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

美国电影分级制的发展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11-13 共7570字

  从法律上看,美国电影分级制是完全自愿的,但电影协会的签约成员都同意将影片递交定级,从潜在收入的角度考虑,电影业极少有置分级制于不顾的。如果影片没有被 “美国电影协会”定级,音像商店一般就不会出售该影片,媒体也不会刊播出影片宣传广告,进而大量观众将观看不到该影片。那些不愿参加定级的基本是独立电影、色情电影、外国电影或不想大范围发行的影片。

  美国电影分级制从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同的评议。由于美国电影协会在对影片进行分级时,并没有出台一份关于语言、动作和身体暴露部分的详尽明细表去界定一部影片的等级,只是规定一旦某部影片使用了一次 “粗俗”、涉及 “性”的语言,那么它至少被定为 PG -13 级,如果裸体、粗俗语言出现不止一次,就会被定为 R 级。任何影片只要涉及毒品就至少会被定为 PG - 13 级。

  所以,这种分级制度引起了电影界人士的批评,他们认为这种分级制度过分强调对性的抵制,关注的是粗俗语言的次数等影片的细枝末节,而忽略了影片是否真实描写了暴力和性的后果。

  总体而言,美国电影分级制是一种进步,对于未成年观众和电影业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它减少了对电影艺术表达的干预和限制,促进了美国电影业的创造性,同时也保证了家长在决定子女是否观看某一电影时得到足够的影片信息。

  杰克·沃伦蒂说: “电影分级体系是建立在假定父母对抚养儿女应该承担责任的前提下的。如果父母自己就不在乎,或者他们自己无力指导孩子的观影行为的话,那么电影分级制度就毫无意义。如果你已经年满 18 岁,或者你没有孩子,那么电影分级制度对你也毫无意义。”[4]

  1996 年 11 月,美国电影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 子女在 17 岁以下的家长发现电影分级制很有用,许多家长还希望电视业也要模仿电影分级制的办法来执行。

  四、美国电影分级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实行的一直是电影审查制度。1989 年广播电影电视部曾颁布 《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这是我国电影史上首次尝试实行电影分级。《通知》中规定,以下几种影片为 “少年儿童不宜观看”影片: “l凡有强奸、盗窃、吸毒、贩毒、卖淫等情节的影片; 2、凡有容易引起少年儿童恐怖感的暴力、凶杀、打斗情节的影片; 3、凡表现性爱及性行为情节的影片; 4、凡表现社会畸形现象的影片”.但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性管理制度实施不久就被取消了。

  1996 年,国家电影电视部颁布了 《电影管理条例》,1997 年颁布 《电影审查规定》。2002 年在此基础上修订颁布了新的 《电影管理条例》。

  这也是我国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的主要依据。管理条例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电影审查制度。未经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电影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发行、放映、进口、出口①.广播电影电视部设立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审委员会,负责电影片的审查和复审工作。影片审查合格的,发给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审查不合格的,需经修改报送重审。

  这一电影管理条例实行的是禁止性标准,强调了影片应当禁止的十项原则性内容。即: “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宣扬邪教、迷信的; 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②对于影片的具体细节则缺少清晰化的审查规范和标准。

  虽然 2006 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 《电影剧本 ( 梗概) 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对电影审查的过程、标准、方式等做出修订,增加了影片应当删剪的九种情形,但依旧是笼统含糊的要求,具体执行时弹性很大。

  我国目前电影市场虽然票房不低,但真正的经典影片不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更是少见。观众普遍抱怨国产电影不好看,电影工作者则严厉批评电影审查制度束缚艺术创作。这一矛盾多年来始终未能解决。发展国产电影,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美国的电影分级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 一) 制定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制

