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

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的实践研究

来源:大众文艺 作者:郭雨轩
发布于:2020-12-08 共5177字

  摘要:钢琴演奏作为一个对音乐作品二次创作的过程,其所呈现的音乐美学之中蕴含着演奏者的思想情感,演奏者和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美学素养,为钢琴演奏赋予灵魂,这样才能给听众带来震撼人心的听觉盛宴。

  关键词:音乐美学; 钢琴演奏; 实践;

  创作、演奏、欣赏三个模块共同构成了钢琴演奏的艺术,对钢琴曲的演奏能够将创作者在创作曲子时的内心情感进行再现,同时又能够传递演奏者对该钢琴曲的解读以及演奏者的思想情感,而听众则是通过欣赏钢琴演奏来寻找情感共鸣,串联起三个模块的关键要素就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指导了创作者钢琴曲创者,引领了演奏者对钢琴曲的解读,又能够帮助听众更好地欣赏钢琴演奏。从音乐美学的层面出发,将音乐美学与钢琴演奏相结合,能够构建起创作者、演奏者和听众三个主体之间的情感联系,赋予钢琴演奏更高的艺术性、美学性、鉴赏性和创造性。

  一、音乐美学的本质——音乐欣赏

  1.听觉

  有学者认为音乐美学可以理解为:是以音乐存在为研究对象或者研究前提,研究人对音乐创造与审美实践活动中的音乐美的哲学美思考的一门学科。由此可见,音乐美学同时涉及音乐感知和审美评价两个层面,音乐美学的本质也可以简化为对所感知到的音乐的欣赏评价,这种欣赏评价是主观的,与不同个体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具有同样情感体验的个体更容易感知到同一部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美学。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听觉分为内部听力和外部听力两种,内部听力可以理解为对音乐想象的能力,外部听力则是所听到的音乐声音,因此音乐听觉的本质是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只有感知到音乐作品才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其中的音乐美学[1]。基于听觉在音乐美学鉴赏和呈现中的重要作用,演奏者必须注重对自身音乐听觉的培养和提高,为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提供条件。

  2.创造

  音乐美学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音乐作品的创造,音乐作品的创作者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音乐美学水平,即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够将这种音乐美学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创作进行表达。有学者认为优秀的音乐作品一定内含着悲悯性,这是由于音乐作品需要传递出情感导向,创作者的音乐作品能够窥视到大众内心深处的情感经历。

  而音乐演奏作为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演奏者也需要从自己的音乐美学出发去对音乐作品进行新的诠释,相较于创作者的音乐作品,演奏者所二次创作的音乐作品已经包含了更多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加丰满和完整。

  对于任何艺术创作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影响创作的关键因素,音乐创作也不例外,情感张力会影响到音乐创作的质量和表现效果,一方面情感体验能够作为创作者进行音乐创作时的动力来源,另一方面情感体验又会让音乐作品超越时代的局限性,因为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人的情感体验都是共通的,因此好的音乐作品能够跨越时间在当下也引起新的情感共鸣。通过对包含了情感张力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听众也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音乐美学。

  3.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音乐美学是一种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音乐美学是主观审美评价的产物,个体在通过听觉感知到音乐的声音之后不需要经过任何理性化的思考就能够基于自身的感觉基础进行评价,这时的听觉感知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因此这种状态下的音乐美学作为一种“审美反射”,是一种初级阶段的感性审美活动。而音乐美学的理性层面则来自个体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之后,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加专业的审美评价,例如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之中发现英雄性的美学体验,从瓦格纳的音乐作品中发现悲剧性的美学体验,从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中发现崇高性的美学体验,这一阶段的音乐美学已经具备内涵性和思想性,审美评价也更加高级。

  由此可见,音乐美学作为一种从听觉外部感知到听觉内部感知,再到情感体验,最后到理解认知的过程,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1.从作曲家到演奏家的二次创作

  演奏者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演奏时,不仅需要高水平地将音符弹奏出来,更需要在自己的演奏者呈现出作品原本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是由创作者赋予的,而演奏者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演奏者为了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还需要更深层地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音乐作品与创作者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这就对演奏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演奏者不仅需要具有很强的钢琴演奏功底,还应该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能够从自身的音乐美学体验出发来理解并分析音乐作品的格调以及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音乐作品的灵魂,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来对这一灵魂进行再现和丰富。

