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论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张海波
发布于:2023-01-05 共9556字

  摘要:文章从罗斯福政府沿袭、调整和废除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三个阶段分析了罗斯福时期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罗斯福时期对华人移民政策具有制定从侧重考虑国内因素变化为国际关系因素、决策权从国会向总统倾斜以及妥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对美国华人的地位提高、美国的民主政治和二战后新的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制定有重大影响;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罗斯福政府 对华人移民政策 特点 影响 局限性

On the American Immigration Policy towards Chinese during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Abstract:This essay pides the evolution of immigration policy towards Chinese during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into three stages. The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followed the old policyof exclusion of Chinese immigrants; the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adjusted the old policy ofexclusion of Chinese immigrants; and the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abolished the old policy ofexclusion of Chinese immigrants. On this basis,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mmigrationpolicy towards Chinese during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has its own traits, the government tookth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more and internal factors less; theimmigration policy-making power leaned to the president more and the Congress less, and thetraits of compromise and staging. The immigration policy towards Chinese of the Rooseveltadministration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ifting the status of Chinese-American, promotingthe democracy of America and drafting the new immigration policy towards Chinese. Theimmigration policy towards Chinese of the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had its own limitations.

  Key words: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immigration policy towards Chinese; trait; influence; limitation

目 录

  一、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

  (一)罗斯福政府沿袭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1933-1941)

  (二)罗斯福政府调整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1941-1942)

  (三)罗斯福政府废除《排华法案》(1943)

  二、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一)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特点

  (二)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影响

  三、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1848 年以来,美国的对华人移民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 1848-1882 年,实行自由移民政策;第二时期从 1882-1943 年,实行的是排斥华人移民的政策;第三时期是从 1943 年至今,实行配额移民政策。罗斯福执政时期(1933-1943)是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重要转变阶段,1943 年废除《排华法案》完成了从排华政策到配额政策的转变,但是这一转变是有其过程的。本文拟将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其特点、影响和局限性。

移民政策

  一、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

  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沿袭排斥华人移民旧政策、调整排斥华人移民旧政策、最终废除排斥华人移民旧政策等三个时期。

  (一)罗斯福政府沿袭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1933-1941)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危机造成了大量的美国工人失业,而当时大量的华工的存在更加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而且大量的华工也带来了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出台了《排华法案》。法案规定禁止华工移民美国;华人不能归化;禁止在美华工家眷入境等。《排华法案》是美国第一个以种族和国籍为理由禁止移民入境的联邦法案, 它标志着美国从鼓励移民转为限制和排斥移民。此后,美国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通过一系列限制移民法。1924 年颁布《约翰逊—里德法》,该法通过移民限额制抵制一战后欧洲混乱和俄国革命后大量移民美国的东欧、南欧和俄国移民,“该法排斥移民,歧视一切非盎格鲁—撒克逊人,”其中当然包括华人移民。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失业人数高达一千三百万人。在这期间,入境移民大为减少, 几乎到了停顿状态, 而从美国离去者却急剧增加。

  经济危机对美国华人的处境影响是雪上加霜,给华人移民的影响是负面的,在 1929-1933 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对华人实行的移民政策仍是排斥华人。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从 1882 年到 1933 年期间的排斥华人移民政策的出台和沿袭是有其经济和种族歧视原因。珍珠港事件之前,由于罗斯福新政和出售战略物资给别国等原因,美国的经济有所好转,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而且由于中国从 1931 年就开始抗击日本的侵略,美国国内不少的有识之士改变了对于华人传统的看法,开始同情华人,参加到废除《排华法案》运动中去。但是在这一时期美国依然沿袭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原因可以从美日中外交关系、经济和种族歧视等方面分析。

  首先,在美日中外交关系方面。罗斯福当政之时,日本已经开始侵华。美国由于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当时把大量的战略物资出售给日本并且向日本发放贷款。由于经济上的贸易关系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美国对于日本的侵华战争实行中立政策,避免卷入战争。但是美国也不希望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太过强盛,所以它并没有放弃对于蒋介石的援助。罗斯福其实采取的是和英法相似的绥靖政策,一方面对日姑息,一方面对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继续表示不承认,赞助蒋介石抗日。可是当时中国的状况极为复杂,蒋介石为了不得罪日本,不愿和美国拉得太近,从而使罗斯福实际上不可能对蒋介石政权采取积极政策,而只是作出一种道义姿态。日本当然不希望美国介入它侵略中国的行动,在保持和美国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同时多次向美国表示不许他国干涉中日经济;同时日本还利用美国的《排华法案》在中国煽动反美情绪。

