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论文精心整理范文10篇之第六篇:寓言故事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寓言具有文字简短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很多寓言故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而寓言故事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寓言大多通过极具趣味性的故事来启发学生领悟生活中的道理,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十分适合小学生学习。寓言故事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让小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相对于枯燥的说教,寓言故事更能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与道理传达给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寓言故事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讲解枯燥的大道理往往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厌学情绪,而且难以体会大道理的内涵。但是,如果将大道理与寓言故事结合起来,效果就会更好。比如《龟兔赛跑》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天生具有跑步优势的兔子竟然在赛跑中输给了行动迟缓的乌龟,由此启发读者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谦虚踏实,切勿盲目自大。《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主要是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在《农夫与蛇》这则故事中,好心的农夫救了将死的蛇一命,蛇却恩将仇报,将农夫咬死。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危险的事物仍然要保持防备之心。
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其中的寓意却十分深刻,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寓言故事的一大特点是语言十分精练,尽管有的语言在使用上略显夸张,但是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却大大提升了。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寓言故事中的语言,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教师在教学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故事中简洁的表达方式,能用一句话讲明白的事情绝不重复。这样,学生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会有内容、有重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另外,我们学过的很多寓言故事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成语,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这些成语在生活中经常被提及和使用。所以,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总的来讲,学习寓言故事可以丰富词汇,学习简洁的表达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寓言故事前,可以选择相关的名文佳句,自然地导入课堂,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寓言以故事的形式来含蓄地表达出道理是常用的方法,因此,选择富有哲理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对文章的观点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插图多为编者精心选取的,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期待感。
教师还可以选用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作为导入,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之感,进而更易理解;教师投入感情讲解,学生才能被触动,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投入感情地阅读寓言故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寓言故事灵活的表现手法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井底之蛙》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青蛙很自大,它向海龟炫耀自己居住在一个很宽广的空间,但是当海龟介绍自己生活的海洋是多么广阔时,青蛙惊讶地睁大了自己的眼睛。针对这则寓言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一边阅读一边想象故事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得到了锻炼。《井底之蛙》虽然并没有直白地告诉读者其中包含的道理,但是学生们却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分析出做人要眼界宽广,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这个道理。因此不难发现,学习寓言故事对学生提升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帮助。
五、能够启发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
寓言故事是我国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寓言故事运用了白话讲解的方式,但是这些寓言故事往往已经有千百年的传承,它们都是从文献史册中精选出来的,如《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亡羊补牢的出处是《战国策》,等等。因此,在讲到这些寓言故事的时代背景时,老师也可以适当补充关于这段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以在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理解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寓言故事充分利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精练的语言阐明一个道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寓言故事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文化素养都能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开展寓言故事的教学,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点击查看>>寓言故事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