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耳鼻咽喉科论文 >

支楠中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经验总结

来源:未知 作者:7号编辑
发布于:2014-06-28 共2805字
        论文摘要

  支楠教授师从近代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之子孔嗣伯,是孔嗣伯老先生唯一学术经验继承人,她继承和发展了孔嗣伯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将温病学辨证思想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结合3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在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独树一帜,每获良效。笔者有幸成为北京市第4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从2011年起跟随支师学习。现总结支师治疗突发性耳聋经验如下。
  
  1 病因
  
  病机暴聋相当于西医的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中医辨证分为:风邪外犯、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证,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支师认为,本病发病因素复杂多样,最常见的外因为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侵袭胆经,阻滞经气,致耳窍闭塞不通而听力剧降;内因情志过极,气机失常,痰火循肝胆经脉上窜耳窍,发为暴聋。支师认为本病内在基础有二:一是现代人恣食辛辣炙煿、醇酒厚味,伤及脾胃,健运失职,或劳倦过度,损伤肾气,肾主水的功能失常,而使水湿聚而酿为痰浊;二是生活压力大、节奏快,肝气不舒,气郁化火。
  
  此二者相合,痰火内蕴,逢内因或外因影响,气机失常,气道不通,闭塞耳窍,则发为耳鸣耳聋之症。
  
  2 辨证要点
  
  支师强调,暴聋属于五官科疑难病症。在临证辨证论治时,须根据具体情况,在把握主要机理即“气机失常、耳窍闭阻”的基础上,再通过兼证如肝胆、肝脾、肝肾、经络等的存在全面考虑,制定具体的治疗原则。
  
  3 基本思路与用药特色
  
  本病中各种类型的证都离不开气机失常这一病机,因而在治疗时要注重恢复气机,这主要从两方面来实现:一是去除病邪,二是调节气机。
  
  3.1 清热平肝
  
  此病病因多有火热实邪。《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了“热者寒之”的治则。因此在治疗上以清热为主要治疗方法。又因突发性耳聋其病位在耳,走耳的主要经脉有两条:一条是三焦经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另一条是胆经支脉,“从耳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角外”。因此选用清热平肝药时,支师多以归三焦经与肝胆经者为主。如:生石膏、生石决明、生牡蛎、生磁石、琥珀粉、羚羊角粉、黄芩、夏枯草、钩藤、赶黄草、焦栀子、莲子心等。其中生石膏一药在典籍中大多认为其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支师师从孔门,认为“石膏其性凉而微寒,凡内伤外感,病确属热,投无不宜”,又说“石膏质重能泻火,气清能解表,亦能生津、除烦,退热疗狂,大凡实热之症,均可应用”。因此在应用之时灵活变通,并不拘泥于肺、胃经病变。
  
  3.2 化痰开窍
  
  《灵枢·脉度论》将头部耳、鼻、目、口归为人体“上七窍”。《古今医统》云“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即是说痰火郁结,上闭耳窍,耳窍不通导致了耳聋。因而支师在治疗暴聋时,常用化痰开窍药开窍复聪,常用药物如:石菖蒲、远志、葛根等,由于一些药材难以获取,对于一些痰浊较重的病案也会搭配使用苏合香丸。
  
  3.3 理气运脾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有云“四季脾旺不受邪”。观支师对众多疾病的治疗病案,都体现了重视脾胃的思想。支师认为不论是药物的吸收还是正气的恢复都有赖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导致水湿聚而生痰。痰性重浊黏腻,易阻遏气机,致窍道不通而失用。
  
  又脾胃位于人体中焦,是气的升降运动的枢纽,脾气复则气机升降条达不滞。因此支师常在组方中加入炒枳壳、陈皮、大腹皮、川郁金、广木香、炒黄连、炒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等用以理气运脾,从内在调整,激发自身气机恢复,以助疾病康复。
  
  4 典型病例
  
  患某,女性,45岁,2013年3月28日初诊,1月前情绪波动后,突发性耳聋第3次复发,经过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现双侧听力受损,右侧较重,头晕,胸闷,怕噪音,月经正常,纳可,大便不成形,日1~2行,夜寐欠安,入睡难,自觉心情压抑,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140/85mmHg。舌红苔白,脉弦滑。辨为肝热上扰证,拟清热平肝开窍之法。方药:
  
  生石膏15g(先下),生石决明30g(先下),生牡蛎30g(先下),白蒺藜10g,钩藤10g,藁本5g,石菖蒲10g,朱远志10g,莲子心5g,焦栀子5g,郁金20g,荷叶10g,羚羊角粉1.2g(冲入),炒黄连3g,广木香5g,陈皮炭10g,琥珀粉3g(布包先下),炒谷芽15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2013年4月11日复诊,无胸闷,仍怕噪音但较前好转,头晕,耳堵感,纳可,大便不成形,日1~2行,夜寐改善,血压130/80mmHg。舌红苔白,脉弦滑。拟用前法治疗。方药:生石膏15g(先下),生石决明30g(先下),赶黄草5g,钩藤10g,白蒺藜10g,藁本5g,石菖蒲10g,朱远志10g,莲子心5g,郁金10g,荷叶10g,羚羊角粉0.6g(冲入),炒黄连3g,广木香5g,陈皮炭10g,琥珀粉3g(布包先下),炒谷芽15g,赤芍10g,葛根10g,秦皮5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
  
  2013年4月25日复诊,头不晕,自觉头目清,听力好转,纳可,大便不成形,日1~2行,夜寐欠安,血压130/80mmHg。舌红苔白,脉弦滑。拟用前法治疗。方药:生石膏15g(先下),生石决明30g(先下),生磁石10g(先下),夜交藤30g,百合15g,郁金15g,川楝子10g,莲子心5g,知母10g,朱茯神10g,朱远志10g,琥珀粉3g(布包先下),焦栀子5g,炒枳壳10g,合欢花10g,羚羊角粉0.6g(冲入),赶黄草5g,炒谷芽10g,黄芩10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2013年5月16日复诊,头不晕,自觉听声音清,纳可,大便调,夜寐欠安,血压125/80mmHg。舌红苔白,脉弦滑。拟用前法治疗。
  
  方药:生石决明30g(先下),生磁石10g(先下),赶黄草5g,钩藤10g,藁本5g,石菖蒲10g,朱远志10g,郁金10g,羚羊角粉1.2g(冲入),炒黄连3g,广木香5g,陈皮炭10g,琥珀粉3g(布包先下),炒谷芽10g,炒麦芽10g,黄芩10g,竹茹10g,合欢皮20g,朱茯神10g,夜交藤30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2013年5月30日复诊,诉听力基本恢复,诸证基本消除,继服上方14剂巩固治疗。
  
  5 体会
  
  现代人饮食滋炙厚味,使脾胃受损而失于健运,或劳倦损伤肾主水功能,因而易生痰湿;又因生活工作压力大,节奏快而致肝气郁结化火。此两者合而为痰火,痰火作祟引发了多种疾病。在临证所见暴聋的病案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气机失常而致痰火上扰。《孔伯华医集》中有一节专论“知时变则不庸”,笔者深以为然。在针对疾病的辨证论治当中,不但要考虑人体自身的病变,更要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究其根本、釜底抽薪才是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支师治疗暴聋的病案中,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支师在前贤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证所见与时下风气而成的治疗思路,用于临证指导常应手起病,每获良效。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4-35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1.
  [3]石学敏.针灸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3-89.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3.
  [5]北京中医学会孔伯华医集整理小组.孔伯华医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9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耳鼻咽喉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