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文中是搜索整理的终身教育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终身教育论文第一篇:终身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化学习新路径研究
摘要: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开放教育要了解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与现状,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断加强教育改革,为满足个性化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突出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推动开放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开放教育;个性化学习;
0 引言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特点,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时空等开展学习,实现自己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持续发展[1]。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虽然已经有所体现,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因此研究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化学习新路径非常必要。
1 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化学习现状分析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单纯是因为需要文凭,因此对课堂学习并不在意,但有一些学生则希望通过开放教育在电大中获得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提升,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对待课堂非常认真且富有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传统电大教育过程中,由于时间、资源及环境的限制,教师在多元设计经验方面困难重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面更是乏善可陈,难以做出有效的行动,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以已有资料为主,接受的教育模式也比较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近些年虽然各级电大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开发了线上教育资源,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设想,但由于能力发展、课程设计不足等诸多问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依然体现地并不明显,个性化教学发展任重而道远[2]。
2 终身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化学习新路径
2.1 丰富理论依据,指导课程设计
个性化进电大课堂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课程设计方面体现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传统电大教学的课程体系具有特殊性,基本是沿续上级电大的统一课程内容或按照电大统一的教育内容进行设计,包括作业设计、视频教学等,这一模式僵化且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从课程设计角度出发找到理论依据,积极开展课程个性化的设计工作,从理论层面明确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国家开放大学也明确提出将“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作为自身建设发展的重要使命之一。因此各级电大深入了解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与现状,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断加强教育改革,为满足个性化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同时这也是学习者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电大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开放教育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内容,真正落实有关规定将个性化的教育融入课程设计当中,从理论角度出发寻找依据及时根据理论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开放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的方案,有效实施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开放教育学习的环境下获取个性化的学习资料,积极开放基于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开发,实现课程教学设计和指导的教育发展目标。
2.2 激发学生参与,促进能力发展
个性化的教育并不是开放教育的个体努力,而是要积极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电大学习环境下不断探索和发展,在发展和探索中提升自身能力,最终实现有效指导的教育发展目标。
以作业设计为例,电大的作业设计一般以课程作业为主,需要教师反复在群里与学生沟通才能收集到大部分的作业,有的学生甚至沟通以后都不愿意交作业,这说明学生在作业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基于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可以积极创新,除了常规的课程作业内容以外,还可以设计符合不同学生实际的作业,如课程报告改为课程实践作业、课程理论改成课程视频作业,通过创新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作业形式的创新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特别是一些上班比较忙的学生通过创新作业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有序参与其中。如行政管理的作业形式以实践、视频等为主,符合行政管理岗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从自身从业角度出发完成作业并与课堂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摘抄和理论写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4]。总之,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之初就应明确个性化的内容,积极在作业等多方面征询学生的意见,坚持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基本原则,切实做好课程教学指导工作。
2.3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程设计
以个性化的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多角度出发,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而不是同一个模板教学。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具体的课程设计工作,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同时切实做好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指导工作,真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专业教育中核心资源和课程内容基本上是以电大下发为主,以统一内容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有效保证课程教学效果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电大教学应从个性化目标指导方面做好课程设计工作,如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围绕某一课题进行教学时可以尝试让电大学生自己制作课件,以自己在行政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案例,开展案例分析和指导。案例是学生个人亲历的,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更有体会,而且对案例描述更加清晰、案例分析和采取的措施会进行回顾,在总结阶段会加入自己的感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5]。
2.4 教育资源拓展,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资源的拓展是个性化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教育资源拓展的优势,通过资源拓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资源拓展是保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资源形式、内容的拓展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实现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目标,以此来全面适应新时代发展特征。
教育资源的拓展以线上教育拓展为主,在拓展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直播教学以外,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微课、慕课等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学习的时间。如有的学生需要加班必然不能参加线上的教学科,而教师通过录播的方式将课堂内容录下来,学生通过后台播放的方式对录播的资源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有了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当然录播是否观看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后台进行广泛的分析,利用大数据的手段进行统计,从而确保学生真实地学习,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与学习效果符合开放教育的发展理念[6]。
3 结语
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教育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电大教学体系中拓展核心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让学生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瑾,周立新.“以班级管理为切入点,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育人功能"研究分析:以昌吉电大开放教育班级管理为例[J].公关世界,2021(14):57-58.
[2]张哲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背景广西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困难与路径[J].公关世界, 2021(14):98-99.
[3]夏芳莉.继续教育课程慕课创建路径研究:以人际沟通与口才艺术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21(30):96-97.
[4]王小萌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37(7):145-146.
