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秦文君作品研析
【序论】
秦文君:雕塑当代少儿群像的高手
【1.1】纯洁的友谊和异性的交往
【1.2 1.3】
亲子之间的相处与师生间的趣事
【第二章】
秦文君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章】
秦文君小说的结构艺术
【第四章】
秦文君儿童文学的语言之美
【结语/参考文献】
秦文君作品的艺术魅力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一、秦文君小说的叙事核心
秦文君是一个温煦的作者,有着冰心一样“爱的哲学”.如果做知人论世的评价就会发现,她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爱与温情来自于自己温暖的童年。她曾深情地谈起自己创作动机的来源:“我是从一个小小的站头起步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的,这个小站便是我那浴满人间温暖的童年。……创作的冲动是强劲的,因为它有童年做根底。”①从写作学角度看,这是一种丰富性写作动机,因为心中洋溢着爱,因为热爱自己的童年,于是推己及人地也从心里热爱别人的童年。这种对童年的广博之爱,成为了她朴实单纯的创作动机。
因为爱,所以相信人间充满温暖和乐观的力量,所以她要寓教于乐,正如秦文君自己所说:“对于小读者来说,接受的先入为主是客观存在,儿童的接受,仿佛一个容器,如果先装进些完整的优质的东西,以后哪怕再有些杂芜的东西也不过是增加些多样,而一开始进入的就是低级趣味的碎片和杂芜,不仅影响审美,一些大的、完整的东西也就装不进去了”.②因此,她要通过小说来化育美的少年儿童,使之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也许她深信,爱与乐观的力量远远大于忧愁和苦痛,它可以创造奇迹,引领儿童从日常的困窘中飞向光明,因此可以说“秦文君不是一个很现实的作家,而是一个浪漫和想象的情绪浓厚,走在现实的泥泞里,总想能够飞翔一下,让青春的生命故事不是表现在年龄上,而是表现在精神里的作家”.③秦文君一直以爱的灿烂去点亮儿童的心灯,为少儿幼小的心田涂上澄明的底色,此种信念既空灵又积极入世,淡泊优雅又意蕴无穷,属于高远的精神展望。她把爱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间,期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使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中形成健康的人性,做一个高尚善良的人,这是秦文君高尚的创作意图。
这也就形成了她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母题和叙事核心:纯洁的友谊,亲子间的相处,师生间的趣事。
(一)纯洁的友谊和异性的交往
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都丰裕了,而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享乐,而是精神成长和心灵愉悦。而儿童的精神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其“准社会化”的过程中,与同龄人的友谊是他们的快乐源泉,因此,友谊是少年人最关注的话题,而这一代“早熟”的儿童与异性的交往,也是他们准社会化的开始。
秦文君在书写少年间友谊与异性交往方面,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其长篇小说《十五岁之夏》。这部小说不仅艺术形式独特,在不算太长的篇幅里嵌入了“始乱终弃”、“英雄救美”、单恋相思、兄妹相认等传统小说的巧合模式,情节发展是在情理之中,其结果却常常出人意料之外,这就使得该作品节奏紧凑,跌宕起伏,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对于特别注重“故事性”的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部小说洋溢着盎然的诗意和青春岁月特有的浪漫灵动之气,讲述了一群少男少女在夏令营朝夕相处的故事,塑造了一群跃然纸上的少年形象,展示了美好朦胧的异性之间的情愫,让少年读者读后能懂得如何处理这样的人际关系。
当肖蓓第一次见到肖小帆时就感到“异常”眼熟,虽然那只不过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国字脸。肖小帆帮助肖蓓追回了车上的行李,彼此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来两个人朝夕相处,甚至肖蓓还见到了肖小帆的母亲。通过肖蓓偷听大人谈话的描写,作者一步一步为我们解开了两个孩子的身世之谜:原来他们是亲兄妹,父亲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了母亲,和粗俗但家境殷实的姆妈结婚……父母离异已成为当下较常见的现象,而这些离异现象到底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呢?《十五岁之夏》通过肖小帆和肖蓓的故事做了善意提醒。
