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编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

台湾女导演张艾嘉的女性电影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7 共5747字

  张艾嘉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即以演员身份步入影坛,1978 年她无意中接手了车祸去世的导演的作品《旧梦不须记》( 又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开始了从台前向幕后的转型。她是台湾 80年代以来为数不多也最重要的女性导演之一,身兼编剧、演员和制片人等多职,她辗转港台两地,先是见证和推动了 20 世纪 80 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继而又成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推手。迄今为止,张艾嘉共导演了 13 部电影作品,产量不多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女性电影风格。她的作品是台湾女性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影像和实践证明了她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女性主义影像实践者。

  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推手

  “进入 90 年代,张艾嘉导演的多数电影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台湾电影,反而多少都是烙上了香港的印记”.①张艾嘉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演员身份签约香港嘉禾电影公司,工作不久后立志当电影人,并师从胡金铨学习电影导演与剪辑技巧,从此转入幕后。除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和 90 年代中期辗转回到台湾,张艾嘉更多地活跃在香港影坛,这给其自身的电影创作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将许多资源带回到台湾本土。1978年她拍摄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旧梦不须记》,在香港开始了自己的导演事业。1979 年她和原香港无线台节目部经理梁淑怡合组比高电影公司,投资拍摄的唯一一部影片《疯劫》( 许鞍华导演) 即成为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品。之后,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蓬勃发展,成为当代香港电影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一次电影革新运动。

  新浪潮使得一些香港电影机构开始尝试新的经营模式,“新艺城电影公司率先尝试了监制主导下的集体创作模式”②,这种模式以监制为中心,监制领导全组人员,地位超过导演。1981 年张艾嘉受邀担任“新艺城”监制,1983 年担任新艺城电影台湾分公司总监,开始辗转港台两地的影坛。香港新浪潮兴起的时候正是台湾本土电影陷入困境之时,一方面官方拍摄政宣电影,另一方面占台湾电影总产量 96% 以上的民营电影主要生产李小龙式武打片和琼瑶式言情片,1978 年香港影片大举抢占台湾市场导致台湾主流商业电影纷纷转身投入渲染色情和暴力的影片。

  本地电影的困境加上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影响,台湾电影穷则思变,新电影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张艾嘉利用其在“新艺城”的职务成为了新电影运动的有力推手。新电影运动的开始以 1982年《光阴的故事》的联映为标志,张艾嘉是影片的主演之一。张艾嘉在新艺城策划了《搭错车》、《台上台下》、《带剑的孩子》、《海滩的一天》等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代表作品,她大胆鼓励侯孝贤、杨德昌、林清介、柯一正等新人导演,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些导演已经改写了台湾电影史,并第一次将台湾电影带上了国际。彼时已经是金马影后的她还在《光阴的故事》、《海滩的一天》等新电影中出演,片酬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张艾嘉的一系列做法使得新电影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对台湾新电影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张艾嘉的从影经历和电影作品本身来看,张艾嘉的作品本身也有着鲜明的新电影的印记。

  1986 年张艾嘉自导自演了其一举成名之作《最爱》,第二年与人合导《黄色故事》,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陆续导演了《莎莎嘉嘉站起来》、《少女小渔》、《心动》、《20,30,40》、《念念》等影片。张艾嘉的丰产期处在台湾“后新电影时代”,“在后新电影时代,由于创作语境趋于宽松,所以,新电影的美学理想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贯彻,新电影的创作理念获得了更加彻底的实施”③.20 世纪 80年代张艾嘉和台湾新电影一批导演有过密切合作,1981 年与杨德昌、柯一正等联合执导《十一个女人》连续剧,并在新电影代表作《光阴的故事》、1化成为新电影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被影响者。

  台湾新电影题材上偏重个人成长记忆,结构上偏爱散文化的情节结构,叙事追求朴素自然的写实风格,“描写女性题材也是台湾新电影的一大特色”④.而从张艾嘉的作品本身来看,首先题材上张艾嘉的作品绝大多数为女性题材,并塑造了一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形象,如《梦醒时分》中从被富二代保养到自我重生的马莉;《少女小渔》中一开始对男友百依百顺,后来终于忠于自己内心的小渔; 《20,30,40》中三个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情的现代新女性。其次在电影情节结构上,她也偏向于娓娓道来式的散文结构。

  例如《心动》中使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以不同的视角回忆了一段青涩的初恋故事,一边是电影导演和编剧在讨论故事的发展,一边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演绎。最后,风格上也与大多数新电影接近---朴素自然,张艾嘉多部电影都有其自己的影子,使得她的作品有着女性独有的细腻、感性的处理,风格清新自然。

  二、美丽新世界的女性代言人

  20 世纪 80 年代末,台湾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 1987 年的“解严”⑤.“解严”使台湾社会各方面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台湾女权运动的发展也开始水涨船高,尤其海外归来的一些女性,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大力倡导女性主义,这对台湾的文艺创作包括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进入 80 年代后,不少乡土文学作品及女性作家的作品陆续改编成电影,想入文学改编成的电影中又有不少是以刻画女性的坚毅角色而成功跃出银幕,而女性的成长更成为一个执着而自觉的命题,而且由此延伸,女性更扮演了回溯台湾历史发展的角色。”⑥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台湾最重要的女性导演,女性的成长也成为张艾嘉作品中一个执着而自觉的命题,她的作品一直保持着一贯的女性题材,将镜头深入女性内心的世界,深入探讨了女性特殊的心理和情感经历。

  女权主义电影学者劳拉·穆尔维认为,在男权主义的社会传统中,电影将女性的身体通过电影奇观化,女性的容颜和身体出现的目的是为男性提供“色情奇观”⑦.台湾社会转型之前,以男权为中心的父系社会往往将男性拥上统治和主宰地位,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表现在电影中,女性往往是男性的附庸或仅仅为男性观众提供视觉快感的工具。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的台湾电影充斥着这样的女性形象,“80 年代,台湾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摆脱了 60 和 70 年代台湾对女性形象的矮化和边缘化等处理方式”⑧.张艾嘉的大部分影片成为了重塑女性形象、表现女性意识的代表之作。其作品前期多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女性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自我成长历程,后期更多地表现了女性自身的欲望和独立的自我意识。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导演/编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