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的研究(本科论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09 共4056字

  题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的研究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风险导向审计内涵辨析:传统与现代之比较

  三、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分析
  (一) 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 
  (二)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无法鉴别出风险点  
  (三)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无法与实质性程序相联系
  (四)面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审计发现的内控弱点可能产生的错报风险没有进行重新评估   
  (六)控制测试形式化,导致无法鉴别内控弱点 
  
  四、对策研究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新审计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目前我国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探索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与传统审计模式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必将对完善我国审计技术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特性问题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百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现代审计实际上始终是围绕着会计师提高效益与降低风险两方面的考虑来发展的。早期的审计所面对的公司账务比较简单,会计师还可以负担详细审计的成本。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业务种类的增加、业务性质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的时间成本已经变得让会计师无法承担,会计师必须寻找一种在时间成本可以承担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审计手段。面对控制时间成本和控制审计风险这对看似矛盾的要求,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二、风险导向审计内涵辨析:传统与现代之比较
  
  厦门大学吴水澎教授认为,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审计活动。由此看来,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或者,通过内部控制测试等方法,确定风险最高的环节与部门,以便重点审计。
  
  (一)与传统审计方法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更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对审计的要求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更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点:1.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新思路。2.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双重披露模式的特点,不仅要确定公允性,还要证实可信性,即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和决策的重大舞弊和错报。3.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4.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就是指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与传统审计模式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必将对完善我国审计技术方法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导大纲解读备考指导课件讲义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分析
  
  (一)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普遍增加了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但审计收费却没有得到同步增加。
  
  (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无法鉴别出风险点
  
  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和时间紧迫,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数据库建设、各种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收集方面的欠缺,导致该评估程序的执行缺乏目的性,存在为了完成审计程序而完成的现象。
  
  (三)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无法与实质性程序相联系
  
  由于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质性程序时,很大部分没有确立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表,没有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及重大错报风险,按照既定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来设计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设计细节性测试时亦没有考虑样本量及选样方法的有效性。
  
  (四)面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评估和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时,很少有从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机会和借口入手进行评估,亦没有重点关注最容易发生舞弊的几个方面。在无法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下,更谈不上有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五)审计发现的内控弱点可能产生的错报风险没有进行重新评估
  
  (六)控制测试形式化,导致无法鉴别内控弱点
  
  在实施控制测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大部分没有书面记录针对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而确定的控制测试审计策略,控制测试程序在识别特征的记录、样本量的选取和测试的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未能就控制在相关期间或时点的运行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对策研究
  
  (一)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和方法的研究国际审计与见证准则委员会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容较为全面,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可资借鉴。
  
  (二)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可考虑建立与客户内外经营环境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减少其收集相关信息的时间成本。同时,风险导向审计中需要实施大量分析性测试程序,事务所可开发便于各种数据加工、分析的软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快速检验、核对、计算和比较,提高审计效率。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下,对客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分析与风险判断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在行业和性质有充分了解,行业分类服务越来越成为必要。
  
  (三)利用客户持续跟踪制度降低风险在新审计准则实施以前,国内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实施往往仅集中在审计报告出具之前的一到三个月,审计业务一结束,即很少继续关注客户及其环境的变化,直到下一次审计业务开始。在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工作均需在审计期间完成,时间和人员方面的压力通常会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质量。
  
  (四)改进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判断力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无法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应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增加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包括项目控制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公司治理专家和信息系统专家,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审计项目组,逐步改善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趋向合理。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注册会计师除了具备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外,其是否在执业过程中坚持勤勉尽责、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关注,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至关重要。
  
  (六)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资料库,尽可能地借助专家的工作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普遍缺乏资料库,审计人员无法判断企业经营的合理性,以致于中天勤的审计人员无法判断银广厦的二氧化碳项目的利润情况。而且,我国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利用专家的工作,但审计实务却很少采用。
  
  (七)继续推行法律体系的演进与变革,完善准则体系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法令的制度与配合必然更能带动一种新方法的运作和发展,对于风险导向审计也是如此。
  
  五、结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缩小了审计期望差距,突破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风险导向的思想体现了审计活动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统一。从西方发达国家审计职业的发展规律看,经济发展要求审计职业同步发展。审计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的地区,势必对审计业务需求旺盛,因而注册会计师的经济与法律责任随之增加,职业风险加大,客观上有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大为增加,经营风险相应增大。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好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又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9).
  〔2〕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信息管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光远.制度基础审计学:审计测试、审计风险、审计决策〔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陈汉文.审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6〕刘金星.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评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审计,2007,(8).
  〔7〕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
  〔8〕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研究,2002,(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返回: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