[5]褚尚军新时代成人教育'-流党建‘ 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21,21(2):88-91.
[6]刘萍,胡蓉, 杜龙,等新时代提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质量的路径探索[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1,34(3):15-18.
终身教育论文第二篇:关于构建国际传播人才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际传播人才是沟通中外的重要桥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国家重要战略储备性人力资源,建设梯次结构合理、能力结构完备、衔接有序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并发挥应有作用,需要贯彻终身教育理念,对国际传播人才进行持续培养培训,努力构建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完善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系统性教育培训体系。
关键词:国际传播;终身教育体系;人才培养;
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知识培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际传播人才具有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的基本属性,在能力结构和专业成长上具有特殊性和长期性,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一定梯队层次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而当前我国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与国家国际传播事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实践经验不足、高水平国际传播人才数量短缺、缺乏科学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国际人才队伍培养效果,亟须构建在国家指导下的国际传播人才终身教育体系。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发展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人在一生中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劳动和生活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技术的变革。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系统阐述了终身教育理念。此后,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应用和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选择。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均制定了终身学习的相关政策法规,把终身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终身教育理念成为国际普遍认可并践行的国际教育理念之一。
我国也逐步接受并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理念,并将其作为国家一项基本教育政策。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二、新时期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须贯彻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既符合现代社会专业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国际传播人才自身特性的客观要求。
第一,国际传播人才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性人力资源,只有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高度看待其培养问题,并将其作为长期、系统、战略性工作,从教育资源安排、学科设置、持续培训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把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梯次结构合理、能力结构完备、各级各类人才衔接有序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培养理念贯穿于院校教育、在职培训、个人专业成长的各个阶段持续推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时代要求,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第二,国际传播工作具有高度专业化要求。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受众变化、时代变化、对外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变化,国际传播从业人员承担的任务更重、难度更高,面对的压力更大,这对其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既督促该群体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工作中加强继续教育和自我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保持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履职能力,同时又促使各用人单位和培养主体针对人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特点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培训,帮助国际传播从业人员实现从在校学习到工作实践、从一般从业人员到高水平国际传播人才的转变,真正实现国际传播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国际传播工作实践性、应用性强,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实操经验,进而实现专业能力的跃升。院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源头性作用,但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强化学习,转化理论成果,因此需要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强化培养的针对性和持续性。在这一过程中,要突破“学习-工作”的传统观念,将目前各自独立的高校教育、在职继续教育视为终身教育体系中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完整过程,加强国际传播领域院校、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强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学用一致的应用型、技能型教育培养机制和“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终身教育模式。1
三、国际传播人才终身教育体系设计
(一)构建协同培养模式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将国家、高校、在职继续教育、工作岗位实践等方面科学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环节。因此,急需建立国家主导、各方协同联动的国际传播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和长效运行机制。从宏观层面来看,要对国际传播人才规划、能力培养、考核评价、配置使用、差别激励、有效保障等进行顶层设计,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国家的主导作用,建立全国性、系统性、行业性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制,成立专门机构或建立全国性的示范基地,以便在体制机制上加强统筹管理。同时将国家指导、教育培训、行业规范等方面工作相互结合进行制度设计,统筹国家和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的源头培养作用、突出行业培训机构的定向培养作用、提升用人单位的实践培养作用,在国家统一指导和政策保障下,各培养主体之间有机衔接、加强合作,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资源共享、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国际传播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从微观层面来看,则要协调、共享培训资源,共同开发相关课程、进行师资建设、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能力导向教学模式
