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雕塑是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人物雕塑论文,希望对大家研究此方面论文有所帮助。
人物雕塑论文导师推荐阅读10篇之第一篇:人物雕塑的创作与发展拙议
摘要:雕塑在中国有很久远的发展历史,由于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展现出来的雕塑形象也各不相同。而如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中西方各种文化也在相互碰撞交融。从中国传统的雕塑文化特点出发,对人物雕塑的创作与发展进行探讨,通过人物雕塑的不断发展,给人民群众带去更好的人物雕塑作品,提升审美趣味性,实现中国雕塑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人物雕塑; 雕塑创作; 雕塑发展;
Abstract:
The sculpture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China,displaying different sculpture images due t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times.Nowadays,with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various cultures from China and the West are colliding with each other.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gure sculptur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culpture culture.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igure sculptures can create better figure sculptures for the public,enhance their aesthetic interest,and realiz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ulptures.
Keyword:
figure sculpture; sculpture creation; sculpture development;
现今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时代下的全球化合作与发展不断增强,使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出现良好势态[1].而雕塑艺术作为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体,随着工艺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和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也进入了一个大力创作和发展的阶段。现代雕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介入影像等新兴艺术中,提升其交融性。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雕塑的公共性得到极大提升,其在室外空间大量存在[2].而人物雕塑作为我国雕塑艺术中的一种,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到多方位的发展和提升。
一、人物雕塑创作和发展背景
1.人物雕塑的历史发展
人物雕塑是指以各种人物形象进行造型创作的一种雕塑艺术[3].中国的人物雕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虽然之后中国经历了多次朝代更替,但其依旧顽强地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西方的人物雕塑发展历史同样悠久,从古希腊开始并延续至今。从发展上看,中西方人物雕塑都在各自文化中发展,但我国的人物雕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体现出其公共性,直到20世纪,在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方才逐渐在室外空间进行人物雕塑的建立,并随着改革开放普及到更多的大中小城市。同时,随着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等各大机构的建立,促使我国人物雕塑创作迈入一个大好的发展时代。
2.人物雕塑的特点
