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论文独家整理10篇之第四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价值及具体策略
摘要: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创造性的特征,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目前的童话教学,存在过分热闹、没有渗透育人思想和枯燥乏味等问题。要提高童话教学的效率,就要从朗读感悟、讲演结合、有感而发、拓展阅读等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学生感受童话的趣味性,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童话故事;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童话故事多采用拟人、夸张等写作手法来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益。
一、童话故事的教学价值与现状
童话类文本集中编排第一、第二学段的教材中。童话教学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童话故事反复的文章结构、悬念的故事情节,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同时童话优美的、通俗明快的语言风格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因此,学生对童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能力。当对童话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自己去体会童话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理解童话情节的曲折,感悟并积累童话优美的语言,对童话这种文体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能力。三是当学生对童话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具备一定学习能力之后,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的童话教学,一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童话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只注重讲授的过程,没有从教学的目的出发,导致教学气氛虽然热闹,但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很少,更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二是由于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没有将育人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未能将童话的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等精神体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精神的鼓舞,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思想认识相脱节;其三,由于方法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灵活运用多媒体、小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二、童话教学的具体策略
童话教学应具有形式多样、方法多变等特征。在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童话故事教学本身的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童话的魅力,从而提高童话教学的效率。
(一)朗读童话,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形成良好的语感。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既有动人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又有众多生动、活泼、有趣的人物形象。因年纪、心理等因素,学生对外界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同时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讲解朗读的方法及技巧。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且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其次,教师以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掌握童话语言的节奏。最后,以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童话展开深入的阅读。
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北风和小鱼》这篇童话故事,所讲的内容是西北风在呼呼地刮着,而梧桐树、青草、小鸟、小河都害怕了,只有水中的鱼儿没有屈服,一直在与北风抗争到底,最终战胜了狂暴的北风的故事。由于刚刚入学,学生所认识的字词偏少,无法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进行示范,让学生理解朗读的方法及技巧。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对北风的嚣张和小鱼的勇敢有了充分的认识,又初步体会朗读课文的具体方法,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方法。其次,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并熟悉了教学内容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把自己对童话的感受朗读出来;同时,以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再次巩固,深化阅读认识。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讲演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童话的语言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童话的情节曲折动人,这些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在童话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讲演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在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讲故事、角色扮演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狼和小羊》一文,讲述的是狼和小羊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去喝水,而狼一直在寻找各种不同的借口,想方设法要吃掉小羊的故事。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节曲折有趣、人物形象突出,是一篇适合讲演结合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课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在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揣摩狼和小羊各自的性格特点。只有这样,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学生才能对所演角色的心理活动有着更好地把握,从而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其次,让学生分别以狼和小羊的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结束以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狼和小羊各自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狼要怎样吃小羊?""小羊是怎么样解决问题的?""在朗读过程中,自己有什么收获?"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进行课本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再次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这样讲演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有感而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童话故事具有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改编、续编故事,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故事的认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因势利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童话故事,进行写作。一是写读后感,感悟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二是进行续写,深化对故事的认识;三是改编故事,创新故事内容,发展人物性格特点。在写作时,教师应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大胆想象,以激发学生的想象,确保学生写作的顺利进行。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九色鹿》一文,讲的是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而调达也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的诱惑下,调达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的故事。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续编故事。首先,引导学生厘清童话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情节有了充分的了解;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进行讨论,着重探讨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续写故事的结局。这样,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中,应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大量的课后拓展阅读,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讲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的方法;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题材的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三袋麦子》一文,讲述了土地爷爷给三个小动物送去礼物及它们不同处理的故事。小猪、小牛、小猴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对土地爷爷送来的过年礼物--一口袋麦子,它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小猪做成自己最爱吃的白面馒头;小牛将其保存起来慢慢吃;而小猴将其作为麦种,种在地里,有了更多的收获。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在回访时看到了不同的结果。在教学时,教师先讲授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划分段落,并能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总结;接着,指导学生对课文蕴涵的道理进行提炼,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的道理;然后,教师结合课文,讲解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在读故事、感知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发现童话故事一般的结构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同主题的阅读材料,从单篇文章到整本书,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童话的特征,用一颗童心去教学,在留住学生童真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童话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健。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8)。
[2]崔秀花。童话教学要有"童话味"[J].教学与管理,2018(14)。
张天翼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创作的作品内容涉及长、中、短篇小说,剧本,文艺评论等多个领域,而其中尤以儿童文学创作成就颇丰。新中国成立前,他的三部长篇童话及数篇儿童小说和寓言相继问世,新中国成立后的他,更是将创作重心转移到...
高职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具备幼教工作所需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所教课程内容必须与幼儿园实际开展的课程高度契合。...
学前教育的年龄段为3~6岁,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相对来说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也不能就此轻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兴趣。童话故事作为一个特殊的文本载体,可以很好地把儿童们引入并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中。...
笔者将通过Goldilocks hurried out of the house教学范例阐述如何在童话阅读体验下,培养初中生英语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