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

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19 共5030字
论文摘要

  在儿童文学的研究中,“现代性”和“现代化”是两个绕不开的词。对“现代性”和“现代化”这两个词的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文学这一存在,并更好地建构其发展走向。

  一、现代化与现代性的辨析

  ( 一) 作为普通名词含义的差异

  “现代性”与“现代化”两个词均来源于西方。“现代性”由英文“modernity”翻译而来。“moderni-ty”词性为名词,在英语词典中的意思主要为“thecondition that results from being modern”( 见《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 ,即“现代性、现代状态”之意。
  而“modernity”又来源于“modern”( 作为形容词,《剑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给它的定义是“designed andmade using the most recent ideas and methods”,即现代的、新式的; 作为名词来讲,它有两个意思: 1. aperson of modern times; 2. a person who has modern i-deas,beliefs,way of thinking,etc. 见《英语学习与交际大词典》) 。“现代化”则由“modernization”一词翻译而来,在《英语学习与交际大词典》中它有三个解释: 1. the act of modernizing or the state of being mod-ernized,即正在被现代化的状态或行为; 2. some-thing modernized,即现代化的事物; 3. a modernizedversion,即现代化的版本。可见“modernization”一词的近亲是“modernize”。“modernize”是一个动词,作为及物动词它的意思是“make modern or up to date”( 变得现代的或时髦的) ,“adopt to the modern needsor habits” 或者“adopt to the current ideas,taste,style,or technology”( 适应、接受现代的思想、趣味、方式和技术) ; 作为不及物动词是“adopt modernways or views”。从上述基本的词义解释可以看出,现代性倾向于描述一种带有现代特性的状态或人,而现代化则倾向于描述一种处于受动的、动态的事物或状态。

  ( 二) 作为概念之不同

  在使用的过程中,“现代化”和“现代性”逐渐发展为两个专有名词。因为“‘modern’这个词最早在 5 世纪晚期被用来区分官方基督教的现在与异教的和罗马的过去。‘modernity’这一表述方式反复表达了一种时代意识,即返回中世纪之前的古代,以把自己理解为一种从旧到新的转变的结果。不仅文艺复兴时期是如此……而且在查理大帝时代、在 12 世纪和启蒙时代,人们也认为自己是‘现代的’———总之,这是欧洲通过与古代建立的一种不断更新的关系而发展出来的对新时代的意识。只有到了法国启蒙时代,被现代科学激起的完美理想以及知识的不断进步与社会和道德渐趋完善的观念,才解除了古代作品在这些早期现代人的精神上所施加的符咒。而且,通过古典与浪漫的对立,现代性终于在一个被理想化了的中世纪中找到了自己的过去。在整个 19 世纪,这种浪漫主义产生了一种激进的现代性意识,它使自己脱离了所有先前的历史联系,只是在与作为一个整体的传统和历史的抽象对立中来理解自身。由此看来,无论‘现代性’这个概念有多么复杂,它的一个最主要的含义是一种脱离或摆脱过去的特殊的时间意识”。它来源于一种现在比过去会更好、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观念。正如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指出的那样: “只有在一种特定时间意识,即线性不可逆的、无法阻止地流逝的历史性时间意识的框架中,现代性这个概念才能被构想出来。”
  在当代的社会领域内,“现代性”被描述成为这样的一种形态: ( Malcolm Waters 对“现代性”这个概念特点的描述) “就形式而言,现代性是具有下列特征的一个稳定的、长期的社会文化结构形态: ( 1) 生产体系是工业化的,即相对大规模的,内部分化为职业,外部分化为产品和机械化; ( 2) 人际活动日趋利己、理性和精明; ( 3) 物质对象和社会对象,包括人的劳动,被界定为商品,即它们可以转让,也可以在市场上交换; ( 4) 国家的控制由社会角色而非个人特点来指定,而且服从于定期的选民立法; ( 5) 个人有反对国家的公民权; ( 6) 合法性和责任主要在个人; ( 7) 文化的价值领域( 真理、美和道德) 相对于彼此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是自主的; ( 8) 社会单位———家庭、学校、政府、公司、教堂、自愿联合会等———彼此是分开的。”
  而作为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性”( modernity) 还有这样的含义: “modernity may be de-fined as the condition of embracing or reflecting thevalue systems inherent in modernism's intellectual val-ue systems,as ‘modernism’signifies a project identi-fiable with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projects of the earlytwentieth century. ”即用来表述 20 世纪早期现代主义思想价值体系特点的词汇。与“现代性”作为一个概念被纳入到了西方文学理论的体系中不同,“现代化”则被用来指称文学之外的领域。这也可能与这两个词的原初词性有关。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从历史上来讲,它主要指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以西欧及北美地区等地国家许多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价值为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因此常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化”这个字在汉语里是指性质或形态改变,如变化、分化;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则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绿化,所以将“modernization”译为“现代化”是十分准确的。“现代化”一词暗含了由低等阶段向高等阶段发展的意思。所以,“现代化”不能用来阐释文学,因为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来说,没有等级的高低,而对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来说,它们的文学也没有谁优谁劣之分。没有人会将“现代化”与“文学”用于直接的修饰关系。而“现代性”作为一个静态的名词,用来表述现代或现代化语境下的事物的性质、特征。我们可以说“具有现代性的文学”或“文学的现代性”。
  但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来说,全球已经形成一种以西方发达的工业文明所代表的国家和社会形态为标准的对现代性的共识。现代化是一种在现代性的观念确立之后,以现代性为标准,对走向现代性这个目标或使具有现代性的品质或形态而做出的努力。