人物雕塑最鲜明特点就是造型对象--人。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物形象也出现多样化和丰富化的趋势。在人物雕塑中出现武士、侍从等拥有不同社会等级的形象。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雕塑中就有伎乐的出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之后的研究也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并且雕塑技巧和手法也逐渐成熟起来,使人物雕塑形象更加生动和写实。而在人物雕塑材料的使用上,则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青铜、金银等不同材质的材料都能在人物雕塑中发现,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提升,例如,分铸、焊接等技术的开发应用等,这些都在人物雕塑中有所体现。同时人物雕塑的美化功能强大。在对器物支架的设计上进行偶人设计,其中最为常见的人物雕塑形象为各种姿态的俑。由此可知,我国的人物雕塑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3.人物雕塑的古今差别
在人物雕塑的古今差别上,主要体现在时代不同所造成的人物形象和人物雕塑展示空间的不同[4].在人物形象上,我国古代人物在服装和头饰上具有极大的时代特征,例如,古代女性有繁重的头饰,而现代女性则没有。而在人物雕塑的展示空间上,在古代,人物雕塑没有公共性,且大多为贵族和宗教所把持,因此,并没有具有纪念价值的大型人物雕塑形象的存在。且当时社会水平的发展程度无法与现今相比,现今的人物雕塑不但具有广泛的公共性,同时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雕塑创作概念的革新,能够融入到更多的艺术形式之中,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和纪念性。由此可见,古今人物雕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的水平上,而对其中内涵的理解基本不变,例如,古代的陶俑在现在社会依旧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只是现代人物雕塑更具现代特性,是对人物雕塑的有效继承和发展。
二、多元化人物雕塑的创作和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在互联网科技大力发展的背景下的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文化与西方世界的碰撞和交融不断加强。而在人物雕塑这方面,由于其创作题材的不断丰富,可用色彩的不断突出和创作材料的多种多样,从而使人物雕塑具有极强的生存力、吸引力和灵活性。
1.题材丰富,生存力强
人物雕塑在题材选取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多种多样的特性。从社会角度看,古代人物雕塑中对社会各阶层的劳动人民进行了大量创作,取材便利,群众接受度高。例如,唐俑中的仕女形象,在雕塑家手里,雕刻出了一个个具有生动表情、形态优美、比例匀称的艺术形象,让人看后陷入遐想,充分展现了意象美的特点。而从经济角度看,人物雕塑发挥出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人们在器物的制造上加入人物雕塑的元素,使器物更具人性,很好地体现了食来自于民。从宗教角度看,各种宗教人物的书本形象通过人类的主观意志进行雕塑展现,有利于宗教的传播和宗教活动的开展。例如,我国著名的乐山大佛,就是典型的宗教人物雕塑形象,在人物雕塑上极具佛家特点,而其傍山的存在则将佛家形象进行极高的放大,使人们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而与古代人物雕塑相比,我国现代人物雕塑的最大特点是将其公共性进行无限放大,且极具纪念价值的象征性。
2.色彩突出,吸引力强
人物雕塑的色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人物雕塑色彩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物雕塑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无色彩体系,且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对雕塑色彩一般不做考虑。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过多的色彩运用则是一种低级趣味,不符合主流审美。对于这种无色彩体系,对具体的人物进行雕塑十分合用,有利于体现其庄重地位,例如,爱因斯坦的雕塑,纯色系能够营造庄重的氛围,使人们能够产生一种仰望和追忆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很好的纪念效果。但除去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庄重场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则是多彩的世界。例如,游乐场中的人物形象,若完全采用无色彩体系,让人从心理层面难以接受,快乐与童真的丢失,游乐场也就不再是游乐场了。再如,在宗教人物的雕塑上,为了生动展现宗教人物的形态,就需要对人物雕塑进行色彩填充,从而让受众有更加逼真的感受。总的来说,民间艺术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因此,在用色上具有色彩鲜明强烈、热情奔放和大胆夸张等特点,并因为其直白的艳俗特点,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3.材料多样,灵活性强
