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耳鼻咽喉科论文 >

采用益气宣窍方治疗儿童SOM 30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7 共2941字
论文摘要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是儿童在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长时间的发作或反复发作可引起粘连性中耳炎,从而引起听力损害,可造成语言及智力发育障碍,是儿童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与成人SOM相比,儿童SOM在病因、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2]。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并对儿童言语和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受到专科医生与听力学家的重视,目前对儿童SOM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2012-04—2013-02,我们采用益气宣窍方治疗儿童SOM30例,并与欧龙马滴剂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因患者自动要求退出,有1例病例脱失。治疗组30例(54耳),男16例,女14例;年龄3~10岁,平均(5.60±1.89)岁;病程5~32d,平均(12.20±3.13)d;声导抗B型23耳,C型31耳。对照组29例(35耳),男18例,女11例;年龄3~11岁,平均(7.10±2.37)岁;病程3~45d,平均(16.40±2.16)d;声导抗B型14耳,C型21耳。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儿童SOM西医诊断标准及肺脾气虚型中医辨证依据;②年龄3~12岁;③家长或受试者监护人自愿接受观察,保证完成疗程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益气宣窍方治疗,药物组成:生黄芪10g,党参10g,五味子6g,桂枝10g,辛夷6g,麻黄6g,甘草3g,石菖蒲6g,茯苓10g,干姜6g,药味剂量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适当变化。300mL水浸泡30min,文火煮沸后再煎20min取汁约150mL,再加水300mL煎煮20min,取汁150mL,混匀后服用。体质量15~25kg,每日1/2剂,分2次口服;>25kg者,每日1剂,分2次口服。治疗期间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生冷及油腻食物。
  
  1.3.2 对照组
  
  予欧龙马滴剂(仙璐贝滴剂,德国比奥罗利加欧洲股份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Z20030021),体质量15~25kg15滴,>25kg者25滴,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28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2组综合疗效;②2组治疗前后总积分的比较,总积分=鼓膜评分+耳痛评分+耳内闭塞感评分+耳鸣评分+听力下降评分;③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④2组声导抗检查疗效比较。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相关内容拟定。
  
  1.5.1 综合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恢复正常,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N≥90%;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接近正常,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66.67%≤N<90%;有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较前减轻,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33.33%≤N<66.67%;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几乎无变化,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N<33.33%。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2 鼓膜评分
  
  ①鼓膜充血:鼓膜紧张部充血明显3分,鼓膜紧张部可见血管纹2分,鼓膜周边或锤骨柄可见有血管纹1分;②鼓膜内陷:锤骨柄后上移位,呈现横位3分,光锥消失2分,光锥变短1分;③鼓膜外凸:鼓膜标志不清2分,鼓膜标志尚清1分,可见液平面1分。
  
  1.5.3 症状评分
  
  耳痛、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对别人的呼唤声不予理睬或看电视要调大声量或学习时精神不集中)及中医证候表现的轻重程度采用分级记分法:
  
  轻(+)、中(++)、重(+++)3级,分别记1、2、3分,症状消失记0分,舌苔、脉象具体描述,不计分。
  
  1.5.4 声导抗检查疗效标准
  
  治愈:声导抗测试鼓室曲线为A型,自觉症状恢复正常水平;显效:声导抗测试鼓室曲线为B型转为有波峰出现,或鼓室负压明显减轻,但自觉症状未达到正常水平;有效:鼓室负压稍减轻;无效:
  
  声导抗测试鼓室曲线无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行秩和检验,方差齐则行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

论文摘要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见表2

论文摘要  
  由表2可见,治疗4周后2组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

论文摘要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4 2组声导抗检查疗效比较见表4

论文摘要  
  由表4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声导抗检查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儿童SOM的发病,与患儿体质因素及外感2个方面密切相关。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抵御外邪能力差,尤其上呼吸道抵抗力差,上焦易为外邪所袭。当机体抵抗力低时,适逢外邪(风邪)袭肺,肺之结穴(在耳中)受病,耳窍经气痞塞,则耳闷胀,湿、痰积于耳窍,则发生中耳积液,加重与延缓病情。
  
  随师侍诊,临床所见SOM患儿多数有易感风寒病史,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复感风寒,经气痞塞,脾虚生湿,积聚耳窍。因虚致实,虚实夹杂,补脾益肺是关键疗法,因此,该研究针对肺脾气虚型患儿采用益气宣窍方口服,一则扶正以助祛邪,二则补中运脾以助化湿,三则固卫以防邪入。
  
  此乃古法今用,《小儿要证直诀》中用以治疗气虚外感湿表证的败毒散中用人参扶正以助祛邪。吴师常用黄芪、党参药对,体现了培土生金的治法,坤土一固,兑金自充,卫表得和;SOM病位在耳,患儿局部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或鼓室积液,黄芪还有升阳举陷之功,可使清阳得升,浊邪得降,有助于改善局部症状。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提到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医学纲目》提到脾胃一虚,耳目九窍皆病,故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水湿不化,固结耳窍,则见耳内滋生脓水,经年累月不干。清阳不升则头晕,头重,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弱。故治疗本病应重视脾胃。SOM患儿初起,多伴有风寒表证,属风邪犯肺,邪闭茏葱,表证不除,耳难复聪。故方中以干姜、五味子配伍麻黄、桂枝,取《伤寒论》中小青龙汤之义,以达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效。其中麻黄、桂枝合用,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方能奏功。表邪已除,正气渐复,气机宣畅,经气通利,患儿的耳胀、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自会减轻。中医治病贵在求“和”,方中以五味子、甘草佐之,发中有敛,散中有收。既可防解表宣窍药辛散太过,又可制麻黄、桂枝之温燥,从而达到解表而不伤正,敛肺而不恋邪之效,此类配伍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前后对比观察,益气宣窍方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SOM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可见益气宣窍方在改善SOM患儿中医证候方面有显著优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阎承先.小儿耳鼻咽喉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1.
  [2]李翠娥,陶泽璋,周涛,等.儿童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8):451-453.
  [3]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2-463.
  [4]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4-205.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8-33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耳鼻咽喉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