1. 在课程体系方面,紧密结合国家战略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及国际传播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一要强化思想理念类课程。要着眼强化政治素养,加强思想引领,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人才培养和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解读和全面阐释,从全局高度提升学员把握形势、分析问题、谋划工作,提升复杂形势下的工作能力。二要动态建设课程体系,随国家战略任务和发展需求而调整,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国际形势、国际传播工作的重点热点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持续更新,避免僵化。三要突出特色。各培养机构(包括用人单位)应打破课程设置固定化、教学内容无差异化的传统模式,在符合指导思想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特色、优势和实际需要开发课程,各有侧重。四要开放交流。各培养主体应加强精品课程的交流与互换,共同构建既包括终身教育不同阶段的垂直课程,也包括高校、行业性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互为补充的横向课程体系。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是专门从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和干部培训工作的专业机构。经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目前已形成以学习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提升国际传播政治理论水平为核心的思想理念类、以高素质专业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专业能力类、以普及国际传播基本知识为核心的国际传播基础知识类、以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国情与国家战略传播类等四类课程。
2. 在师资队伍方面,打造讲政治、高水平、复合型、具备新时代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权威师资队伍。
既要用好名师大家,广泛遴选邀请政产学研各领域国际传播专家参与教学,组建政策型、实践型、研究型师资团队,更要加大中青年国际传播师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授课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和实践锻炼制度,通过参加交流研讨、参与国际传播项目、挂职锻炼等方式,实现国际传播理论教育人才和实践人才之间的双向流动。
3. 在教材开发方面,针对不同地区、岗位、职业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分类设计思想理念开发类、知识普及类、专业能力培养类国际传播知识教材。
充分结合国际传播规律和成人学习规律,突出实践性、适配性、专业指导性,保证教学质量。
4. 在教学方法方面,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的比重。
除课堂讲授外,加大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辩论式等互动式、启发性教学方法的比重,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现场教学、翻转课堂、工作坊、行动学习等。同时,扩充实践基地和渠道,选拔输送优秀人才参与国家大型国际传播活动、国际人际交流项目、国际新闻报道等,为培养对象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尽早进项目、进团队,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
(三)建立系统性培训体系
1. 开展常规专业化培训。
在岗位锻炼的同时,开展集中、系统的常规专业化培训。将国际传播人才纳入全国统一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选学调训轮训机制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机制,对调训率、参训率、培训学时数等进行明确规定。有计划地选调国际传播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后备人才、海外人才等参加脱产培训,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语种、不同岗位的培训对象设计培训内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分层次有重点、系统化、专业化地分级分类施训,持续提升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国际传播人才梯队配备,充分满足国家国际传播战略需要。
2. 组织专题专项培训。
根据新时期国际传播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结合国际传播重点、热点开展专题培训,突出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实践性。如,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外宣工作简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实践、提升“四力”讲好中国故事、国别与区域形象传播、国际舆情分析研判、外宣干部媒介素养、议题设置与舆论引导、外宣选题策划、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等重点主题开展研修活动,加强政策宣讲、知识更新和经验分享。
3. 提供网络学习培训。
充分发挥网络培训规模大、开放性强、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网络课程建设,持续提供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着作、重要政策性文件解读、主题讲座、人物访谈、纪录片、优秀案例、研究成果、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传播研修资源,完善在线交流学习、远程教学、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提供可供随时随地学习的平台。同时,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培训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国际传播教学资源库、人才数据库建设。
4. 实施境外研修培训。
采取组织国际研修交流活动、选派人员到重点受众区域和国家访问或业务合作、到国外知名国际传播或新闻院校进行学习等多种形式,为培养对象提供海外实践或与海外受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深入了解对象国国情和文化,提升国际传播综合能力。同时,扩大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机构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力,吸引国外相关学者和行业人士来华访问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长补短,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注释
1宋保兰:《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职业与教育》2018年第12期,第110-11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 对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教育得以普遍应用,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景教学、实时在线自动测评、移动自主学习和实时在线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应用...
将SWOT矩阵分析模型下的影响西部农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归纳为政策、经济、教育、认识等四个方面,其余几个因素作为这四者的外延而存在,因此提高认识、完善政策、发展经济、整合教育资源应该成为西部农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首要考虑的方面。...
在大数据时代,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也使得各个地区能够深度融合。为了促使我国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育提供发展机会。我国教育有所开放,但是范围不是太广泛。...
0引言。呼叫中心是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和优化呼叫中心的服务功能,才能适应社会教育需求,满足各类学员的学习需要,提高远程教育的学习效果。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通讯...
电算化会计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践内容高度连贯,以及多学科性的特点。课程实行了百分之一百形成性考核的考试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效果明显,但从支持学习的角度看课程实践...
终身教育是从摇篮到拐杖的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积极老龄化要真正落到实处,也需要从幼儿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毕生发展的观念。...
一、问题的提出终身教育在当下而言,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以官方报告的形式阐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地位①.自那以来,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已有40余年,并逐渐从一种理念转化为一种教育政策与实践.受此影响...
引言韩国虽在1982年就制定了《社会教育法》,但在教育政策方面,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总是被置于学校教育之后.而1995年5月31日推出的《树立新教育体制之教育改革方案》(以下称《教育改革方案》),使韩国的社会教育进入新的转换期.该方案揭示了韩国振兴国民终身教育...
1前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距今已经有十几年了,项目成果喜人,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新形势,如何改革现行的电大远程开放...
基于现实状况探究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创新创业学习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高校创新创业学习资源库建设思路及实现路径,为加快创新创业学习资源库的建设进程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