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于2015年6月-8月在东莞市开展了成人常住居民慢性病相关发病危险因素调查,旨在了解东莞市18~69岁常住成人居民主要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东莞市18~69岁常住成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研究”的流行病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东莞市成人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东莞市成人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5607名18~69岁成人常住居民进行慢性病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调查数据经双人平行录入EpiData3.1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显着性检验水平为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东莞市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6.1%;超重率为16.3%,肥胖率为2.1%,腹型肥胖率为3.7%;现在吸烟率和被动烟率分别为20.0%和32.4%;饮酒率为22.5%;平均每周至少3~4d食用奶(及奶制品)和食甜类食物的居民分别占4.3%和20.1%,高烹调油饮食率为25.7%,高盐饮食者占23.7%;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为78.9%;日静态行为时间为(3.12±1.98)h;经常锻炼率为22.4%,不锻炼率为46.8%.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家族史、年龄、肥胖、儿童期肥胖、吸烟、酗酒、失眠、不良饮食习惯、静态时间长和缺乏体育锻炼。结论:东莞市18~69岁成人常住居民主要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必须采取全人群策略、高危险因素人群策略和现患人群策略,创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政策环境和信息环境等支持性环境,实施更加有效的慢性病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抽样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等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chronicdiseases)简称慢性病,已经在全球广泛蔓延,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学问题[1-2].本研究于2015年6月-8月在东莞市开展了成人常住居民慢性病相关发病危险因素调查,旨在了解东莞市18~69岁常住成人居民主要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按照:①地理均衡性;②经济性;③有效性3项原则,考虑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影响,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东莞市6个片区中各随机抽取1个镇(街道),每个被抽镇中各随机抽取6个社区(村/居委会),每个被抽中社区各随机抽取100家庭户和20个集体户。抽取到家庭户后,采用KISH表法在每个家庭户中确定1名18~69岁常住居民(在当地居民地住满5年及以上者)作为调查对象;抽到集体户后,按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法(PPS法)(每1000人中随机抽取1人的比例)确定18~69岁常住成人居民(在居民地住满5年及以上者)作为调查对象。如调查对象不能接受调查或失访则进行置换(置换率需<10%)。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人口数据信息来源东莞市统计局。
1.2调查方法
按统一设计的《东莞市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含:调查表调查和人体测量。家庭调查表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家庭饮食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集体户调查表包括:人员构成、饮食和经济情况等。个人调查表包括:个人资料、吸烟、饮酒、饮食、儿童期肥胖、静态时间、身体活动等。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血脂[2-3].调查实施全程质控,含:方案修订、问卷修订、人员培训、抽样、物质准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数据录入、数据清理与分析等多阶段,调查时抽查1%的问卷进行复访。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结果表明所用调查表信度和效度较好,Cronbachsalpha系数=0.913.
1.3指标定义
①现在吸烟指调查时已累计吸烟达100支;②被动吸烟指不吸烟者每周至少1次,15min以上暴露于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③经常饮酒指每周有3d以上饮用含有酒精成份的酒类(含白酒、啤酒、黄酒、果酒及糯米酒等);④高盐饮食指每周至少3~4d食用较咸的食物;⑤体质指数(BMI,体质量公斤数/身高米的平方数,kg/m2):<18.5为体质量过低,18.5≤BMI<24.0为体质量正常,24≤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⑥经常锻炼指调查前12个月每周参加业余锻炼至少3次,每次至少10min者,包括散步、跑步和健身等有意识锻炼等活动,但不包括家务、农务、工作和交通相关体力活动,少锻炼指:调查前12个月每周参加业余锻炼不足3次且每次不足10min者,不锻炼指:调查前12个月从不参加体育活动;⑦静态行为时间指每天坐躺或靠着的总时间,包括坐位工作、坐位学习和阅读、看电视用电脑和坐位休息等时间,不包括上床睡眠时间;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或(和)舒张压≥90mmHg,或近2周内服用降血压药;糖尿病:静脉血空腹血糖≥7.0mmol/L,静脉血餐后2h血糖≥11.1mmol/L;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5.69mmol/L,三酰甘油≥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2mmol/L;⑨慢性病按二级以上医院诊断结果为准。
1.4统计方法
资料用双人平行录入EpiData3.1数据库,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选择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慢性病发病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着性检验界限为P<0.05.采用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CI)估计各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的关联程度。根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的东莞市标准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资料,对调查样本人群的年龄和性别构成进行拟合度检验,对数据进行加权调整年龄和性别差异,用个体权重估算总体参数[2,4].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发放5607份问卷,有效问卷5601份,回收率为99.9%,其中:男性2708名(48.3%),女性2893名(51.7%),男性和女性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4,P>0.05),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者为69岁,平均年龄为(40.8±16.2)岁。各年龄组,18~24岁组、25~34岁组、35~44岁组、45~54岁组、55~64岁组、65~69岁组分别占5.0%、18.7%、22.2%、21.6%、26.1%、6.4%.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分别占15.1%、26.8%、31.9%、16.7%、9.5%.职业为企业工人、农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学生、无固定职业和其他人员的比例分别为37.5%、18.2%、12.4%、11.9%、10.8%、5.6%、3.6%.
2.2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特征
2.2.1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
超重率为16.3%,其中:男性34.5%,女性11.2%,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3,P<0.01);其中:18~44岁组,45~59岁组和60~岁组分别为23.8%、45.2%、22.9%,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8,P<0.01);肥胖率为2.1%,其中:男性2.0%,女性2.2%,男性略低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8,P>0.05),肥胖率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369,P<0.05);腹型肥胖率为3.7%,男性4.1%,女性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P>0.05),其中:18~44岁组、45~59岁组和60~岁组分别为2.1%、3.8%、3.5%(χ2=16.08,P<0.05),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吸烟和被动吸烟率情况
现在吸烟率为20.0%,男性现在吸烟率为29.5%,远高于女性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6,P<0.01);男性45~59岁组现在吸烟率为27.4%,18~44岁组和60~岁组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3.8%和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6,P<0.01)。被动吸烟率为32.4%,其中:男性38.9%,女性21.4%,男性与女性被动吸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5,P<0.05)。
2.2.3饮酒情况
经常饮酒率为22.5%,其中男性和女性经常饮酒率分别为31.9%和15.9%.男性45~59岁组38.3%男性饮酒,高于其他年龄组(18~44岁组为19.5%、60~岁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029,P<0.05),女性45~59岁组18.3%男性饮酒,高于其他年龄岁组(18~44岁组为11.5%、60~岁组为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1,P<0.05)。
2.2.4饮食情况
平均每周至少3~4d食用奶(及奶制品)和食甜类食物的居民分别占4.3%和20.1%,人均乳类及其乳制品摄入量为105g/d.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52.3g,高烹调油饮食率为25.7%,油过量摄入以60~岁组为最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5,P<0.01);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2.6g,高盐饮食者占23.7%,盐过量摄入比例均以60~岁组最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2,P<0.01)。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为78.9%,人均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分别为210g/d和120g/d.
2.2.5锻炼情况
成年人标化经常锻炼比例为32.4%,中老年妇女标化经常锻炼的比例为45.7%,标化不锻炼的比例达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