  钢琴演奏作为从作曲家到演奏者的二次创作,演奏者和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创新与基础的统一,创新即是自己对钢琴作品的演绎,基础则是音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音乐美学[2]。钢琴曲目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情景以及在某一灵感瞬间创作者所获得情感体验,影响创作者创作灵感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等等,这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催生出了不同情感、不同风格的钢琴曲目,而要做到正在演奏中对这些钢琴曲目进行升华与深入,就需要演奏者保证创新与基础的统一,围绕钢琴曲目的基础情感呈现进行在创作。因此,这种创新与基础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所演奏曲目音乐美学的一种丰满,为原作赋予更多的音乐想象力。

  2.特定历史风格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音乐表演艺术流派和美学观念,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浪漫主义美学流派、客观主义美学流派、原样主义美学流派以及当代新形式主义美学流派[3]。

  首先是浪漫主义美学流派的音乐表演,这种美学流派产生与十九世纪初,至今都对音乐创作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是对古典主义音乐美学的发展创新,强调在音乐之中融入个人的情感表达,其音乐风格呈现出自由奔放的特征,因此在欣赏浪漫主义音乐表演时听众往往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意图。在浪漫主义音乐表演艺术观之中,表演者具有很强的自由性,演奏是往往不会拘泥于乐谱,而是能够根据自身对原作的感受进行改动,浪漫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音乐美学是有表演艺术家创造的。

  其次是客观主义美学流派的音乐表演,这种艺术观强调忠于原作,音乐表演需要严格按照原作进行,演奏者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延展,而是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站在学术和理论知识层面对音乐作品进行客观的诠释。客观主义的音乐表演强调朴素自然,拒绝演奏者的情感冲动和自我表现,其核心观点是音乐作品的美来源于音乐作品本身。

  第三是原样主义美学流派的音乐表演,原样主义兴起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演奏作品上不仅回归到了对古乐的演奏,更强调要使用当时的乐器和演奏方法,这种音乐美学流派强调对古代音乐的再现,力图将曾经存在于人类历史之中的音乐艺术重新展现在听众面前。

  最后是当代新形式主义美学流派,当代许多音乐创作者力图将不同的音乐表演观念相结合,例如客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表演者的创造性,这种音乐美学可以理解为是对不同音乐表演流派的一种融会贯通。

  3.技巧表现

  为了更好地传递钢琴曲的音乐美学,演奏者除了对钢琴曲的情感理解之外,还需要具备很高的演奏水平。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手指与琴键接触面积、落键的力度和速度、手指的切换等等,所有的技巧表现都会影响到音乐美学的呈现,演奏者需要做到对自身肢体语言“随心所欲”的控制,此外,演奏着高超娴熟的演奏技巧虽然能够复刻音乐作品,但如果没有了情感的融入,那么这样的感情演奏只能称为是对音乐作品的搬运。演奏者需要在技巧表现之外融入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地做到二次创作,并将这种对音乐美学的理解与演奏的技巧表现进而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传递钢琴作品的音乐美学。

  4.情感输出

  从音乐美学的内涵来说,情感输出是赋予作品音乐美学和传递作品音乐美学的关键环节。重视内在思想情感的传递,能够在钢琴演奏时增加听众对作品的认同感[4]。由于感情演奏的情感传达只能通过听觉感知来呈现,因此为了更好地输出自己的情感,演奏者需要结合自身对钢琴作品的理解,来控制旋律、和声、调性等因素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来传递思想情感。以《葬礼进行曲》的演奏为例,作为一个悲剧美学的钢琴曲目,演奏者基于自身对曲目的理解,并结合演奏的技巧表现,在演奏时会通过连续的三连音跳音和弦来传递悲伤的情感,让听过通过演奏的变化来产生情绪的波动,获取作品中的音乐美学。

  演奏者的二次创作肯定会与原作存在不同,为了达到创造性与忠实性的协调统一,演奏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掌握自己的情感,首先是通过乐谱来揣摩创作者的情感意图,基于乐谱来进行自己演奏创作;其次是演奏者与原作者在情感方式上肯定会存在差异,因此演奏者在进行自身的情感输出时要基于原作的情感内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身内心感受的提炼,将自己获取到的情感融入作品演奏之中。

