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为“暴力”“犯罪”,但这部电影的暴力犯罪镜头与“X级”(限制级)电影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发条橙》的核心命题是探讨自由和责任的归属,它用一个青年的成长之路让观众思考“人”的意义。这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将通过萨特存在主义之对《发条橙》做出阐释。
一、关注人的存在价值---萨特存在主义
萨特主要以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而名世,存在主义哲学中关注的最中心问题则是人类生存的价值与意义问题。为了实现生存的价值与意义,人需要通过自由和持续的选择享受自由,与此同时,也必须承担与选择休戚相关的责任和义务。萨特的存在主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客体观主张“自在的存在”,即“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荒谬的世界中个体只是处在冷酷环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主体观主张“自为的存在”,即是主张自由选择,不断选择;责任观体现为责任和自由相联系,自由选择的同时需要承担责任。
重视人的存在是存在主义最基本的观念,萨特是从个体的角度去研究人性和人道,使得每个人都具有多种选择性,从而实现存在的可能性。所以说萨特所推崇的,是使人成为存在的学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会解读《发条橙》所描述的人性人道观,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人道的内涵是自由和责任的统一,即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第二,人道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主观的突破性而不是客观的被动性,探讨人道主义对人生方向的选择;第三,存在主义人道观和绝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探析萨特带来的生命启示,重在强调人生的意义。
二、萨特存在主义对《发条橙》的阐释
《发条橙》的背景设置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主人公阿历克斯因犯罪接受“Brodsky”心理疗法前后的故事。影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阿历克斯和他的同伙的恶行,阿(为行文方便,下文将用阿代替阿历克斯)入狱接受惩罚与治疗,被释放的阿所遭受的报复及其“痊愈”.阿的成长之路,被多次操纵,精神遭到瓦解与虐杀。在导演整个庞大的隐喻中,阿象征着丰满多汁的“橙”,强权是机械冰冷的“发条”,整部电影讲述的是发条与橙机械结合,使“橙”变为可被操纵、控制的机器。循环的手法的使用使得观众通过体会结构加深对主题的领悟。
影片没有指明阿的成长经历,淡化了他的特别之处。如同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都是由上帝从真空中抛下,没有表情和个性,降落到这个荒谬的世界就是为了实现自我的过程,为自己加上一个标签以摆脱苍白与无力。
(一)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
阿历克斯的标签就是暴力。但选择暴力就是选择罪恶,这种价值观同样适用于电影,背景音乐中隐约响起的警笛,警告着选择暴力需要承担的责任。
阿历克斯的暴力是纯粹的,他可以为了单纯的暴力快感刺杀他的同伙,同样他不会因为惧怕警察和权利机关而退缩。在这个意义上,阿是亡命之徒也是虔诚笃定之人。不过阿马上因为他的笃定遭到了背叛,过度放任的自由让他陷入了无尽的深渊。入狱前一段拍摄十分精彩,电影用白描的拍摄手法展现了这一冗长的过程:阿一件一件交出个人财产,一件一件脱掉衣服,狱警事无巨细的检查他的身体。整个过程中,所有演员面无表情,也没有背景音乐,本可以几个镜头带过的情节却被描述的繁冗复杂,暗示迎接他的将是千篇一律的黑白生活,每一分钟都是数个小时的拉长,和电影镜头带给观众的感觉一样,冗长、压抑。
影片没有逃避责任的话题,探讨了过度自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影片从内在和外在角度展现阿的转变,用残酷的对比告知选择与责任的关联。
从直观上的反转效果来看。在牢房中,阿历克斯被牢牢的缚在轮椅上,全身上下布满了电极,眼眶被机器强制撑开…观看内容更是惨不忍睹,大屠杀、强奸、活埋人…世界上最残忍的暴力犯罪被阿每天周而复始的“观赏”,并配以他最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出狱后,他受到了之前是受害者如今是施暴者的残酷报复。最残忍的在于,他曾经钟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变成了噩梦一般的存在,连最单纯无害的音乐也变成了伤人利器。
从心理角度论。成为“善良无害”的好公民后,阿的自我与本我产生强烈冲突,恐怖的治疗已使得他的自我让位于“善良”的本我。面对故意欺负他的彪形大汉,他本想掏出匕首,但恶念之后的极度恶心竟使他跪在地上舔对方的鞋子。
大量循环的拍摄手法,几近相似的剧情,主体受体的反转错位,带来强烈的对比讽刺效果,曾经带给阿快乐的所有变成了痛苦的所有。萨特认为人虽然可以自由选择,不断选择,但选择一定是和相应的责任对应的。在阿历克斯的世界观中,暴力是宇宙的中心,但在社会看来,暴力是应该被摒弃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颠倒冲突是阿历克斯人生悲剧开始的源头。
(二)人道的实现主要取决1制性
在电影的结尾,导演将画面定格在政府官员围绕着阿历克斯,阿大声坏笑这一刻。这已经可以体现导演的价值选择:不管选择的结果好坏,神圣选择权不可剥夺。人道在实现过程中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种是主体对于自身的要求,另一种是客体的背景和框架。这两种力量在《发条橙》中是对抗的,客观性严重挟持了主观诉求,毫无悬念的压抑了主观人性,带来人道的泯灭。
客体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为权利机关。权利这个庞大隐秘的组织潜伏在整个电影中:政府、警局、监狱、医疗机构,官员、警察、狱警、医生…意识形态的黑云将阿历克斯拖入一场暴风雨中。“当人不会选择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人了”,一次对于政客来说有无可无的指令,对阿历克斯却是能不能让他成为人的重要决定。当看到第二部分“好公民”的真实模样,那便是失去自我但又无力反抗时,便可以体会到选择权的神圣。
虽然阿不会再去伤害他人,但他仍受到黑恶势力的欺压,所以毫无人性的去强制行善并不会在道德上展现出丝毫成熟。不管是如何的自甘堕落,都应该无条件的尊重他的选择权。正如萨特在《自由之路》所表达的:“作为一个健全的人类,我们要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存在,同时在不断的选择和尝试中来重新塑造自己”.所以不能主观的去否认一个人的存在,因为人们可以在多次的选择和发展来改变自己,因此如果人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将会变成只会说话的工具。经历过改造的阿变为一个善良工具,但感情却被永远的束缚。
在主体和客体的对决中,客体用残暴的手段打压了主体的主观要求。在萨特的观念中,人道只能是在主体主动的要求下完成的,被动的和强制的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即便是再合理的理由也仅是恶念的循环。要想真正的达到萨特的存在主义社会,要重视人选择的权利,重视个体的发展。