  其次,在经济方面。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罗斯福上台之后,实行“新政”等措施使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但是经济仍处于恢复之中,美国这一时期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与日本经济上的贸易关系更是受到重视,美国不会废除《排华法案》去讨好中国而遏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发展势力而破坏与日本经济上的贸易关系。

  最后,在种族歧视方面。虽然美国国内不少的有识之士改变了对华人的传统看法,开始同情华人,参加到废除《排华法案》运动中去。但美国国内仍有一股反对废除排华法的势力。劳联反对给中国移民限额,它甚至危言耸听地说,英国的人口不足 1 亿就有65000 个限额,中国有四亿人,那么它所要求的限额每年将超过 100 万。另外 1934 年众议员查尔斯·克雷默(Charles Kramer)向国会提出议案,要求给亚洲国家移民限额,废除歧视性法律,但是由于这时条件还不成熟,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美国避免介入战争,经济虽然保持上升趋势,但仍处于恢复之中,美国为了保持与日本经济上的贸易关系,再加上国内和国会中仍有种族歧视的势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废除《排华法案》。

  但是,这一时期仍有要求废除《排华法案》的力量存在。罗斯福政府反对日本用美国的《排华法案》在中国煽动反美情绪。而美国华人随着力量的增强和地位与形象的提高,开始发起废除《排华法案》运动。

  第一,罗斯福政府反对日本利用《排华法案》在中国煽动反美情绪。1938 年前后,日本在中国华中、华南节节胜利,并且要建设“东亚新秩序”,大肆宣传要组成“大东亚共荣圈”,这个宣传就涉及到利用美国的《排华法案》在中国煽动反美情绪,鼓吹亚洲人的共同体。日本人经常宣称,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都在美国受到歧视,中国人不准移民美国,不准在美国入籍;中国人在美国得不到尊敬和平等的待遇,中国应该和日本联合起来,树立“亚洲是属于亚洲人的”大旗。美国本来就不愿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太过强盛,没有放弃对于蒋介石的援助,这时美国经济危机的高峰已经过去,罗斯福逐步采取强硬措施。1938 年他决定解决向中国贷款问题,尽管贷款将加剧同日本的矛盾,甚至导致两国间的冲突曾使他不安,但他仍感到不得不冒这场风险,在他亲自干预下,12 月成立了2500 万美元的桐油借款。据统计:1939 年和 1940 年两年中,美国又向中国提供了七笔贷款,连同桐油贷款,共 2.97 亿美元。可是美国此间并没有完全抛弃对日姑息政策。据统计:在 1937—1940 年期间,美国供给日本十三亿六千万美元的外汇,其中直接供给日本的物资为十亿美元,绝大部分是作战物资。

  第二,在美国的华人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和形象地位的提高,要求废除《排华法案》。

  华人社区刚成立时,华人所从事的行业往往都是传统行业,如杂货店、洗衣店和开餐馆之类的,在这基础上,一些华人逐渐投资于规模较大的行业,如煤矿、油井和轮船制造等等。华人社区经济状况的改变,促进了唐人街风气的转变。盛行于唐人街中的嫖妓、吸鸦片、赌博等丑陋现象逐渐销声匿迹,有些无法加以根除的则被迫转入地下。这些变化向美国社会展示了华人和华人社区的新面貌,推动美国舆论向着有利于华人的方向发展。随着华人社区力量的增强和形象的提高,他们努力试图改变自己在美国的地位并且使自己的改变得到认可。他们一方面看到中国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抵制美货运动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特别是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过程中的英勇表现。另一方面看到,第一,美国对华人的排斥政策没有改变;第二,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实行绥靖的政策,美国公司将石油等战略物资卖给日本,美国政府给与日本大量的借款。这些增加了日本侵华的军事实力,当时,美国华人在华埠举行游行示威,反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和贷款政策,其中也有美国友人的加入。

