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发挥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作用的措施
目录
引言
一、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
(二)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我国宏观调控中审计功能发挥失灵的原因分析
(一)审计独立性不强
(二)审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三)审计内容不够全面深入
(四)审计方法单一
(五)审计效果不明显
三、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作用的对策
(一)健全政策、经济制度法规
(二)完善审计监督职责
(三)创新审计工作思路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宏观经济调控的 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各级政府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国家审计工作也随之暴露出一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发挥。本文在阐述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中审计功能发挥失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作用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审计;宏观调控;政府失灵;审计学论文范文
引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步成熟过程中,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加快形成和发挥良好效应。为了保证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全面执行与落实,除了必须使用财政、货币、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国家审计作用的发挥。国家审计可以发挥维护国家与集体、中央与地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及时地制止和纠正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不正当行为,并保证中央集聚用于宏观经济调控和重点建设的必要财力等作用的发挥。本文在阐述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中审计功能发挥失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作用的对策。
一、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
1.审计是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从国民经济全局利益出发,对客观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以避免和克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保证宏观经济运行目标的有效实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功能主要是一方面通过国家计划、信贷、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支持等手段进行调节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业务履行监督的职能。
2.审计在宏观调控的监督制衡系统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
审计、工商、物价、统计以及各专业管理部门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监督,而且多属于专业性监督、仅限于监督各自所分管的专业活动。而审计监督是对各专业经济监督部门实行再监督,并为宏观调控提供所需要依据的审计信息和相关建议,辅助宏观决策。因此,审计监督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1.保障和促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审计通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可以及时揭露和处理违法乱纪行为,促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法规落实到位,促使宏观经济活动按照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良好有序的运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一个显着特点,政府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广度与力度超过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这虽然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但也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潜伏着较大风险。因此更应注意决策管理的科学性及风险防范,更应注重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的监督保障和信息反馈作用。国家审计通过对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不力和经济杠杆使用不当等问题,促进其正确实施和制定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其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与总量平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通过收益率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为弥补市场自身弱点和消极作用,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的管理和干预,以防止经济剧烈波动。
2.鉴证、评价资本市场运作信息,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审计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发现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向政府反馈其建议。对我国资本市场运作的监督评价,检查评价资本市场是否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并得到严格执行;检查评价资本市场是否建立严格的市场运作监管机制、规范运作;是否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与制度并得到认真执行;是否促进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提高了资本运营质量;是否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和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同时加强对从事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能够建立在真实、可靠的运行基础上,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决策的调整。
二、我国宏观调控中审计功能发挥失灵的原因分析
自1982年我国恢复建立国家审计制度20多年来,各级国家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开拓进取,审计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审计监督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国家审计工作也随之暴露出一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审计独立性不强
由于制度不健全,我国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双重领导”严重困扰。根据《宪法》规定,中国地方审计厅、局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中层和基层组织,实行双重领导制,即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其行政管理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这种监督模式没有反映政府在财政上受托于国家权力机关、最终受托于人民的财政关系,不能真正体现国家审计“政府花钱,人民监督”的本质要求。缺乏外部监督的强制性效力和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各级人大和上级政府难以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本级政府的经济活动,不利于实施有效监督。
(二)审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按照国际惯例,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或者拥有国有资产的,都应当纳入审计监督范 4围,但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还没有完全肩负起全面审查国家财政收支和评价公共资金使用效能的责任。如《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报表审计》的规定,审计范围一般应限于约定的报表报告期内的有关事项,但凡与被审计单位的报表有关和影响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判定的所有方面,均属于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由此当被审计单位人为限制或受客观环境影响时,审计人员不能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或者即使执行了审计程序也不能获得无保留意见所需充分、适当的证据,即为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
