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对徽州竹编艺术的技艺、形态及功能进行分析,从而探寻旅游产品设计策略。
关键词:徽文化; 文创产品; 设计策略;
引言
古徽州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徽州竹编是古徽州的一项代表性的、特色的人工产品,它不仅是徽州人民开展造物活动的结果,而且也凝聚着徽州文化精神,成为我国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竹编出现在我国的唐代,其技术工艺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截至目前传世的竹编实物主要以盘、杯、碗、瓶等为主。徽州竹编编织的花纹分为镂空、密织和空密相间;色泽有素色、彩色和漆色多种;编制图案有富、寿、龙凤、八仙等,这既増添了皖南民间习俗的情趣,又使其声誉遍及沪杭。[1]这足以看出徽州人民在创造徽州竹编艺术的过程中,通过其设计之发生阶段、设计之构思阶段、设计之表达阶段等过程,实现对于竹材料的认知和利用,对于竹编技术的巧用与创新,对于竹编产品形态的审美观察与推敲,对于竹编产品功能的审视与发掘,达成徽州竹编实用与审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诚然,借助徽州竹编艺术可以促进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对于旅游产品设计的重新思考与定位,对于当代设计理念的反思与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以徽州竹编技艺促进旅游产品设计技术创新
徽州地域盛产翠竹,种类繁多,自然也不乏竹编工艺。徽州竹编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包括选料、打枝、车节、破竹、分坯、撕篾、刮篾、分丝、过刀口、下槽刀刮圆、热处理、染色、制作模具、起头、收口、油漆等16道工序。[1]每种工序之间不只是连接关系,更是体现出了相互环环相扣的递进关系。徽州竹编常用的编织技法,即挑压编和绞丝编。挑压编是最基本的编织工艺,可以变化出无数的花样,织成各种不用的形状。绞丝编以挑压编为基础,所不同的是挑压编上的篾丝仅对经篾作平行的挑压,而不相互调压,而绞丝编则是挑经篾后,还向上向右压其他篾丝和经篾。[1]如此,无论是在工序上,还是在编织技法上,皆可以看出徽州竹编技艺的成熟,而且其技术特点和工艺特色充分体现了文化层面的交流,与技术层面的渗透,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技术。[2]就技术与设计而言,技术给予设计以坚实的结构与良好的功能,是设计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设计的嬗变,是构成设计美学的重要内容。[3]徽州竹编是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它在彰显徽州社会文明、社会风貌及文化样态的同时,也集中体现出特色的竹编技术。旅游产品是当下深受人们喜爱的商品,其设计是以技术的使用为前提的,而且是根据用材技术来将思想呈现为旅游产品的物质形式。徽州竹编技术不管是在用材使用技术上,还是编织技术上,都体现出了技术的丰富性和地域性。这些技术方法恰恰是旅游产品设计所需要的技术基础,如通过对徽州竹编技术的编花技术与透空技术进行改造并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之中,使其旅游产品设计思想在物化的过程中,实现竹材的有效运用,亦即用到巧与用到妙,继而形成紧密的产品结构与多样的审美形式。也可以说借助这种"理性"的技术手段对竹材的"因材施教"与"因材施艺",使其设计出来的旅游产品呈现出"材美工巧"的美学特征。总之,徽州竹编技术应用于旅游产品设计之中,将是一次有益的技术尝试,是为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其不断升华提供一种富于隐性价值的人文导向,也是推动旅游产品设计创新所需必要条件。
以徽州竹编形态促进旅游产品设计形态创新
在徽州工匠继承传统工艺与不断努力之下,徽州竹编的形态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与创新,形成了盘、盒、罐、瓶、宫扇、宫灯、屏风、动物造型、竹编画等10多类竹编产品形态。[1]这些多样的竹编形态既服务于古徽州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又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感受。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产品市场的复杂性或利益目的的驱使,导致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加重,旅游产品设计出现了某些"异化",甚至偏离其轨道,最终酿造成了视觉污染的后果。从目前旅游产品形态来看,其形态的"同质化"说明的是形态的千篇一律,抑或说产品形态缺乏特色,缺乏创新,还可以说目前产品形态的一种较大程度上的相互"模仿".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可知,形态特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一定的形态"基因",这种基因既来源于对设计元素形式内在基因的汲取,也源自于对设计元素内容层面文化基因的提炼,唯有将其设计所需元素的形态基因找到,并进行挖掘与创新利用,方能达成旅游产品设计形态的突破与创新,又可以使设计形态遵循旅游产品设计形态的嬗变,成为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视觉"窗口".
徽州竹编不但造型丰富,而且极具审美特征,同时竹编形态的多样性恰恰说明文化的多元性,更加体现出竹编形态"基因"的延续与传承,由此,竹编产品形态所具有的这种"实力"正是旅游产品设计形态创新所需的"形态基因",也正是解决目前旅游产品趋同化现状的有力举措。以徽州竹编产品-宫灯为例,倘若通过设计手法将其宫灯形态进行抽离,获得规律性的形式结构,同时对其形式、色彩、肌理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与认知,了解其形式背后的文化"精髓",从而获得形式转化所需的文化"基因".如此,以对宫灯的挖掘利用,就可以应用到旅游产品设计形态创新之中,促使产品形态转化获得不竭的源动力。
以徽州竹编功能促进旅游产品设计功能创新
徽州竹编不仅拥有精致生动的造型,还拥有适宜的、多效合一的功能。据《屯溪市志》记载;"清代屯溪民间编制的礼篮、考篮等竹编制品能做到每寸排篾多达128根,而且与竹雕、绘画相结合,古朴典雅,色彩绚丽,人物、鸟、兽造型逼真,呼之欲出,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1]从设计自身的角度来讲,设计的功能则分为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三部分。[3]p71-75徽州竹编依据其设计功能可分为"工具类"和"观赏类",工具类有罐、盘、椅、凳等;观赏类多为动物造型的装饰构件。由此可知,徽州竹编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使用,提供便利等物质功能的同时,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种种的精神诉求、文化认知与审美特质。
就设计的目的性而言,功能是其设计成为设计的必要条件,所以旅游产品在给人们提供审美功能的同时,一定的实用功能更是其必要的。根据徽州竹编产品实用与审美并存的功能特质,需要我们在面对当今市场的不同价值导向,面对大众的不同需求,将旅游产品设计功能进行剖析与研究,并对其中的实用、认知与审美功能进行调适与平衡,实现旅游产品设计功能的突破。同时,借此实现消费者在接受产品的同时,被唤其历史记忆与激发不同的想象,继而增强对旅游产品的喜爱和使用,以此实现其设计功能的可持续性创新发展。
结语
徽州竹编艺术已是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徽州文化的历史缩影,它不仅囊括丰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而且对现代旅游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特别是在现今经济的全球化时代,旅游产品成为消费时代的热点商品,因此,当前通过对徽州竹编艺术的技艺、形态及功能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助力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从而激活旅游产品市场,促其成为刺激消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薛政。安徽竹编传统工艺及保护发展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15.
[2] 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33.
[3]左铁峰,高巍。徽派建筑的设计美学表征与内涵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6,18(02):71-75.
以广府地区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统称为广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主要包括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佛山、顺德等市县区的刺绣....
旅游景区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经过调研和对实践成果的归纳总结,提出旅游景区文创产品整合与演绎开发设计方法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