秦文君在《十五岁之夏》中描写了郦秀梅和倪力、白淑华和林欢之间的朦胧情感:这是一种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青春期情感纠葛,苦中带甜,令人回味无穷。倪力在范小丫看来是个斯文却无聊的文艺少年,容易犯单相思;而在郦秀梅眼中,倪力是个生活在诗中的男生,单纯而温和。郦秀梅和倪力在夏令营中形影不离,以至于郦秀梅的妈妈怀疑女儿早恋,因而去找夏令营的组织者大吵大闹,这反而引起了郦秀梅的逆反心理,使郦秀梅和倪力友情变成了早恋。--这就不仅描写了少年时期特有的朦胧情感,而且指出,正是家长们的多疑猜测和神经过敏促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十五岁之夏》中的白淑华家境优越、聪明绝顶,但长相平平,虽然她标榜女孩子引以为傲的不应该是美貌而是智慧和善良,但内心深处却很自卑,觉得自己和帅气的男孩无缘,只能同貌不惊人却有内涵的男孩打交道。但帅气潇洒的林欢出现的时候,还是让她眼前一亮:林欢是那种挺拔灵秀的男孩,被女孩子宠得不像个男子汉。白淑华虽然知道他不是自己的菜,但一次水中遇险的时候她一直在呼唤林欢的名字,而且林欢真的救了她。尽管林欢后来面对记者的采访,过分夸张渲染自己救白淑华时险些被巨浪卷走,但白淑华依然愿意答应林欢的请求为他作证,甚至当知道了林欢盗用自己的诗在杂志上公开发表时,依然无原则地纵容林欢,而未予揭穿。--少年时期,人生观还未成型,虽然他们初步懂得智慧和善良才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要素,但还是会轻易被“颜值”高的异性俘获。这个故事中有许多值得少男少女思考的问题。
异性交往是少年文学的永恒主题,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之间的情感最接近真挚而无功利,他们的友谊不需要任何理由,为此,肖小帆可以为了肖蓓奋力追赶开走的汽车,懦弱呆板的倪力在郦秀梅眼中是那么温文尔雅,白淑华甚至可以原谅林欢的冷淡和欺骗……少年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一方面他们不像儿童那样不谙世事,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被世俗的规则所侵蚀。而秦文君捕捉到了这种少年异性之间的微妙朦胧而又美好的情愫,很好地把握住了分寸。正如研究者所说:“秦文君在其少年小说之中,对少年人之间这种情感的描写也仅限于精神层面,即她笔下的少年异性之间的情感还处于非常朦胧的异性吸引阶段,远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炽热的爱情高度。”①
如何处理“情书”,对小学生、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重大“问题”.秦文君就抓住了这个敏感话题。《小丫林晓梅》的开头设置了一个悬念,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林晓梅是个出类拔萃的女孩儿,外貌秀美,学习优异,衣着时尚,家庭富裕;这样出众的女生,自然会引起情窦初开的男生们的关注,因此她经常会收到“情书”.其中一封“情书”与众不同,那封信文笔不俗而且比较幽默,夸奖林晓梅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光芒四射,就像仙女,还说她的参与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等等。林晓梅十分珍视它,可是信的结尾署名却是“一个注意你的男生”而没有透露真实身份。林晓梅一直想知道是谁写了这封信,貌似是崇拜她的鲁智胜,又好像是一直关注她的邱士力。但作者卖了个关子,自始至终都没有揭开谜底,而林晓梅和邱士力的相处在这层谜团的笼罩下朦胧而又美好。这也许就是秦文君的高明之处,以悬念贯穿始终,正好契合了少男少女之间那种微妙而难以名状的美好情愫,读来饶有兴致,余味悠长。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指明了写信者是谁反而会削弱作品的魅力。秦文君这样写,巧妙地处理了“藏”和“露”的关系:通过“露”激起了对“藏”的猜测,从而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通过“藏”很好地表现了少男少女之间那种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美好情愫,含蓄而优雅,发乎情止乎礼义,纯洁而令人浮想联翩。
秦文君以生动曲折的笔触向人们揭示,维持友谊的秘诀就是真诚和善良。《女生贾梅全传》第八章《陌生的朋友》讲述了贾梅和高年级女生肖茹之间的友情。肖茹是个才貌俱佳而孤傲的女生,仅仅把贾梅当做自己的陪衬,还把贾梅借给自己的折梯转借他人,使贾梅受到爸爸的批评。善良的贾梅却并没有怨恨肖茹,而是在肖茹即将被其他人嘲讽的时候给她提示和劝慰,贾梅不希望看到大家都是“心上结茧的阴沉沉的家伙”.在提示肖茹以后,贾梅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她为自己坦荡的行为而自豪。第八章的结尾写道,放学的时候肖茹等候贾梅,并对她做了一个只在真正的朋友间通行的手势,表达了自己抑制不住的喜悦,而贾梅则还了一个同样热情的手势。就这样,两个曾经生疏的女孩成为默契的朋友,而把她们拉在一起的是贾梅的善良和肖茹对善良的感恩。