(三)审计内容不够全面深入
我国20多年来的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审计内容上还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传统审计领域,审计目标上基本没有超出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的范畴。近几年来,审计工作虽然涉及到一些绩效方面的问题,但尚未把绩效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类型进行全面实践。如公共财政的整体性要求国家财政审计把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等所有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视野。但目前的财政审计只涵盖了一般预算、部分政府基金预算等。而对于转移支付审计和地方财政收支审计的重视还不够,特别是对于政府性非税收入(如土地出让金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地方政府债务等预算外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活动则很少予以关注,从而使这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财政资金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四)审计方法单一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而不只存于某一审计阶段或某几个环节。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意见书、依法做出审计决定和最终建立审计档案,都有运用审计方法的问题。而目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在审计方法择用上习惯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这远远滞后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式。而且在审计程序上基本上还限于事后审计,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不够。对经济活动监督,必须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制约与监督。特别是决策环节,如果决策失误,仅仅靠事后审计不能挽回损失。
(五)审计效果不明显
由于审计机关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问题。我国审计的效果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人员严重不足,有相当一批人不能从事审计业务工作,这是人员结构的问题;二是审计的外部环境,越到基层,比如一个县,相对来说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真正要独立地、严格地进行审计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第三就是审计经费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基层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相对来说,审计工作的力度,以及要达到审计署所发挥的作用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导致了目前我国审计查处问题的纠正率不高,审计执行难的现象比较普遍,审计成果利用程度还偏低。此外,审计人员宏观意识不强。缺乏从宏观上和制度上提出审计建议,还没有发挥出审计服务宏观经济的作用。
三、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作用的对策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是将有限的资源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手段,发挥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宗旨和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所拥有一切资源的经济效益,国家审计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其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健全政策、经济制度法规
1.明确审计监督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法律地位
独立性是有效、公正监督的前提条件,审计的灵魂是独立性[8]。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缺乏独立性,就难以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价,这是审计理论中不争的道理[4]。我国现阶段审计体制改革比较理想而又现实的做法是:(1)国家审计机关仍保留在政府序列,但同时向本级人大负责并直接报告工作。(2)提高审计机关的行政级别,其级别和干部管理可以参照法院、检察院的模式。(3)在各级人大设立审计工作委员会,或将目前的预算工作委员会更名为预算与审计工作委员会,负责预算审查和日常审计事务管理,中央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向政府报告工作的同时直接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这样既可满足国家审计为国家权力机关加强政府预算监督服务的需要,适应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克服现有审计体制的弊端,保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覆盖面,同时审计机关保留在政府内部,可继续为政府服务,保持现行国家审计在政府经济监管中的优势和作用。此外,这种改革没有对现行审计机关做大的机构变动和职能调整,也不需要国家进行较大的人、财、物投入,改革成本较小,而且是在我国现行宪法框架内的微调,暂不需要修改宪法。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审计法》出台于1994年,虽经2006年初修订,但由于不能突破宪法框架,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在国家预算管理中实
行审计监督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审计监督在国家预算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等规定,仍然不是十分明确,预算法律还没有把审计监督真正纳入到国家预算管理体系中。而国家金融审计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复、监管资源效益低下、“监管误区”和“监管盲区”同时并存等问题。从长远来看,我国金融审计目标应该是促进政府金融管理机构充分有效地行使权力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据此,《审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开展金融管理绩效审计的职责、权限。因此,需要逐步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条件成熟时再对《宪法》相关内容进行必要修改,进一步明确国家审计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监督网络体系
国家审计作为民主与法治的工具,必须与其他权力监督主体建立科学、规范的协调机制和法定的联系程序,使审计效益通过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高效运作达到最大化 [8] 。目前,与国家审计关系最密切的权力监督主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最高首长 的领导监督,二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三是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资委等部门对党政及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四是新闻媒体和纳税人对政府行政绩效的监督。从实践情况看,国家审计与各权力监督主体间的联系机制虽已经建立,但又亟须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特别需要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此外,在国家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除了审计监督以外,还有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金融监督、工商行政监督、物价监督、海关监督、统计监督等。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对财政、金融、税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专业经济监督部门的再监督,克服各专业经济监督一方面不够独立超脱而另一方面又相互掣肘的负面影响,促使这些部门正确运用自身的监督权力,从而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经济监督网络。
(二)完善审计监督职责