  二、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

  多数人认为现代性在进化论的意义上比它前面的历史时期优越和进步,所以才有了所谓的人类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人的现代化进程的说法。而发展中国家又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为标准,努力使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各个形态以及文化在现代化进程的改造中变得富有现代性。“儿童”的发现同样被当成人类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现代化的程度影响着时代的儿童观,而儿童观又制约着儿童文学的发展。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民主改革的大风潮中,“儿童”开始受到关注,“儿童”观念的诞生拉开了我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帷幕。在民主和思想解放的呼声中,周作人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但是这种观念在内忧外患、封建专制力量依然强大的环境中并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20 世纪 20 年代到80 年代之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展相当缓慢,儿童文学的发展始终受制于政治、经济等因素,民主发展的道路坎坷,儿童文学一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一直存在着片面化和先入为主的认识,多以俯视的姿态来看待儿童,儿童文学中的教育和规范意味比较浓重。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改革的道路逐渐拓宽,中西思想不断交汇碰撞,我国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儿童医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的研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认识的深入,儿童文学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前进。
  研究文学的现代性的根本目的,应当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郑永廷在其《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中提到: “人的现代化维度,是人自身协调发展的内在维度和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外在维度的统一。”
  而人的现代化尺度的第一条是“人自身全面协调发展”。在第 8章中郑永廷又进一步指出西方国家的人的现代化的发展是有缺陷的,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物化、异化和片面化的局限。人的现代化只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的现实体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其内涵除了由人的体力、智力构成的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还有一层就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即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从哲学的高度看,现代化的表层是‘物’的问题,深层却是‘人’的问题。”
  而有关“人”的一切都要从儿童做起。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儿童的培养既要吸取西方人的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之精华,更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作为更高的指导。
  曹文轩老师在首届“中美儿童文学高端论坛”上作了题为“儿童性与儿童的观念”的发言,在言及儿童文学与儿童的关系时提到,“古代没有儿童文学,但儿童们并没有因为没有儿童文学而导致精神和肉体的发育不良”。然后,他举了曹雪芹和鲁迅并没有因为儿时对儿童文学阅读的缺失而影响他们成为伟人。所以,他认为儿童文学与儿童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显然此处,曹老师把一个人没有“精神和肉体发育不良”指向了他在社会上做出实绩、获得一定地位和声名。但是,从人的现代化标尺和更高的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来看,成为伟人并不代表个人的健全发展。在现代性的社会中,价值趋向于多元和零散状态,也许没有伟人和英雄的时代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每个人从自我的个体生命出发,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想做和不想做的事,不必以别人的价值观为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我,以自我的特点和能力去参与社会发展,以使社会达到一种多元的平衡。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关怀是朝着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方向而前进的,社会对儿童和儿童文学的关注正体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前进的收获。朱自强老师在《儿童文学的本质》中就是站在人的全面和健全发展的高度上对“儿童本位”的儿童观重新进行了阐释,即“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人自身发展的维度实际上是人的本质的展现与发展。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性、实践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从儿童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就是对儿童自然性的维护,是基于人的本质提出的。成人在融入其间的时候不仅自身的自然性、实践性和精神性得到统一,而且将以此引领儿童的成长。现代性的儿童文学必以个体生命为出发点,只有对儿童进行深入的了解,从儿童的自身的生命特点出发,才能生成相对完善和有机的儿童文学观念。
  “儿童拥有植物性生命( 或称为生理层面的生命) 、动物性生命和人独有的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是分层有序地整合在儿童生命中的。”儿童早期主要是植物性和动物性的成长,精神生命的成长是以其植物性生命和动物性生命为成长的根基的。
  儿童的身心发展拥有不同的阶段,兴趣和审美乃至于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方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对不同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会有需求; 基于个体性格特质和发展状况的不同,不同的个体会喜欢不同美感特征和内容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拥有对社会认知的渴望,所以儿童文学中的知识性传授和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立于儿童全面协调发展的考虑,我们的儿童文学应该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发展趋向。它不一定非要以培养儿童的高雅趣味和高贵品质为旨归,它可以是娱乐儿童的,可以是体谅儿童的,可以是给儿童以人生指导的甚至带有教育意味的,可以是帮助儿童认知自我和世界、建构自我、肯定自我,克服现实和心理困境的,可以是告知儿童世界有不平等和杀戮,展示人类的恐惧,以及我们的困惑和无奈,还有一些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儿童渴望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但他们也渴望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渴望参与世界的创造,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避免任何一种儿童文学的创作成为可以实施专制的权利话语,成为一切创作的标准。我们应当给予孩子以信任,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来进行自我筛选,吸取多种营养。
  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儿童文学创作的多种可能性。“儿童”的发现就是儿童民主权利受到承认和重视的开端,儿童文学的产生正是为守护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存在的。只有开放和多样的儿童文学才能滋养和浸润出健康成长的儿童,反过来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整体的现代化进程,并保证其朝着正确的航向前行。

  [参考文献]
  [1]户晓辉. 现代性与民间文学[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WOLFREYS J,ROBBINS R,WOMACK K. Key Concepts in Liter-ary Theory[M].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67.
  [3]郑永廷. 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4]朱自强. 儿童文学的本质[M]. 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68.
  [5]刘晓东. 儿童精神发生学对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的影响[M]/ /中国儿童文学大系: 理论卷( 四) . 太原: 希望出版社,200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童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