  虽然这一时期有要求废除《排华法案》的力量存在,罗斯福反对日本用美国的《排华法案》在中国煽动反美情绪,而对中国采取经济援助措施,但是他一方面要向日本妥协,要保持与日本的经济上的贸易关系;一方面又要向国会中的孤立主义势力和反对废除《排华法案》的势力妥协,这就决定了他对于蒋介石只能是道义上的援助,还不能做出废除《排华法案》的重大措施。美国的华人的力量还太小,华人当时在美国社会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和美国友人发起的废除《排华法案》的运动影响还太小。随着美国参加二次世界大战,他们的力量继续增强和形象地位更加提高,他们为废除《排华法案》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二)罗斯福政府调整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1941-1942)

  美国罗斯福政府这一时期调整排斥华人移民旧政策的背景为美国对日宣战后,与中国结成军事同盟,美国国内废除《排华法案》的运动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国会中先后递交有 8 个要求废除排华法案和给中国移民限额的议案,后由众议院移民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讨论。但是由于美国国内和国会中反对废除《排华法案》势力的存在,使废除《排华法案》不会一蹴而就,表现为阶段性。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第一,美日中三者之间的外交关系的变化。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轰炸机群突然袭击美国驻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使美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受到沉重打击。美国政府被迫放弃多年来对日本的绥靖政策,宣布向日本开战。这使得美日中三者之间的外交关系,变成了美、中和日两者之间的关系。美国不仅自己对日宣战,而且全力支持中国进行抗日战争。美国与中国结成同盟,使中国成为抗日的有效基地,所以罗斯福这时对蒋介石采取安抚、迁就的态度。罗斯福极力保证中国在同盟中占据中心位置,尽量使蒋介石感到,他是这场战争的主角,他答应蒋介石结成全面军事同盟的要求以及实现收复失地的目标。同时,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并且与 1941 年到 1942 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罗斯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罗斯福坚持同蒋政权进行积极有效的接触,使丘吉尔感到恼怒。他后来抱怨说,“如果我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在美国得到的教训,那就是‘中国’”。美日中三者之间的外交关系的变化对美国国内开展的废除《排华法案》的运动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美国对日宣战后,美国华工和华人由于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位得到提升,要求废除《排华法案》。在华工方面,根据 1941 年 6 月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第 8802 号行政命令,美国国防企业不得由于“种族、信仰、肤色及籍贯”在雇用工人时推行歧视政策。

  这样大批华人即就业于飞机厂、造船厂和其他国防工厂。在参加美军的华人方面,在50 个州中有 15000---20000 名华人参加美军,在欧洲战场上,华人参加了第三、四步兵师的战斗。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华人参加了第六、三十二、七十七步兵师的作战。另外在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中都有华人服役。这些在军中和工厂里卖力卖命的年青华人男女,一定不会再容忍《排华法案》所加诸于他们的二等公民的待遇。因为由《排华法案》引出的种族主义对华人的歧视态度,和当年推动纳粹主义种族灭绝的政策的基本意识形态是相同的。反对这种这种种族主义的浪潮,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第三,以“废除《排华法案》公民委员会”为代表的要求废除《排华法案》的组织成立。“废除《排华法案》公民委员会”全美开展活动,队伍不断壮大,很快扩展到 40个州。这些组织为废除《排华法案》制造舆论和与反对势力作斗争,为废除《排华法案》

  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罗斯福对于美国废除排华法案运动的引导作用。罗斯福在 1942 年 2 月在致蒋介石的电报中指出:“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起来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 5 年坚决抵抗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废除《排华法案》的议案在国会讨论期间,罗斯福给国会的信中说,“国家,像个人一样,会犯错误。我们必须成熟到能够承认过去犯的错误,并且加以纠正。通过废除《排华法案》,我们可以纠正一个历史性错误,并且压制日本歪曲性的宣传。将公民权延伸到现在我们数量较少的华人居民,将会是一个友谊的表现。它会证明,我们不仅将中国看成是战争中的盟友,而且将会把中国视为和平时期的伙伴。”罗斯福的这种态度对美国国内开展的废除《排华法案》的运动具有引导作用。