《女生贾梅全传》第二章《女孩的骄傲》则讲述了贾梅和一个绰号叫“袋鼠”的男孩之间的友谊。“袋鼠”要转学了,大家都想送给他礼物以纪念彼此的友谊,贾梅也不例外。贾梅打算送给“袋鼠”一副自己织的手套,于是她跟家里的保姆吴家姆妈学起了女红。可是贾梅毕竟是初学手工,针线活比较蹩脚,吴家姆妈织的手套挺括、平整、漂亮,贾梅织的手套皱巴巴、脏兮兮,因而羞于把这礼物拿出去,只好把吴家姆妈织的手套送给了“袋鼠”.那手套的精美手工受到许多同学的称赞和羡慕,“袋鼠”本人也非常喜欢,连硬派男生邱士力也因此对贾梅刮目相看。可是,贾梅却没有因此而感到欣喜,反而非常忐忑不安。“袋鼠”转学以后,贾梅思考再三,最终鼓足勇气把自己织的怪模怪样的手套寄给他,并附言道:这是我真正的水平。“袋鼠”很快就邮回了吴家姆妈织的手套,并表示自己很激动,因为认识了这样丰富、实在的女生,他非常珍惜这副手套……秦文君透过这个手套的故事向人们表达了真诚的无价:一副怪模怪样的手套,却因为一个女孩的真诚而变得熠熠生辉,成为他们友谊的见证;贾梅和男孩“袋鼠”都是有个性的少年,一个诚恳地向对方敞开心扉,另一个懂得去呵护并珍惜这份真诚,这真是一首洋溢着真诚与浪漫的青春交响。而秦文君就是善于从琐屑的平凡小事中挖掘震撼人心的力量,把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变得充满诗意。
《女生贾梅全传》第十四章《丑女》写了贾梅和简亚平之间的友谊。在男孩子眼中,简亚平是个丑女,而且所有人都认为她性格乖戾,对别人凶巴巴的。贾梅得知,简亚平没有妈妈,而且爸爸在监狱里,她只能寄居在姑妈家。从此,因为同情她的遭遇,贾梅再看到简亚平横眉竖眼,也不再生气,甚至在自己生日那天要请大家吃蛋糕时还特意给简亚平下了请柬。没想到,简亚平把请柬扔到了地上,人来人往,请柬上很快落满了黑黑的脚印,这让贾梅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简亚平心里的坚冰已经被打破了,她在其他同学面前称赞贾梅,并且送给贾梅麦丽素。这一章的故事同样有一个明亮的结尾:简亚平生日那天,大家在黑板上写下了美好的赠言,她火急火燎地往别人手里塞蛋糕,并且笑得很开心。大家突然发现,原来她微笑的时候一点也不丑,而且像一个有名的南国歌星,大家说看到了奇迹:友谊带来的奇妙化学反应。
秦文君以生花妙笔告诉人们,这世界上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只要用爱心和真诚去对待他人,再寒冷的心也会被温暖。秦文君的高明之处在于,她并没有把简亚平丑化,相反,揭示了她性格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贾梅的行为给人们以善的导向。秦文君在一篇作品序言中说:“在我心目中,真正的儿童文学不仅在艺术上炉火纯青,毫不造作,甚至是浪漫的,它的形式相对单纯,没有触目的理念,而它的内涵必须蕴含不朽的道德力量,表达出人类的所有情感和本质。”①秦文君也的确以创作实践实现了其创作追求,几乎她所有的作品“都是通过其作品传达了作家对少年儿童的这样一种希冀: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狭隘、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②秦文君以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和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形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明快的格调,让青少年读者在审美的愉悦中受到善的熏陶。
《男生贾里全传》的第七章描写了贾里、贾梅及家人对女孩林萍的帮助。林萍的父母带着弟弟去国外谋生,每月寄回一笔优厚的抚养费给林萍的叔叔,有时还给林萍寄来各种新式的东西,但这女孩性格不好,和别人都处不好。林萍生病住院了,她的叔叔婶婶每次来看她总是礼节性地拜访,坐下聊几句,然后把水果包放在桌子上就走了,一切都是冷冷淡淡的,什么温暖也没有留下。林萍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一个“家”,可是她的叔叔婶婶却把她留在医院里自己过除夕,因为他们觉得让她回家过年会影响全家的气氛,所以还是决定过了年再接她出院。贾里一家人决定把林萍接到自己家过除夕,主治医生也同意放行。这个除夕大家过得非常愉快,林萍和贾梅在那一晚进行了深度交流而成为密友,甚至连妈妈也加入了她们的谈话,房间里不时传来笑声。林萍由此振奋起来,她准备给父母写一封长信讲述这一个除夕。作为面向低龄读者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的结局一如既往的温馨美好:也许是那封长信勾动了父母深藏着的感情,林萍被父母借接走了;林萍走后曾经给贾梅来过几封信,还念念不忘那个美好的除夕。