依据雕塑的悠久发展历史可知,其可塑、可雕材料种类繁多。例如,石膏、黏土、石头、金属等。比如用闪绿色粘板岩雕塑的门考拉夫妇立像。并且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家们也会取各种材料之长,综合使用。而在人物雕塑的材料选择上,还会通过不同材料的选择来对人物进行具体的形象表达。例如,在女性人物的雕塑材料选择上,为了表达人物形象中的唯美和向往,雕塑家会选择汉白玉材质的雕塑材料进行创作。例如,希腊的维纳斯雕像,这种美早已赋予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了能够表达人物形象的内心需求,雕塑家会选择铸铜类的材质进行创作;而当对神话人物进行创作时,雕塑家会选择玉石类材质,表达神圣不可侵犯。例如,雅典娜神像,作为一位雅典城的守护神和代表智慧的女神,用银白色大理石进行创作,同样我国神话人物女娲,在雕塑上也会选择玉石类的材质进行创作,以表达其神圣不可侵犯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工艺材料的出现也引起了雕塑家们的注意,并积极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创新运用,以求为人们带去新的审美趣味,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
三、人物雕塑的意义
人物雕塑的存在是人们对意想人物和真实人物感情寄托的一种形式。而人物雕塑的意义可从艺术价值意义和纪念价值意义两方面进行阐述。在艺术价值意义上,是杰出雕塑家从古至今对人体结构的不断解析,使人们可以发现人体自身的强大美感,并能够从中获取极大力量。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完美体现了人的形体美,让人们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勇敢面对生活的苦楚,而大卫雕塑的创作背景正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为当时的人们抗拒黑暗的中世纪提供的极富营养价值的精神食粮。从中可以看出,人物雕塑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而这种艺术不惧时空挑战,即使在现代社会,其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存力。在纪念价值意义上,人们通过树立人物雕塑,对这个世界上的杰出人物或者是极具代表性人物表达纪念且传承其信念的一种方式。如孔夫子雕塑,是人们纪念这位思想家、教育家的一种方式,对于其对中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表达充分的敬意。再如毛泽东的雕塑,也是人们纪念这位伟大领袖的一种方式,通过瞻仰雕像,表达人们的敬仰之情。而这些人物雕塑的存在,能够让人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粮食,对于这个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急需精神文明来填补内心的空无感。同时,人物雕塑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城市通过人物雕塑的树立,不单单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的文化底蕴和其发展的思想格局,并且带动人们怀念历史、感受当下、展望未来。
四、结语
雕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如今也依旧具有十足的发展活力。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在雕塑文化发展上也与西方雕塑文化进行积极的交流合作,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进行创作和发展,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在中国雕塑的发展中,中国雕塑家们还极其缺乏民族个性和文化个性,不善于运用东方的艺术语言进行本民族、本文化精神的表述。因此,雕塑家不论是在人物雕塑还是在其他雕塑中,需要积极融入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中国人物雕塑的个性,实现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汤顺鑫。现代快速成型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意义[J].中国民族博览,2019(8)。
