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其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导致机体不同水平的毒性损伤[1].纳米氧化镍主要用作燃油催化剂、着色剂等[2],也大量存在于汽车尾气和焊接废气中,人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如职业接触、纳米颗粒逸散引起的环境暴露等[3].但现阶段对纳米氧化镍的研究多集中在制备与应用,其危害机体健康的相关资料较少。本研究采用纳米氧化镍进行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染毒,讨论纳米氧化镍致大鼠肺的毒性,为进一步评估纳米氧化镍对肺部损伤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纳米氧化镍 (nm Ni O,30 nm,球形,纯度>99.5%);微米氧化镍(μm Ni O,30 μm,球形,纯度>99.5%)(上海晶纯实业有限公司);碱性磷酸酶试剂盒;酸性磷酸酶试剂盒;蛋白试剂盒;白蛋白试剂盒乳酸脱氢酶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723N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科);TDZ4-WS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长沙湘仪);SK-1快速混匀器 (江苏金坛);数显电热恒温水浴箱(3孔)型式(浙江衢州);电子天平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YP102N)。
1.2染毒液制备
纳米颗粒和微米颗粒高压灭菌后,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20、4、0.8 mg/ml纳米氧化镍和20 mg/ml微米氧化镍粉尘悬液,每次染毒前振荡混匀。
1.3染毒方式
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20g,由牡丹江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周。动物室温度18~23 ℃,相对湿度40%~55%.将大鼠按体质量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为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微米氧化镍对照组(20 mg/ml)及纳米氧化镍(0.8、4、20 mg/ml)组。10%水合氯醛0.35 mg/100 g腹腔注射对大鼠进行麻醉,再注射青霉素链霉素(0.5 mg/只),采用非暴露式支气管注射对大鼠进行染毒,每3 d灌注1次,共灌注5次。染毒期间动物不进食、不饮水,其余时间自由进食饮水。
1.4样品制备及各项指标的测定
1.4.1血清制备: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后,充分暴露腹主动脉,采血5 ml后放血处死大鼠。收集血液2 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分装,-20 ℃保存。用于生化指标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
1.4.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制备:在最后一次染毒24 h后,乙醚麻醉下打开大鼠腹腔,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后,将胸腔打开,剥离肺,暴露气管,结扎左肺,在主气管处剪一“V”形小切口,插入灌洗针头,结扎固定。用37 ℃ 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灌洗液对右肺灌洗,将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注入肺内,同时轻轻按摩胸壁,然后缓慢抽出灌洗液。灌洗2次,第1次注入6 ml,收集3 ml,第2次注入3 ml,抽吸2次混匀,收集3 ml.肺泡灌洗液2 5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待测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结果均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时,若方差齐时,采用SNK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法);若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ll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纳米氧化镍表征:纳米氧化镍悬液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测,结果表明与小牛血清组比较,0.9%氯化钠注射液组中纳米颗粒分散度较好,分散均匀,呈球形,直径(20±6)nm,最大直径35.96 nm,最小直径12.98 nm.
2.2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实验期间,对照组动物的行为、外观、摄食、饮水及大小便等均未观察到明显异常,染毒组大鼠出现毛发蓬松,精神状态差、活动量减少等情况。
2.3纳米氧化镍对大鼠的体质量影响:见表1.染毒期间,随着时间增长,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持续增长。同一染毒期间各剂量组动物体质量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染毒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剂量纳米与微米染毒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见表2.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力与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镍中、高剂量组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大鼠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见表3.染毒期间,随着时间增长,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持续增长。同一染毒期间各剂量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纳米染毒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等剂量纳米与微米染毒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