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学习型城市教育尺度的要义与升华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05 共2732字
论文标题

  2013 年 10 月 21 日至 23 日,为期三天的全球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全球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行动纲领———《北京宣言》,明确了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交流了国际社会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践经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主动加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行列。教育与学习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众多学者大师以不同方式回答了这些的关系,社会为教育的进步发展和学习的发生持续提供支持。人们常用“政治尺度”、“经济尺度”和“文化尺度”等研究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等现象,唯独缺少“教育尺度”,在此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不得不令人深思其教育尺度的问题。

  一、学习型城市的渊源和教育尺度的意蕴

  回顾学习型城市的轨迹,必然无法避开学习型社会从理念到实践的历程,美国学者罗伯特·赫钦斯在其着作《学习化社会》中论道: “除了向每一位处在任何成年阶段的男男女女提供部分时间的成人教育外,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成功地进行价值转换的社会,转换的方式是让学习、实现抱负、成就人性成为它的目标,并且全部的制度都导向这个目的。”这是何等清晰的诠释,将学习型社会的理念立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1972 年,埃德加·富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也明确提出了“迈向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学习型社会已经由理念成为实践。然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项跨时代的系统工程,需要阶段性分层目标前进,于是便出现了诸如“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等理念与实践。
  “教育尺度”是叶澜教授于 2011 年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教育基础及其改造”研讨会上提出的概念,然“教育尺度”很早就贯穿于叶澜教授的思想精髓,不仅体现在其巨着之中,也存在于其讲座论坛之间,叶澜教授曾经多次发问为何不能以“教育学的视角”看待其他学科,缘何教育学不能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谈何成为社会转型和发展的尺度。“教育尺度”是一种基于教育立场的眼光、视角和参照系,这种尺度的形成和运用来自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教育就是要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人的生命健康、主动地成长。“能否促进并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就是“教育尺度”衡量世间万事万物的参照系和标准。

  二、学习型城市教育尺度的要义分析

  学习型城市的教育尺度也要基于人类学的视域,定位于能否促进并实现人的生命健康成长,这是学习型城市教育尺度的基本标尺与核心理念。无论透视“学习型城市”理念还是“教育尺度”理念,似乎都蕴含着一些共同的认识,强调一些特殊的观点,基于此,有必要阐释清楚学习型城市教育尺度的要义。
  ———系学习型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很多城市开始设定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生产效应、政治影响力度等,更多的用政治尺度、经济尺度和文化尺度来考量,一切围绕城市化的目标。然教育尺度能够促使这种“城市中心”转变为“人类中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开始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尺度中,有一把教育尺度,让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定位在促进并实现人的生命健康成长。
  ———系学习型城市实践方式的革新。在城市化进程浪潮面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以摧毁生态环境,圈囿生存空间为代价,带来的负面效应根本无法用取得的经济增长、社会生产,乃至文化效应补合,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的裂隙逐渐加大,才有国家和政府睿智地将“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理念。学习型城市的教育尺度以人类中心为参照系,革新着学习型城市的实践方式,逐渐关注生态文化保护,维护生态和谐理念,在维持人类现有生存空间的前提下,健康的扩展人类的生存空间。
  ———系学习型城市未来蓝图的擘画。显然,根据学习型城市教育尺度定位,学习型城市的未来蓝图将是人类生活的美好家园,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场所,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生态共同体。国内着名成人教育学学者高志敏曾经呼吁将“回归与走进”
  作为成人教育基本理念,然学习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必须是其逻辑起点的回归,回归人类丰富的生存空间,走进更该迈向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 将来必须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火焰升腾的时代,“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理念才会合理,实践方能成功; 学习型城市未来蓝图须以人类为中心,维护健康的生存空间,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并实现人的生命健康成长。这种囊括人类、学习和生态的动态统一体才是我们对于学习型城市未来蓝图的真实擘画。

  三、学习型城市教育尺度的精髓升华

  学习型城市教育尺度的要义已经阐释清楚,随之而来必须是其精髓的升华,以“能否促进并实现人的生命健康成长”作为学习型城市的教育尺度,是对原有理念、方式的超越,是对未来学习型城市实践路径的描绘。
  ———是对原有学习型城市建设理念的超越。原有的城市化水平是以经济尺度、政治尺度、文化尺度等衡量的,其建设理念仅仅具有沉郁的物化特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原有尺度的标准,然而却忽略了教育尺度的人类灵性,打破了生态社会的平静,违反了人类和自然的规律,是持续性的畸形化。学习型城市的教育尺度超越了原有的建设理念,逐渐恢复人类社会走向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命健康成长。
  ———是对传统学习型城市推进方式的超越。在经济因素促成的社会变迁方面,教育是形成社会变迁的条件; 在意识形态促成的社会变迁方面,教育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动因。我们需要看到传统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更应该深层次的看到隐藏的条件和动因,否则不仅教育尺度失灵,其他尺度也会失效。学习型城市教育尺度超越了传统的推进方式,开始更多的以人类中心触发行动,追求生态平衡的学习型城市。
  ———是对应然学习型城市实践路径的描绘。这不仅仅是学习型城市的应然实践路径,还需付诸实践,变成实然进展。教育尺度衡量的学习型城市实践路径应当充分体现“人类是核心,学习是途径,生态是目标”理念,并将之作为行动纲领,其间相互支撑,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指导学习型城市的推进方式,此路径通向的学习型城市才是“理想国”: 人类能够在美好的家园里快乐的生活,人人时时处处都能自由的学习,平等的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社会对话,走向利于人类生命健康成长的生态共同体。
  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越来越关注教育尺度下的教育基础,越来越思考教育基础的价值尺度,社会发展的成果才有意义。教育尺度权衡下学习型城市的将来才是充满人类灵性的,才是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快乐场所,才是持续发展的生态统一体。

  参 考 文 献
  [1][2]李政涛. 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J]. 教育研究,2012,( 3) .
  [3]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55.
  [4]佐藤学着,钟启泉译. 学习的快乐[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1 -43.
  [5]杨小微. 中国社会发展之教育基础的价值尺度: 全民终身学习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3,( 11)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