(三)存在主义人道观和绝望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纵观整部电影,导演将阿历克斯的成长之路分为三部分,用因果将之串联起来。刻意对暴力的渲染并不是导演的核心思想,根据第二部分分析得出,因为阿已经为他的过度选择付出了沉重代价所以影片并非过分批驳阿。那么影片的价值就体现在对自由选择承担责任的赞美和对压制人性的贬低。如果将《发条橙》当做一部暴力惊悚片来看,导演良苦用心付之一炬。
萨特的存在主义观和绝望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只是在一个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权利对于人道的限制日益严重和影响深远时,对世界的抗议和提醒。或许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学的突破可以达到随意控制人思想的地步,那么如果一个人在失去了选择权后,他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当人被机械控制而重复毫无意义的动作时,与实验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库布里克导演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尽管万恶不赦的人,我们也不能把他们变成植物人,社会不应该为了一个正确的理由做一件错事”.这段对存在主义较深入的理解同样证明了萨特的担忧,一战作为意识形态控制社会的客观体现,几乎摧毁了人类几个世纪以来的精神信仰,这种精神危机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减慢速度。相反,意识形态在今天越发变得难以捉摸,人在潜意识中已经被权利牢牢压迫却全然不知。萨特便是用选择与责任提醒着我们如何活出人的意义和价值,《发条橙》同样揭开了权力机关带着笑容的邪恶面纱,控诉了它对人性的干预。所以存在主义和《发条橙》绝非导向绝望,而是对绝望的世界发出的一声呐喊。
三、结语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深刻领悟了自由选择的意义---真正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没有一种强制性的外在力量可以带领人们找到本我,只有通过反省、思考和抉择才能让个体于大千世界中找到本真。自由的行动,勇敢的负责,人类才能自在的呼吸,拥抱真诚的人生,从而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无穷无尽的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聂珍钊。外国文学史(四)[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178-180.
[2]曹光来。自由·责任·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刘虹。生存困境中的两难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09.
[4]童蔚闻。库布里克的电影世界---电影《发条橙》意识形态批评[J].视听,2014,06:71-73.
[5]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z].王之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结论文化入侵最开始指宗教,教育领域的文化影响,现已泛指各个领域的文化交流及融合。美国好莱坞电影一直处于世界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其输出的电影包含很多美国思想及美国元素,漫威影业以漫威大电影系列为主,疯狂的向世界输出美国思想,其中对我们的影...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广告形态的变革,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已经被企业和受众日益认可和广泛接受。汽车业是较早利用微电影广告来进行产品形象建构与市场营销的行业。...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表现形式,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娱乐表现形式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影视艺术在受众中的影响力有了下降。影响影视艺术接受心里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主要与受众的心理素质、文...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陆勇案”, 陆勇本身是一位身患白血病的患者, 因帮助千余患者购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抗癌药而遭到沅江市检察院的起诉, 后因白血病患者的请求, 法院最终决定撤回起诉。...
刮痧是影片的主题,也是导致影片中中西双方人物冲突的导火索。影片《刮痧》围绕刮痧是中医疗法还是虐待儿童的争论而引发的一场司法冲突。从表层上看这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但从深层上看影片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碰撞和冲突,其根本是...
2015年4月30日,王小帅导演新作《闯入者》闯入大陆院线五一档排片。王小帅作为中国电影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风格具有中国新生代导演创作的许多特点--纪实影像风格、对小人物的表现。《闯入者》这部影片虽然被发行方冠以犯罪剧情片商业归类...
2014年5月,张艺谋导演的新片《归来》在全国各大影院隆重上映。与张艺谋的大多数影片相同,新片《归来》也改编自文学作品,出自当代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有评论者在观看影片后认为,艺谋归来,焉识丢了,认为该片将一个知...
薛晓路是电影《和你在一起》、电视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作品的编剧,并于2010年自编自导了极受观众欢迎的处女作《海洋天堂》,开始了其导演生涯.此后,于2013年3月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5亿票房创造了爱情片多项纪录,得到各方位的好评.她作品中女...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样式。小说作为一种语言文本,重视文字的排列和精细的遣词造句,利用语言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进行精彩的议论和抒情,传达的思想具有一定模糊性。电影则是一种图像文本,在电影里,画面代替了文字,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离开以麦茨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电影学"轨道, 重新追问两者的这一亲缘性何以产生, 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