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插花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出各个历史时代的审美理想和人文精神。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实施,插花艺术和书法、国画等文艺部类一样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可行性。国际汉语教师要在开展插花艺术教学时注意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关注学生参与度和安全性,控制好教学难度和进度,注重语言和文化教学并重。
关键词:插花艺术,汉语国际教育,应用
当代汉语国际教育在把握好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基础上,也关注中华文化教学的推进,通过开展多种教学项目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国际学生的文化素养,如书法、茶艺、国画、武术等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纵观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体系,除了书法等常规课程,还有其他类别的艺术项目值得开展理论讨论和付诸教学实践,插花艺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将插花艺术应用到汉语国际教育中对教学师资和过程提出了新要求,具有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插花艺术作为语言文化传播的载体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空间。
一、插花艺术简介
插花艺术简称为插花,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的花卉作品,是能够再现自然美、生活美和人文美的艺术形式。插花艺术起源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艺术定格来营造一种意境,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美好。中国在2000年前就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插花雏形。到唐朝时插花艺术盛行起来,在宫廷中极为流行,同时在寺庙中也作为祭坛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备受文人青睐,创作了诸多与插花有关的文学作品。至明朝,插花实践继续盛行,并且有插花专着问世,如张谦德的《瓶花谱》和袁宏道的《瓶史》等。这时期的插花已达鼎盛阶段,在技艺、理论和文学衍生作品等方面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如风格上强调自然抒情和优美朴实的表现,追求淡雅明秀的色彩和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的重视和普及程度虽然在持续,但没有达到明朝那样的高峰。中国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在民间较少。进入当代,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插花艺术又回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中国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花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二、插花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意义及可行性
(一)插花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意义
1. 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学生学得最快的东西往往是其喜欢的、好奇的、感兴趣的。在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有利于使其在探究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学习较难的汉语时具有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插花艺术是视觉美的体现,美的事物易于引起关注和兴趣,国际学生可以通过插花这一载体去积极跟进教师的引导学习,也可以开展主观性强的自主学习,使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插花艺术进入课堂需要动手操作,在实践插花艺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简单的操作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有培养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插花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技艺和样式,反映出时代、地域和文人群体的审美思潮。美感是人对于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和愉悦的感受。中华文化艺术教学是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程,是面对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美感的培养和引导符合国际汉语的教学要求。汉语课堂中进行插花艺术的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审美愉悦的情境中更好地融入课堂进程,培养其审美鉴赏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其汉语交流实践。
3. 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数千年长河中不断丰富拓展。国际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艺术的认知当前主要在剪纸、京剧、书画领域比较多。对于同样悠久而具文化底蕴的插花艺术,值得国际汉语教师予以重视并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去研习。促进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将插花这一传统艺术应用于汉语课堂是文化教学的创新之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二)插花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可行性
1. 互联网高速发展
插花艺术的学习资料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也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些网店将花材和插花示例图(视频)组合出售。插花材料不止限于活的花卉,有时枯枝干花及果序等也具有美丽的形态、色泽和质地,同样可以用于插花艺术。此外网上平台还出售各种人造花,如绢花、塑料花、纸花、金属花等,经济实惠且不失美丽。通常可综合考虑教具的购买成本,合理安排课堂开展的插花实践。
2. 可操作与可创造性
插花一般分为三个简明步骤:修剪、固定、插序。风格和类型有倾斜型、平铺型、倒挂型、直立型等多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图像(视频)加以引导,具有可操作性。插花艺术自由度高,学生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创造,耗时并不长,可在课内完成。传统的插花容器是瓶器、碗或者盘,学生可以在插花容器选用方面进行创造,从而更加适合课堂教学的施行。有些国际学生把生活中的水杯、水瓶、编制的容器等装饰设计为插花容器,这在降低教具成本的同时使插花艺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实际应用中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教学效率的提升
插花艺术与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从教学实践结果看,插花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后,学生可以设计插花的样式和布局,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作品创新,这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可培养动手和想象能力,符合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动手体验中华文化,比课堂纯粹的汉语教学更易吸收新内容,印象深刻。
三、插花艺术在国际汉语课堂的应用分析
(一)教学环节建议
1. 注重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教学和汉语教学在环节设计上侧重不同。文化教学要求注重内涵分析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花艺审美实践来增强文化学习动机。插花艺术需要相关知识基础才能开展实践,教师可准备充分的实物、样品、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讨论,也可以搜集感兴趣的花艺成品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推进文化探究。
2. 教师主导统筹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统筹作用,是文化教学的重要推进因素。插花艺术动手实践性强,需要国际汉语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扮演良好的主导者,组织课堂有序进行。对学生来说教师一般是值得信赖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优秀的教师对学生影响较大,这要求要多研习中华传统插花文化和技艺,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实践。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解决问题和解答困惑,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3. 作品展示交流
实践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认知、学习和参悟中华插花艺术。当学生融入精力、时间和情感的作品在展示中得到同学、教师的认可、欣赏和鼓励时,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出更大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强化内在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后续的课程中。时间充裕还可以开展一场关于插花的小比赛,让学生之间有竞争感,努力进取,通过了解学生对插花艺术的理解以及经验交流,可以更好地唤起其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热情。。
(二)教学注意事项
1. 教学准备
插花艺术操作过程不难,但前期的教学准备要充分。插花艺术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教师在安排课程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内容取舍,可以安排不同的任务来引导,对于难度大的花艺内容,不必安排教学实践,避免学生积极性受打击而降低效率。例如插花容器,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传统容器的替代品及插花材料,对于剪刀、裁纸刀之类带有一定危险性的物品,要提示学生注意事项,关注课堂动态,避免危险发生。
2. 语言和文化教学结合
在国际汉语课堂中加入文化教学内容,重要目的之一是要促使学生汉语习得进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也符合汉语国际教育的施行要求,在文化中体现语言,在语言中体验文化。如在插花艺术中穿插语言点的教学,在汉语教学中介入插花艺术实践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寻找基于插花艺术的汉语交际训练切入点,设置情境来助力学生口语表达。
综上所述,将插花艺术应用到国际汉语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趣味性,培养了学习动机,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动手能力都有提升作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有提升自身实力的迫切需求,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国际汉语教学的同时也要传播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晓明.新时期华文教育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9.
[3]周武忠.中国花文化史[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