1.规范政府预算管理行为多年的审计实践表明,审计机关通过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下级决算审计,查处了大量的预算执行中违法违规问题,在促进预算执行的合法性、保障预算执行结果反映的真实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这种审计还没有成为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必要环节。如果某一个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没有经过审计机关的审计,并不会影响其下一年度的预算,也不会影响财政部门编制决算和人大批准决算。而且目前的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是分开进行的,将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审计分开进行,不仅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审计都是不完整的,还分散了审计资源,影响了审计效果[9]。当前,深化财政审计需要做到:(1)紧紧抓住公共财政这条主线,关注和分析财政支出的投向,关注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效益,细化部门预算,规范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突出整体性、宏观性、效益性和建设性,要从总体上把握预算执行情况,关注全局性问题,进一步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3)积极探索财政审计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把各种类型的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审计的整体优势。因此,必须在实行部门决算审签的基础上,将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审计相结合,构筑完整的预算审计监督体系。
2.强化金融资产质量审计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金融乱则天下乱,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南美金融危机,都已经非常清楚地教育了我们,金融安全是保证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国家审计机关必须关注金融安全[10]。由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督主要依靠监管机构来进行。审计机关对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将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检查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情况,开展对重大金融活动的专项审计或调查。二要关注金融资产质量和风险。金融资产质量是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金融市场繁荣昌盛的根本,没有良好的资产质量,风险就会很大。审计机关要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进行相对准确的把握。同时要关注金融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坚决打击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国家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对监管机构的绩效进行监督评价,关注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促进金融监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3.完善投资审计政府投资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对于水利、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但审计机关的审计覆盖面却不够广,力度也不够大,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项目的比重还相当低。为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调控职能作用,提高政府投资的使用效益,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投资审计应做到建设资金审计与建设项目审计相结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项目建设单位,也应包括设计、施工、勘察、监理、供货等与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单位。在审计形式上,要把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促进投资管理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审计的内容上,除审查企业的账目、凭证、财务文件外,还包括对工程的立项、可行性、资金预算、项目效益评估、执行情况、决策人行为合法性、工程招投标程序合法性、投资资金的拨付等进行全面系统检查评估。当前还应突出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查处力度,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挖掘根源、查找漏洞、健全相关制度,从源头上防范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随着政企职责分开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家直接参与对企业的管理将逐步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作为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必须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调整。对企业的监督,将不是全面的审计,而主要是围绕一定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专项审计和专项调查。企业审计的重点应是审查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各种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规性、民主性和效益性,防止决策失误等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企业专项审计和专项调查,一方面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改善经营管理,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审计机关通过对微观经济单位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新的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制下,企业审计监督的基本格局应是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绩效为龙头,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以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抽查社会审计组织质量为补充,向各级人大和政府报告工作,并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5.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审计机关要在履行国家赋予的经济监督职责过程中,通过开展教育资金、卫生资金、文化资金、社保资金、“三农”资金、资源和环保等方面的审计,关注民生民权,关注效率和公平,关注生态资源环境等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种种不协调的问题,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腐败、损失浪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维护广大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民主与法制进程,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安定有序、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支持。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投入的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各项政策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包括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否健全完善等等,都是审计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通过这些审计监督,规范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及时反映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难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农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三)创新审计工作思路
1.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效益审计是评价政府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实现市场机制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健康发展,才能遏制或者杜绝政府公职人员浪费公共资金、破坏市场规律的行为。效益审计关注政府绩效的实质,就是关注政府责任的履行情况,关注审计整改情况,关注审计后的责任追究情况,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立。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在一些专项资金审计中,如退耕还林审计、移民迁建资金审计、政府采购审计、机场建设审计等,在关注专项资金的真实、合法性外,同时也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进行了审查和评价,揭露出一些损失浪费的突出问题,引起了中央、国务院的重视,社会各界也比较关注。今后,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将是审计应该关注的重点。
