效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防范经济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2].
1.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公众对公共物质资财和资源配置、消耗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有效的制度、体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应是事业单位今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开展绩效审计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2 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苹的需要
对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审计,是事业单位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职能改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绩效审计,对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分析评价,才能在体制改革中更加客观、更有针对性,促进我N 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发展。
1.3 建设髙效廉洁的事业单位的需要
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事业单位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 效果、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衡量物力资源配置、人力与消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机构设置是否合理、从业人员道德修养、能力和责任是否相互匹配、是否出现浪费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在各项财力有限情况下,只有经常性地监督和检查,才能加强支出的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1.4 提髙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需要
绩效审计工作是上级领导层更好地、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不同部门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及部门区别,从而制定合理的项R 绩效发展目标,并按照发展冃标对事业单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2 绩效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绩效审计就是采用专业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全面地对事业单位的项R 、活动和功能就其实现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建议,改善不足,为决策层提供信息。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还处于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级阶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点难点和困难:
2.1 审计观念落后,工作缺乏社会基础
大多数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仍然使用的是财务收支审计,只注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使经济活动中的程序合规,忽视了与经济性、效率性 、效果性相结合的全面绩效审计,审计工作人员不能真正理解并执行绩效审计,社会公众对自身所能行使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理解不清,虽然关注增加,但信任缺乏,使得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2.2 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严重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
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业务,了解行业特点,熟知法律的相关规定,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而具体的审计人员只要对某一方面知识不擅长,都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3 审计方法落后,人才知识结构单一
事业单位的很多审计人员一般具备丰富的财务知识,但是部分人员在诸如法律、经济等其他领域所知甚少,导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业务工作中,审计人员大都拥有较强的查账能力,但是缺乏对审计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虽然工作中会大量运用传统的比较法、统计分析法,但缺乏对审计成果加以运用,思维模式固化,直接影响到绩效审计工作应有效果的实现。
2.4 审计工作评价体系不完善,效果无法评估
绩效审计工作在我N 发展的时间还很短,相关法律建设还不是很到位,不能引导事业单位开展正规化的绩效审计工作。而在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化的评价,不同单位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也都是各异的,彼此之间缺乏可比性,这就导致没有办法判断工作的成效,达不到审计工作所应具有的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