[2]陈晓春。雕塑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发展趋势[J].艺术评鉴,2019(15)。
[3]张仲夏。袁晓岑民族人物雕塑研究[J].美术大观,2019(7)。
[4]孙月锋。论人物雕塑内在精神的表现[J].美与时代(上),2018(10)。
文献来源:赖靓楠。人物雕塑的创作与发展拙议[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182-183.
人物雕塑论文导师推荐阅读10篇之第二篇:吕佩尔茨如何使用希腊具象人物雕塑
摘要:吕佩尔茨于2016年被正式介绍到中国来,探讨绘画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批评家们普遍赞同吕佩尔茨尔茨的主张:绘画应该回归绘画本身而不是工具。但是即便是以学术性和追求实在为目标并力图推动中国艺术走向理性与自主的中国知名批评家在这次轰轰烈烈的讨论中也没有得出什么建设性意见。除了文章所收录的外国批评家理查德·希夫(Dr.RichardShiff)和碧雅塔·莱芬舍特(Dr.BeateReifenscheid)从具体作品的形式作为切入点探讨吕佩尔茨作作品以外,没有一个批评家从具体的作品入手,反而是收录了留德艺术家感悟的文章比较实在、有温度。本文旨在从吕佩尔茨绘画所参照的希腊雕塑原型出发,结合吕佩尔茨雕塑、素描和水彩小稿的形式要素来分析吕佩尔茨是如何转化希腊雕塑的。
关键词:吕佩尔茨; 希腊雕塑; 原型; 形式; 嬗变;
一、狄俄尼索斯与赫尔墨斯雕像
《酒神颂歌》是吕佩尔茨1964年开始的系列创作。战后的德国经历了精神的创伤和社会的压抑,吕佩尔茨希望借助尼采提出的感性、狂欢而又富有激情的酒神因素唤起绘画新的活力,将色彩和笔触的宣泄寓于精神的迷狂之中。但是在这个系列中并没有出现具体的酒神形象,体现出更多的则是绘画的精神与快感。在1989年绘制的《普桑-阿波罗》中,酒神的形象才被呈现出来。赵炎认为:"一方面,这种关于绘画的精神与之前的酒神主题相似,是对德国富有表现主义传统的一种继承式回归,以酒神的激情重新阐释对于艺术经典的理解;另一方面,这是对于绘画性的回归。"1所以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希腊雕像《狄俄尼索斯》相似的部分:神像头部微微低下,看着右手拿着的酒杯,左手自然下垂,右腿微微抬起使得重心落在了左腿上。但是当我们对照了雕像本体以后,发现吕佩尔茨画面中并没有将雕像的所有特征都呈现出来,而是将画面视作一个整体,把不利于画面整体性的部分剔除以达到整体与部分的和谐、确定节奏的起始与平衡。例如,这件作品人物造型和背景都呈现出平面化的特征,这种平面化给人以"方正"的视觉感受,那么狄俄尼索斯雕像本体中肩部向左倾斜和盆骨向右倾斜无疑是不利于平面化的,所以被画家剔除。构图上由四个补色色块组成,画面中的狄俄尼索斯举起手臂形成了弧形结构,蓝色的弧线以弯曲的手臂作为起始点贯穿了由狄俄尼索斯轮廓和背景红色色块形成的负向空间,以画面下方为终点并与起始点形成不规则且富有节奏的环形结构,这些弧线像一条快速爬行的蛇在所到之处惊起的波澜。最后一层绿色的背景用大的笔触围绕蓝色弧线与画布形成的负空间进行涂抹,在这里画家有意识地将其处理为方形色块并与蓝色弧线形成对比。从艺术家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抽象语言与表现主义语言的切换,从而使得形式更加自由。正如邵亦杨《"这就是我的方式"》所说的:吕佩尔茨可是不用古典主义艺术语言的古典派,不用表现主义语言的表现派,也可以是脱离现代抽象主义形式的抽象派。在他的画面上,形式自由地漂浮着,穿越在传统与当代、再现和抽象之间,摆脱了完成感、完整性的束缚,保持着一种如同飞起来一般的自由。这是酒神的精神、当代艺术家的个性。由此可见,他在继承了欧洲历史传统的同时也在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上有了突破。2与此同时,吕佩尔茨画了大量的草稿和水彩来提炼狄俄尼索斯这一形象,特别是抬起手的狄俄尼索斯。吕佩尔茨离我们比较近的作品《尤利西斯》中可以推测吕佩尔茨画面中的人物塑像是从希腊雕像赫尔墨斯那里提炼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参照了自己的雕塑。理查德·希夫认为:"尤其是在20世纪60到70年代,吕佩尔茨养成了一种古怪的习惯,即以自己的作品为基础,创作多个复制品,这些复制品通常有5个版本,或者更多。"3因为当我在观看吕佩尔茨小型雕塑的时候发现,大幅绘画中的形象与这些小型雕塑有些共通之处。首先要解决的是与赫尔墨斯雕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吕佩尔茨对赫尔墨斯头部造型特别借鉴了赫尔墨斯弯曲颈部动态以及肩部微微向左倾斜和下肢向右下倾斜的动态特征。至于画家为何会把赫尔墨斯举着的残肢处理为自由下垂,我觉得这个做法做与不做不会对画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不用讨论。其次是吕佩尔茨在提炼赫尔墨斯雕像的过程中画了大量的素描,制作了许多雕像,并对其中的形象加以变形以获得最好的方案。由此可见,艺术语言的成熟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是飞跃似式的突变。这或许是一种保持目前创作时刻和状态的方式,以便达到一个可供确认的单一目的。最后是马约尔雕塑那浑圆而富有体积感的柱状形体影响了吕佩尔茨,从吕佩尔茨处理处理绘画或是雕塑中的形象都可以看到这一特征。