  第五,美国国内和国会内部反对废除《排华法案》的势力存在,使得国会废除《排华法案》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会讨论废除《排华法案》过程当中,反对势力指出移民政策纯属国内事务,与战争无关;他们强调帮助中国的唯一途径就是给中国提供飞机、坦克和枪炮,修改移民法应等到战争结束以后。其次,他们指出对中国人敞开大门不仅危害美国的经济,而且威胁美国移民政策的基础。这些论调与美国国内要求废除《排华法案》的形势是相对的,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批评。罗斯福当然支持废除《排华法案》,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也强调,废除排华法可以消除日本人的歪曲宣传。虽然反对势力使得废除《排华法案》在国会讨论中经历了波折,但是美国民众和总统的支持使得反对势力变的不成气候。

  (三)罗斯福政府废除《排华法案》(1943)

  持续 61 年的《排华法案》,在 1943 年 12 月 17 日随着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正式签署麦诺森法案(Magnuson Act)而结束。这部移民新法有三条重要规定:1、废除现存一切排华法令。2、每年允许 105 名中国移民进入美国,其中 79 名分配给中国本土移民,26 名分配给世界各地中国血统移民。3、准许合法的华人移民加入美国国籍。这个法案对华人的实惠有限,因为法案只给中国一年 105 人的移民限额。虽然人数是少了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已经从以前的移民禁区变成限额制度来源地,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罗斯福废除《排华法案》一个重要的考虑是为了极力支持蒋介石,他十分担心蒋介石与日本实行单独媾和,从而使中国退出战争,破坏打败日本的计划,他要避免蒋介石在政治上垮台,从而丧失作为战争进攻基地的中国。

  罗斯福废除《排华法案》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是随着美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自身也觉得有废除《排华法案》的必要。到了 1943 年,美国和它的盟友,在反对德、日法西斯的战争中,显然已胜券在握。欧洲和日本实力都大大减弱,而真正和美国竞争领导地位的将是苏联。这种竞争并不只限于物质方面,也要看道义方面的。美国想取得世界的领导权,而它自己却被种族歧视的政策所束缚,这无疑将破坏美国民主政治的声誉。

  排华法的废除,将有助于美国应付战后错综复杂的世局。

  二、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演变的特点和影响

  (一)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特点

  纵观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可以发现有如下特点:

  第一,政策的制定从侧重考虑国内因素变为侧重考虑国际关系因素。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调整是立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当中的国际关系形势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这与之前的 1882 年颁布《排华法案》到 20-30 年代的移民限额制时期到 1919-1933 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立足于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种族歧视而实行的对华人移民政策是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这个时候的经济因素和国内种族歧视因素的影响也都还存在,但是与之前相比已经减弱,这个时期的美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且对华人的歧视由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是站在正义的一方抗击日本侵略的,与之前对于华人的歧视相比是降低了。

  第二,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在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决定权方面的权力加大。1917 年,国会为了推行对东欧和南欧移民的种族排外主义,在威尔逊总统的第二次否决下,还是通过了实行“文化测验”的排斥东欧和南欧移民的移民法案。这说明国会在移民政策上具有传统的垄断权。美国对日宣战之后,国内出现一致支持罗斯福的局面,罗斯福总统和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的权力增强。废除《排华法案》的议案最后于 1943 年 12 月 17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后正式生效,移民政策的制定权向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倾斜。

  第三,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妥协性和阶段性。罗斯福政府沿袭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是在不破坏美日经济上的贸易关系,对日本侵略中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基础上得出的,也就是要向日本妥协,同时国会中有废除《排华法案》的反对势力和反对罗斯福政府过早参加二战的孤立主义势力,就是要向国会妥协。罗斯福时期美国的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妥协性的特点决定了罗斯福时期美国的对华人移民政策的阶段性的特点。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所以不用再向日本妥协,罗斯福政府调整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但是国内和国会中仍有废除《排华法案》的反对势力,这使得《排华法案》的废除在国会的讨论中几经波折,并没有很快通过,这体现在第二阶段的时间范围。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废除《排华法案》已成为人心所向,罗斯福在得到国内大多人的支持下,不用再向废除《排华法案》的反对势力妥协,最终于 1943 年废除《排华法案》。

