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是1963年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创办,其注重文学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既教读书又教做人,汇聚了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对这样有代表性的儿童杂志的内容创作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他儿童杂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引。笔者通过分析《儿童文学》整体的内容创作风格以及创作队伍的培养模式,总结出各个环节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能够对市场上众多的儿童杂志内容创作方面的发展有所引导。
《儿童文学》的内容创作风格
改版后的杂志分为四版,受众明确。2014年,《儿童文学》进行了全新改版,开本变成了16开,而且版面增加彩色印刷,看起来赏心悦目,色彩丰富,十分受儿童的欢迎。改版后的杂志由经典版、选萃版、时尚版和美绘版组成,前两版构成“同年双本套”主要是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阶段的孩子,后两版构成“同年双本套”主要是针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不同年级段的孩子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将杂志分成不同的套本,可因材施教,使孩子能够获得到最适合其文学阅读体验与趣味。
纸质版与网络版结合,儿童参与度高。《儿童文学》不仅在纸质版上增加了投入,更改了杂志版面,而且将新媒体技术与文学及时融合发展,相对于纸质版的彩图与文字,孩子们更喜欢手机、平板电脑上面的动画以及图像。在《儿童文学》的官方网站上,不仅有各期的电子版作品,而且也有赛事评奖、留言本与论坛等标题栏,使小读者阅读了作品之后,能够参与到讨论之中来,或者毛遂自荐,向《儿童文学》投来自己的作品。
有一支优秀的儿童作家队伍《儿童文学》的作家群可谓是非常庞大,早在1963年创刊之际,《儿童文学》得到了着名作家叶圣陶、冰心、茅盾、张天翼、严文井等人的关怀及努力,才得以创刊。现在其网站上显示的作家方阵有59人,如曹文轩、张之路、夏有志等着名作家,投稿的作者更是包括了读者在内的庞大群体,这样使杂志能够一直保持生机活力,不断给读者呈现出质量高、题材妙、语言精的好作品。
《儿童文学》内容创作队伍的培养模式
稿件的内容创作。《儿童文学》的内容创作不仅包括稿件的创作群体,也包括杂志的编辑人才,前者主要是投稿的儿童作家及作者,后者主要是杂志的编辑、美编、摄影等围绕杂志完成整体运作程序的工作人员,两者共同完成了杂志的内容创作。如今,《儿童文学》主要采取的是向外界征稿的方式,编辑通过向特定的作者约稿、发布约稿函、写征稿启事等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稿件,对于符合办刊理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且不失情感表达的优秀文章给予录用,找准杂志传播的受众群,亦可从读者中间寻找适合创作的人才,或通过树洞吧、擂台大赛、创作大赛等赛事评奖挖掘写作人才。
杂志的栏目设置。杂志编辑的内容创作主要包括对已录用稿件的再创造、栏目设置中的专题制作、卷首语、封面及相关图片的创意展现等。
杂志社通过设立规章制度对编辑进行管理及定期对编辑进行培训,使其创作出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符合国家对于儿童的相关政策及大局观念、符合《儿童文学》的创办理念、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
《儿童文学》面临的问题
与其他类杂志相比,纸质版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阻碍《儿童文学》纸质版市场化的主要因素是新媒体的冲击。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带动了纸媒的网络版发展,开发出了许多令儿童喜爱的动画、图像内容,许多家长可以在网上给儿童下载各种各样的儿童电子报刊,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给孩子们观看,而没有必要去买纸质版杂志。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不仅使孩子们的视觉受到冲击,增强兴趣,而且其中的动画、有声读物与互动板块的设置也是纸质版所不及的,人们选择去邮局订阅报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14年,《儿童文学》经过改版,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但还未形成品牌,儿童杂志的创设还不能与其他类杂志相比,这种现象也制约着少儿期刊的发展。
学生阅读杂志的时间较少,学习压力过重。《儿童文学》经过调整,发行了“少年双本套”和“童年双本套”,在形式、内容上可谓是耳目一新,而且是周刊,可以给孩子们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的好文章,使孩子们体验到阅读乐趣。可是如今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过重,课后作业很多,许多家长又为孩子报了辅导班及才艺班,导致孩子课后没有多余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沉潜,《儿童文学》以周刊形式出版导致孩子们阅读量大增,最后出现抵触情绪。