二、提炼之后再变体
吕佩尔茨将画面形象从希腊雕塑中提炼出来以后还有个再变形阶段,正如邵亦杨所说:"他的绘画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混合了希腊雕塑和毕加索的形式,头颅、面部、颈部、肩肘凸显出来,肿胀着、在空间中延伸,身体各部位都在推、拉、挤的运动中,相互支撑,又相互对抗,呈现出巴洛克式的动感和现代艺术的张力。"4他在草图和相对完整的绘画中中尝试一系列的实验以寻找更好的落实方案。在作品《克利通诺》中,画面人物的平面化程度远比《普桑-阿波罗》高很多,画面构图由三个更为具体的三角形和不规则的方形构成,并且画面背景被黑线再次分割,形成更小的画面,由此可见作者受到了立体主义的启发,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立体主义那强有力的、贯穿始终不留形体轮廓的手法进行创作,而是尊重自己的感知力,将形体拆解重组为"感性的几何体"的同时,将自己的创作激情融于画面,通过富有热情的笔触表现出来。在另一件《克利通诺》中,吕佩尔茨尝试表现正面的人物形象,刻画的重点在抬起的手臂,吕佩尔茨刻画的手臂强调了木雕式的"方正"感与体积感,并且居于画面中心产生了厚重感。与上一张作品不同的是,这幅作品在平面的特征中强调了形体转折的存在,使得作品产生了平面与立体交织的丰富画面效果,打破了上一张手法单一的特点。从吕佩尔茨的素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运用速度不同的线条和块面组织画面,通过一系列改变形体大小、重心、角度的实验来探索形体的可能性。吕佩尔茨正是由于富于探索和实验的精神,最终提炼出了《尤利西斯》这一系列创作中的形象,这一形象可以从吕佩尔茨的草图《O.T.尤利西斯》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优秀的艺术家的创作在确定了主题以后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如何落实方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以及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一问题上,而不是象外界撰写大量论述艺术家创作想法的文章而忽略了艺术创作本身非常具体的问题。我觉得一个好的艺术家,他的成长过程会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可能是线性式的发展,也可能是多点并进,但其中隐藏主线的发展,而不是现在有些艺术家在资本和人际关系的驱动下进行创作,像打了生长激素一样快速成长为"特种兵",又在时间的冲刷之下像演艺圈的规律一样慢慢淡出舞台。吕佩尔茨强调的在不断实验的基础上推进自己的创作而不是呈现跨界式的飞跃。吕佩尔茨告诉了我们好的艺术家可以从传统启程,与之分离、对抗,又不断吸收、融合并将其转化为新的创作力量, 创新并是已有事物价值的变化与重估。
注释
1 赵炎2016《马库斯·吕佩尔茨艺术的绘画性与历史性》,《美术》第2期。
2 邵亦杨2015《"这就是我的方式"--吕佩尔茨的艺术创作》,《世界美术》第2期。
3 刘燕主编2017《马库斯·吕佩尔茨:绘画的当代方式》,北京:中信出版社。
4 邵亦杨2015《"这就是我的方式"--吕佩尔茨的艺术创作》,《世界美术》第2期。
文献来源:罗凯。吕佩尔茨如何使用希腊具象人物雕塑[J].汉字文化,2019(18):172-173.
人物雕塑论文(推荐范文10篇) | |
人物雕塑内在精神的准确表现是作品成功的重要保证。人物的精神主要指的是人的精气、元神、精力体气、神情意态、风采神韵。...
通过主观的想法进行艺术化的雕塑创作是具象雕塑的表现手法。典型的雕塑作品如古罗马的古典雕塑或我国一些与革命内容相关的雕塑, 已经成为经典艺术品保存下来。...
当下的人物雕塑已经逐步摒弃传统雕塑的创作模式, 呈现出多样的态势。例如绘画要素在雕塑表现中的使用, 使之呈现出与以往雕塑迥然不同的品质和面貌。...
在中国当代的城市建设中, 城市雕塑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地标, 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名片。城市雕塑应用极其广泛, 可以放置在很多地方, 如在广场、草坪、水里, 加上分布广泛的城市绿雕, 共同衬托着城市, 其所在之处必将成为游客地标打卡的首...
一个国家雕塑艺术的整体发展是在其特定的文化观和哲学思维下形成的。如果没有其优秀的内在文化精神, 就不可能创作出具有震撼力和生命力的作品。...
1表情塑造有助于雕塑作品形象内在的情感传递。在人物雕塑创作中,人物形象的表情塑造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雕塑中人物形象的情绪、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而人物头像面部表情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雕塑家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