  (二)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影响

  第一、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提高了美国华人的地位。自从 1882 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的那天起,美国华人就没有一天停止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有的是很难想象的,比如说,在很大一部分时期内,美国华人的男女比例是严重的不协调的,也就是说,有很多华人是没有妻室和家庭的。但是他们仍然一直是在通过努力改变华人的地位,形成华人社区团结起来保护和发展自己,有很多完成从华工到商人的转变,一直在改变唐人街的风貌想让美国人改变对华人的印象等。对美国的华人来说,《排华法案》的废除确实为他们带来了一点儿改善,给他们带来了证明价值和尊严的机会。他们感觉,多年来的努力奋斗终于有了出路,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就像在 1882 年之前一样,觉得自己是受欢迎的。他们和支持他们的外界人士都知道:虽然还有许多困难仍待克服,但是战后的美国社会对他们提供了愈来愈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为他们本身、为华人社区和整个美国社会的利益而发挥他们的才能。

  第二、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为美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上文已经提到,经过二战,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那么它在政治上一直宣扬的民主是不是也可以名副其实,是美国当政者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其中对华人移民政策问题是衡量这一标准的很好尺度。美国当政者,1943 年废除《排华法案》保住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声誉。这也是在美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史上有一定位置的,对战后于 60 年代兴起的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有一定的推动和影响。

  第三、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为后来美国对华人新移民政策的制定奠定了重要基础。罗斯福于 1943 年废除《排华法案》,虽然每年只允许 105 名中国移民进入美国,其中 79 名分配给中国本土移民,26 名分配给世界各地中国血统移民。但是这次调整标志了对华人的移民政策进入了限额时代,对华人移民实行相对公正和合理的全球限额原则,使华人移民享受到相对公平一致的待遇。这为后来 1965 年华人每年可向美国移民2 万人奠定了基础。

  三、罗斯福时期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局限性

  罗斯福时期的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调整尽管在中美移民史上占有重大影响,但是也不能忽视这一时期对华人移民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罗斯福时期的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从过程上看是迟缓的。这从上文分析对华人移民政策的阶段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时候就可以看出,罗斯福政府第一阶段沿袭排斥华人移民的旧政策是要向日本和国会中废除《排华法案》的反对势力和反对罗斯福政府过早参加二战的孤立主义势力妥协,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罗斯福政府不用再向日本妥协,国会中的孤立主义势力不复存在,最终才于 1943 年 12 月 17 日废除《排华法案》。

  第二、罗斯福时期的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从效果上看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1943 年麦诺森法案只给中国一年 105 名的移民限额,105 名移民限额的计算方法极不公平。表面上是与其他各国移民一样:以 1920 年各民族在美移民总数的 1%的六分之一为准。可是到 1920 年,美国已推行《排华法案》多年,在美华人比 1882 年还要少 5 万人,只有 6.1639 万人,按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105 这个象征性限额。从 1944 年到 1965 年,根据限额入境的华人只有 5891 名,可是根据非限额入境的却有 4.7068 万名(不包括留学,访问入境的暂时人口,实际上其中有不少人流了下来了)。

  结语

  本文从罗斯福时期的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特点、影响和局限性方面进行探究,说明美国 1943 年对中国新的移民政策的出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演变过程的。在其演变过程中,有其政治层面、外交层面和军事层面的考虑,在其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过程中尽管有缓慢、妥协等局限性,但是与之前半个多世纪的排斥华人政策是有巨大改变的,罗斯福时期的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是新、旧对华人移民政策之间很好衔接,废除《排华法案》使得中国从以前的移民禁区变成限额制度来源地,为 1965 年美国华人取得同世界各国的同等的限额奠定了基础。研究罗斯福时期的对华人移民政策演变为研究战后的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做了一个很好的准备。

  参考文献

  陈依范:《美国华人发展史》,三联书店香港分店 1984 年版。

  资中筠:《二十世纪的美国》,三联书店 2007 年版。

  丁则民:百年来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 年第 3 期。

  戴超武:《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1849-199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淮海文汇》2007 年第 6 期。

  张庆松:《美国百年排华内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邓蜀生:《时代悲欢“美国梦”-美国的移民历程及种族矛盾(1607-200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和影响,《世界民族》,2009 年第 5 期。

  张庆松:《美国百年排华内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