秦文君通过这样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向人们传递了向善的价值观:林萍的遭遇固然令人唏嘘,贾里、贾梅一家人的善举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男生贾里全传》第九章《浪漫之夜》中写到了鲁智胜与女孩林晓梅之间的趣事,更值得一提的是细致传神的心理描写和巧妙的故事结构。林晓梅是全校有名的靓女,她不仅成绩一流,才貌双全,而且老爸是大款,因此她的衣服十分新潮亮丽,言行中自然有些高傲。鲁智胜是她的粉丝,只要一见到林晓梅就变得口舌笨拙,处处甘拜下风。他们在排练节目的时候,林晓梅高傲的态度引起了某个同学的不满,鲁智胜仍然是林晓梅的坚定支持者。尽管这样,林晓梅还是对鲁智胜摆出一副“六亲不认”的样子,排练时几次对着他的背影咬牙切齿,因为她认为鲁智胜有点佝背,台风不好。秦文君在《浪漫之夜》里把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对美丽女孩产生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林晓梅有一次在大巴车上哼着很好听的歌,但是声音很小只有她身边的鲁智胜一个人听见。他感觉她好像为他一个人而唱,他仔细打量着林晓梅,发现她面带笑意,于是心花怒放,甚至在心里猜测这是不是因为她觉得坐在他身边很轻松愉快。秦文君用了一个比喻,入木三分地写出了鲁智胜此时的心情:“鲁智胜心里像飞起一只快乐鸟似的,忽悠一下飞得又高又远,好想吹吹口哨。”①
秦文君还敏捷地捕捉到生活中的小插曲,给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相处制造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头。鲁智胜和林晓梅的交往是从道歉开始的。有一次鲁智胜在球场上一脚踢飞了足球,可是球仿佛也喜欢漂亮女孩,那足球不偏不倚地砸在了林晓梅头上。林晓梅被十几个女生搀扶着去医务室,她们都异口同声地谴责“肇事者”鲁智胜,鲁智胜不仅插不上手,还感觉很尴尬。林晓梅好几天没来上学,鲁智胜想去看看她,可是快到她家的时候打了退堂鼓,原因是他害怕看到林晓梅那轻蔑的目光。鲁智胜和贾里借了陈应达的望远镜跑到林晓梅家对面的那幢楼上去查看林晓梅的病情,偏偏一波三折地被一个陌生男子扭住,以为他们是小流氓,要押送他们去派出所;幸亏他们急中生智,装成弱智人,说了一番胡言乱语蒙混过关,才没有造成一个更大的丑闻。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在一次夏令营的晚上,林晓梅独自出门,鲁智胜担心她的安全跟了出去。林晓梅对他敞开了心扉:“那次贾梅来探望我,我们先发现了你们用望远镜在对面侦查,于是,就派我爸的司机来赶你们!”林晓梅高声笑起来,鲁智胜也笑,他并没有感到恼怒,反而有一种带点感动的轻松。正笑着,忽然河边的草垛后也传来笑声,原来是“万恶的张潇洒”出于好奇来盯梢,一不小心暴露了目标。
在这里,秦文君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复式的“看”与“被看”的故事。第一个故事里鲁智胜和贾里去看林晓梅,他们浑然不知的是林晓梅也在看他们。第二个故事中,鲁智胜跟踪林晓梅,却不知道林晓梅对此心知肚明;而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还有第三只眼睛张潇洒在看他们。而且秦文君把这两个故事巧妙地嵌套,在第二个故事中补充交代第一个故事中埋下的伏笔,使行文前后呼应,一环紧扣一环,饶有趣味。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由于其描写对象生活环境范围往往比较有限,因此叙述中容易流于琐碎和无聊,秦文君将故事予以巧妙的点缀,对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进行特殊的阐释和渲染,制造了一个个看点,创作出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总起来看,少年儿童之间的同学情感是秦文君创作的最重要的题材,虽然每个同学的天赋、出身、性格各不相,但是他们的心灵是美好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做到以诚相待,这就传达出了美与善的精神。而秦文君的过人之处在于,她很机巧地抓住了能展现当代少年特质的事物和场所,比如情书、夏令营、生日聚会等,并使之成为叙事的核心动力。当然,对于秦文君笔下的同学少年的异性交往,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爱情”,虽然其结论说“在作者的笔下,青少年时期的爱情纯洁得就像天山的雪莲,一次牵手、一次亲密的交谈就已完全表达了爱情的甜美。”“作者用一种近乎洁癖的态度来描述少年间的爱恋。”①但是,笔者依然认为这是友情,这“只是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一眼”,这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再自然不过的异性相吸,是少年之间无功利的向善向美之心的纯真表达,完全没有必要以“成人之心”进行过度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