  三、演奏者的美学素养

  演奏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美学素养,才能够在自己的演奏活动中来向听众传递音乐美学,为听众带来一场音乐盛宴。提高演奏者美学素养可以从理论、经验、艺术修养这三个层面入手[5]。

  1.理论层面

  音乐美学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学科,作为一门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也就表明了演奏者提高自己的音乐美学素养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

  音乐美学需要演奏者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并且通过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来增进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因此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演奏者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前提,也是演奏者呈现自己音乐美学素养的基础。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演奏者应该从多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例如强化对钢琴演奏旋律、节奏、力度、和声、调性、曲式结构、织体、发音法等要素的理解,了解不同要素的特点,进而在演奏时能够根据钢琴曲目的思想情感来选择合适的弹奏方法:和声的进行能够丰富音响效果,更好地传递钢琴作品的情感层次;曲式结构能够从整体入手,来解析曲目的构成,帮助演奏者把握演奏曲目的对比统一;织体能够判断曲式,有助于对钢琴曲目各部分的构成进行判断,增强演奏者对音乐的处理。

  2.经验层面

  演奏者具备了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之后,能够更加理性地认知钢琴作品中的音乐美学,也更加科学地分析演奏曲目,进而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当演奏者不具备基本的审美经验时,在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会发现无法形成鲜活的音乐形象,这就导致在演奏过程中难以重现音乐作品内的形象,影响到原作音乐美学的传达。

  基于此,演奏者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审美经验,通过欣赏大量的音乐作品,尤其是着名钢琴演奏家的表演,他人对音乐作品的解析,或者钻研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美学知识储备,以及对音乐的辨识鉴赏能力。通过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体悟获取自己的感受,并将这些音乐作品和感受进行对比分析,来丰富自己的音乐审美经验,促使自己在演奏过程中能够传递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给听众。

  3.艺术修养

  钢琴演奏虽然是一种音乐的艺术表达方式,但在理解音乐美学的过程中却需要足够的文化艺术修养。例如演奏肖邦的钢琴作品,就需要了解肖邦的人物身平,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全面地感受肖邦的钢琴曲。以肖邦的夜曲为例,肖邦的夜曲中依然能够看到菲尔德等人的音乐美学风格影响,作品传递出伤感主义的色彩,肖邦尝试在这种伤感色彩之中融入更具有对比性的情感因素,以强烈的对比来传递悲愤反抗的情绪,1841年所创作的《c小调夜曲》就是这种音乐风格的代表,而深入回顾1841年的肖邦的经历,又会对他在这一阶段创作的这类型悲愤情感的小夜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1841年这一阶段的肖邦深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充满着对沙皇俄国残暴统治的反抗欲望和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提高艺术修养,能够对一个钢琴曲目举一反三,通过对其他音乐曲目的联想和对比来更提高自己对所要演奏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全面性,而提高文化修养,了解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民族和国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不同创作者的创作风格,能够增加自己对所要演奏的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演奏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和文学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感受曲目的情感内核,进而在通过自己的演奏给听过更加触动心灵的音乐美学体验。

  四、结语

  钢琴演奏是一次对钢琴演奏曲目二次创作的活动,也是传递音乐美学的过程,为了提高钢琴演奏的质量,让听众对演奏产生情感共鸣,钢琴演奏者应该对音乐美学有深入的理解,将自己的情感输出与演奏的技巧表现相结合,并且从理论知识、音乐审美经验和艺术文化修养三个层面入手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美学素养,不断演奏出更加动人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贠婷.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J].北方音乐,2020[](10):226-227.

  [2]罗丽娟.分析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钢琴表演[J].北方音乐,2019,39(4):228-229.

  [3]孙培聪.音乐表演艺术的风格流派[J].作家,2014(06X):201-202.

  [4]龙汝芝.浅谈音乐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20,40(1):91-91.

  [5]张海涛.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钢琴表演的实践[J].戏剧之家,2020(15):43-43.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原文出处:郭雨轩.音乐美学应用于钢琴演奏的实践与研究[J].大众文艺,2020(21):111-11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音乐表演毕业论文
返回: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