2.搞好与宏观管理有关的专项审计调查这里的专项审计调查主要是针对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调查,侧重于加强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这类专项审计调查具有宏观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作方式灵活的特点,更有利于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功能。实践证明,根据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服务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形式。从今后发展来看,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跟踪调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建设性意见。例如, 2008年审计署开展的关于中国工商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情况审计调查,与当时金融改革的热点紧密相关,具有很高的政策价值。
3. 努力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审计结果公开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机制,传播的本质就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的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和影响的双向过程[11]。沟通的价值是在传播者和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有步骤地推行审计公告制度,既有利于公众对审计机关的监督,更有利于公众对各种腐败行为、滥用权力行为的监督[9]。审计机关负责对国家财政、金融、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国家重要领域和行业的经济监督,而这些领域的审计信息无论对于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消费者,还是国内外的投资者、债权人分析经济环境及发展状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机关必须充分考虑各权力监督主体和社会公众的需要,注重审计信息的加工提炼,提供多种形式的、高效适用的审计信息产品,努力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更好地发挥审计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为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审计机关必须建立一支知识全面、结构合理的审计人才队伍。随着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审计事业的发展,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审计专业技能,还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环境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从进一步发挥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这个角度出发,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宏观思维的能力,能够结合审计工作为决策部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建议。当前,审计机关迫切需要针对不同职级、岗位和知识结构的人员,实施分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
结论
审计通过发现揭露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风险,发挥防护性作用,防范微观或个体风险。通过对问题的理性思考,提炼升华,针对宏观管理政策、规章的缺陷,提出前瞻性、建设性的完善建议,防范国家宏观调控层面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季泽.国家审计的法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
[2] 谢媛. 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7, (08) :82-83.
[3] 杨建荣.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一个基于新兴古典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的分析[J]. 审计研究,2009, (05) . 21-22.
[4] 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 J].审计研究,2004(1): 36 -37.
[5] 宋常. “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 (01) :76.
[6] 廖洪,陈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 3-5.
[7] 张晓梅,兰蓉.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必然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4): 33-35.
[8] 高振强. 当前国家审计结果公开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29
题目:审计风险的概念、形式、成因及规避目录引言一、审计风险的涵义(一)狭义的审计风险(二)广义的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一)评估审计风险(二)可接受审计风险(三)终极审计风险三.审计风险的几个环节四.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题目:濮耐公司企业存货审计质量现状及提升策略目录1.引言2.存货审计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现状2.1企业存货审计相关理论分析2.2国内外存货审计的研究现状3.濮耐公司企业存货审计质量的现状调查3.1基本情况3.2.调查目的3.3调查方式3.4调查结果4....
题目:关于审计独立性的研究目录一、独立性对审计的意义二、审计业务的扩张威胁审计的独立性三、维护审计独立性的措施1.控制客户管理当局的权力2.增强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职业团结3.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结构,发展大型会计师事务所4.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
题目: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防范目录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1、审计风险的概念2、审计风险的特点二、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一)、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三、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四、审计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五...
题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的研究目录引言1.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的关系浅析1.1非审计服务的定义1.2非审计服务的产生、发展及意义1.3综合分析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的矛盾冲突2.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2.1安然事件不能完全证明两者存在不可调和的...
题目:从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分析银广夏事件目录1.研究背景2.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概述2.1审计证据概述2.2审计目标概述3.银广夏事件的分析及启示3.1影响审计证据证明力的几种不良现象3.2银广夏事件的启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2001年的...
题目:审计失败的内外原因及防范措施目录一、我国审计存在的问题二、审计失败的原因(一)审计失败的内部原因(二)审计失败的外部原因三、关于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一)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二)优化公司...
题目:风险管理审计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目录1引言2风险管理审计2.1风险管理审计2.2风险管理八要素2.3风险管理主要阶段3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4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4.1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5风险管理审计案例分析5.1美国沃尔玛公司...
题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的研究目录一、问题的提出二、风险导向审计内涵辨析:传统与现代之比较三、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分析(一)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无法鉴别出风险点(三)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无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