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MP) 是造成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容易引发扁桃体炎、咽炎等,严重者会造成肝炎、脑膜炎、心肌炎等脏器功能损伤,危害着小儿的生命安全。大量研究表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在15% ~20%,流行年可达到 30%以上。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而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本文选取 2012年 6 月 - 201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45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6 月 - 201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 45 例,男 24 例,女 21 例,年龄在 5个月 ~13 岁,平均年龄为(6. 21 ±0. 57) 岁。热程 1 ~14 d,平均热程为(6. 34 ±1. 32) d。选取同期普通肺炎患儿 45 例作为对照组,男 25 例,女 20 例,年龄 6 个月 ~ 13 岁,平均年龄为(6. 27 ±0. 59) 岁。热程1 ~13 d,平均热程为(6. 31 ±1. 29) d。
1. 2 入选条件 高热持续 10 d 以上,X 线胸片检查发现肺部存在紊乱纹理,有不清晰影,胸片异常或者表现为双侧弥漫性间质性肺浸润; ELISA 法检测发现血 MP-IgM 为阳性; 排除其它病原体造成的肺部感染和先天性肺部疾病患儿。
1. 3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热程、居住环境、流行接触史、C3 和 C4 补体值、抗生素应用时间等,对患儿进行 X 线胸片检查和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查; 其中 C3 和 C4 补体值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由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 ELISA 法检测试剂自天津购买,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 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用 x珋 ± s 表示,影响因素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P < 0. 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阵发性咳嗽,热程1 ~7 d。实验室检查 CK-MB增加,影像学检查小斑点状模糊影。见表 1。
2.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在年龄、季节、居住环境、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抗生素应用时间上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值均小于 0. 05) 。见表 2。
2.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 P <0. 05 的变量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抗生素应用时间是造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原核型微生物,会造成人类呼吸道感染,主要经过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是能够独立生存的、在无氧和有氧的环境中均能够生长的原核细胞,它能够独立生存,可塑性强,没有细胞壁,且具有高度多形态性。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导致急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支原体肺炎等病理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阵发性咳嗽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病机制为肺炎支原体在一端有特殊的末端结构,会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上,损伤细胞,还会破坏细支气管和支气管之间的黏膜层,造成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从而造成微绒毛运动停滞和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使肺泡壁增厚。
肺炎支原体对能够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并不敏感,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的作用。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如果患者的高热仍不退,影像学检查加重,则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阵发性咳嗽,热程在 1 ~ 7 d,实验室检查存在 CK-MB 增加,影像学检查存在小斑点状模糊影。但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而且影像学检查并不典型,因而极容易造成误诊。
如果早期未进行诊断而滥用抗生素,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造成毒性、耐药性等严重后果,因而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在年龄、季节、居住环境、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抗生素应用时间上与小儿普通肺炎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抗生素应用时间是造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年龄来看,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主要集中在 6 ~9 岁,在 1 岁以下小儿比较少见,说明 6 ~9 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在婴幼儿中初次感染比较多见,且主要为隐性感染,这可能是因为初次感染时使患儿致敏,再次感染时变态反应加重。从季节来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发病,这主要是因为肺炎支原体耐冰冻不耐热,在 37℃ 下能够存活数个小时,因而秋冬季节容易发病。在低补体状态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儿,这说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存在免疫紊乱。从流行接触史上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时间在 2 年左右,在此期间其发病率是普通时间的 3 ~4 倍,而本研究中 45 例患儿中有 16 例患儿存在流行接触史,且多发于乡村中的密集地区,应该引起重视。从抗生素应用时间上看,抗生素应用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这主要是因为患儿感染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会抑制肺炎支原体感染,还会使机体产生一定抗体,造成脏器功能和系统的免疫损伤,从而加重患者的感染,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如果小儿在秋冬季节出现持续高热、阵发性咳嗽、免疫力低下,且有支原体流行期接触史,可高度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应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乔文华. 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肺炎 300 例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24(6) : 3516-3517.
[2] 黄开明,杨 波. 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18(29) : 4524-4525.
[3] 袁俊婷. 158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1(31) : 97-98.
[4] 张先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04(11) : 1301-1303.
[5] 刘明伟. 62 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3(6) : 1022-1023.
[6] 庄帝钱,赵 芳,李耀武,等. 小儿支原体肺炎 162 例肺部后遗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广西医学,2013,(4) : 446-447,452.
[7] 李文松,韩玲芝,李玉洋,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 : 53-55.
[8] 卜 隆. 小儿支原体肺炎继发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 : 1712-1714.
儿科疾患中最常见的肺炎便是小儿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多数是由于抵抗力不足而致病毒、细菌等引起肺部感染性炎症。小儿支气管肺炎多数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发病,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气短并伴有呼吸困难。现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好发于2岁以下小儿,尤以6个月以内婴儿多见.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肠道病毒及支原体等病原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病原[1].但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所致的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呈逐...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引起的肺部炎症,为经典非典型性肺炎,多为儿童患...
小儿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感染原因可能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菌种感染以及真菌感染四种。其中支原体感染是非典型菌种感染导致肺炎的一种。经相关研究报道,支原体感染肺炎相比其他种类的病情症状较轻,但是随着慢慢研究发现,...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缺氧、缺血而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以往支原体肺炎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发热,剧烈咳嗽,肺部体征轻微以及预后良好。但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难治性肺炎,不仅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还伴有多种肺外并发症,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
病毒性肺炎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受到感染后,向肺部延伸,并导致肺部炎症,小儿免疫能力较为低下,更易发生本...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呼吸疾病,主要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疾...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童非典型肺炎之一,在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中居第三位,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1].目前RMPP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但目前一般认为其发病过程中免疫学机制起到重要作用[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MPP患儿免疫功能...
肺炎支原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儿童的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上升,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