  我国实施电影审查的目的 “是坚持把电影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扫除凶杀暴力和黄、赌、毒等精神垃圾,净化银幕的需要; 是保证电影技术质量,从而把健康优秀的精神食粮以良好的视听效果奉献给广大电影观众的需要”[5],但这种事先审查制具有计划经济时代内容管制的色彩。严格的审查标准会束缚艺术创作,使影片表现方式单一,缺乏感染力。为了通过审查,影片内容反复删剪、修改使作品构思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有影片上映时故事性受到影响,观众直呼看不懂;有的更是被删剪得支离破碎,无法公开放映,前期投入付诸东流。那些完全符合官方审查标准的主旋律影片,却由于缺乏市场意识,观赏性不足,难以获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同。这种与市场经济时代不相符的审查制度追求的是一种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效果,这其实违背了电影市场规律。它严重影响了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成为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电影分级制将电影按观众的年龄层确定分级标准,不限制影片创作,但用分级指导观众的收看行为,为市场提供多元化的影片,既符合电影市场分众化的特点,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观众文化需求,也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 二) 细化执行标准,统一监管尺度

  目前我国 《电影管理条例》中对影片的审查条款大多是定性条款,是指导性原则,基本没有具体细节规定,审查标准不清晰。影片禁止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但究竟什么内容什么程度算淫秽、暴力等并无明确条文,因而可操作性不强,容易出现不确定性。美国电影分级制规定适合所有观众观看的电影不能含有任何裸体、性爱场面,如果含有暴力、裸体、粗俗语言等行为和吸毒镜头,就要被定为只适合 13 岁以上的观众观看。而含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的电影必须被定为限制级。因此分级标准非常明晰严格,电影生产方往往考虑市场因素会主动控制敏感镜头,尽量不被定为限制级以上。我国由于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使得监管尺度不统一,电影生产者创作时对电影题材、内容、风格、形式等方面的把握缺乏可参照性,仅凭经验和主观判断行事,导致影片送审后被迫反复修改,不仅错过了最佳放映期,也使删剪后的影片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审查标准不明晰是我国现行电影审查制度中的硬伤,亟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规范,令电影制作方有章可循。

  ( 三) 监管机构独立,政策执行稳定

  我国现行的审查制度主要是电影管理机构通过行政与法律手段规范电影生产,具有强烈的政府主导倾向。这种监管体制尚未实现从意识形态管理向文化产品管理的转型,是滞后于电影已实现产业化发展这一现实的。官方行政干预的弊端就是审查时对涉及政治及色情的内容管制较严,但对含有暴力和粗俗语言内容的影片监管较松。同时,审查会受当前国内形势与政策的影响,时紧时松。这也导致一些好莱坞影片因暴力内容过多在美国被定为限制级,但在我国的发行却畅通无阻,如 《达·芬奇密码》《拯救大兵瑞恩》等。

  相反张艺谋的 《三枪拍案惊奇》 《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虽在国内通过审查,但在美国市场上都被定为 R 级,即限制级。而 《风声》这样场面血腥的影片在国内面向所有观众公开放映,完全忽视了对未成年观众的负面影响。这些正是由于监管机构的官方性质和定位不当造成的。美国电影的分级主要由美国电影协会和全国电影院业主联合会两大组织共同制定执行。两大组织属行业机构,独立于政府之外,定位明确。这种监管体制强调了行业组织在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对分级制监管政策的稳定性,对电影行业的独立发展和自主自律都是大有裨益的。

  ( 四) 社会力量参与,审查程序公开
  
  2006 年,国家广电总局对电影审查委员会、电影复审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目前我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共 37 人,复审委员会 14 人。审查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以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电影届艺术家、学者以及工青妇教育公安军队等各方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虽然也还包括电影研究学者、电影从业人员、观众等成员,但行政官员占据了大部分的名额。这一人员构成的特点首先是单一化和老龄化,其次是名额分配悬殊,官方意志占主导。美国电影分级委员会和申诉委员会的成员则主要来自电影行业、电影市场协会、观众和学者等,排除了政府的行政干预。这既体现了电影分级的专业性和社会性,也减少了官方意识介入和行政干预,发挥了电影行业协会的作用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突出了电影行业的自我主导、自我管理,以及社会公众力量的参与管理,使电影分级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得到认可。

  五、结语

  虽然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并非完美,但它兼顾了多方利益,在保障艺术表达自由的同时加强了电影行业自律; 既有效地保护了未成年人,也给成年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给业者创作权,给观众选择权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在行业、政府与受众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得到了社会认可,推动了美国电影业的持续繁荣,这些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