无专业网络版杂志,文章中的动画及图像内容较少。《儿童文学》官方网站上收录了每期的纸质版文章,但只是原文呈现在网站中,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编辑,文章中没有加入符合文章内容的图片、动画等吸引孩子们阅读的新媒体元素,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与读取文字相比,更喜欢看动画片、与小朋友玩耍,如果网络版杂志既有文学作品,又有一些动画和图片附在其中,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也会学到知识,如此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对儿童杂志内容创作的几点建议
运用新媒体迎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文字内容的表现形式创意多元化。家长与儿童似乎对于新媒体的出现更感兴趣,那么如何利用新媒体的特征来吸引儿童关注杂志呢?这就要策划一些创意的杂志表现形式了。首先,儿童喜欢丰富的色彩纸张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彩色以及立体纸张,这样才能使杂志像玩具一样,吸引儿童,可以把杂志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小动物、花朵、自然图形等,用形式上的出众来带动文字内容的阅读;其次,在纸质版杂志上列出网络版的网址,让家长搜索动画图片给孩子看,或者可以用二维码在移动终端上扫描,并观看;再次,可以将一些有关新媒体的新闻,反映在杂志上,让家长读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对于阅读的内容感兴趣。《儿童文学》就很看重新媒体的作用,在网上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创建树洞吧,并可以在线订阅。
通过考察与调研确立并坚持特色,在同质化竞争中胜出。儿童杂志至今没有形成大的品牌,是因为杂志缺乏特色、内容定位不够明确,再加上阅读人群均为不具有独立购买能力的未成年人,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局限性。要想树立杂志的特色,首先要对市场上的所有儿童杂志进行调研,借鉴国内外发展比较好的杂志的先进经验,在优势的比较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其次,要深入挖掘儿童的个性特点,考察什么样的画面及文字令他们感兴趣,收集这些要素,并且融进杂志的编辑中,以期在众多儿童杂志中取胜。《儿童文学》经过改版之后,有了不少的亮点,每版都确立了自己的风格,而总体还有一个风格,通过亮点来取得家长和儿童的青睐,完成了市场的检验,树立了自己的杂志特色。
培养杂志的儿童作家创作队伍。培养儿童杂志的作家创作队伍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从稿件内容的创新来讲,编辑人员要提高稿件录用的门槛,在内容的设定上要符合一定的创意,要将平日里儿童接触不到但却很有阅读价值的信息呈现在杂志上,并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为目标,如将外国的童话翻译过来并且用中英双语的形式体现,加强记忆力;每期给儿童设置一个小问题,使杂志与儿童的互动增多,并将优秀的作品刊登在下一期的期刊中。二是从提高职业素养方面来讲,首先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制作杂志看成是给儿童成长以正确的导向,意义重大;其次,要保持童心,懂得儿童喜欢什么,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喜欢的形式相结合,达到传播的目的;再次,要注重创新、不断改进杂志的各种特点,使之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云南儿童文学自20世纪进入新时期以来,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创作成就斐然,在全国儿童文学中占有重要一席。作家们充满浓郁边疆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抒写,灌注了云南儿童文学作品独特的群体个性,他们以骄人的成就构筑了云南儿童文学生态群落,被誉为太阳鸟...
孙幼军是一个涉猎广泛、创作体裁颇丰的作家,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童话作家,但是除了创作童话,孙幼军同样创造出了一个精妙绝伦、真假难辨、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幻想小说世界。...
自1980年第一次撰写儿童文学论文《安徒生童话的艺术》以来,王泉根在儿童文学领域砚耕不辍,三十年耕耘,三十年砥砺。上世纪80年代,他坚守儿童文学这一寂寞专业,90年代,他大力弘扬中国儿童文学,新世纪以来他不断关注儿童文学新现象王泉根始终守望着儿童...
江西石城作家曾小春凭借富有审美蕴藉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广大读者所认识,在当代文坛尤其是儿童文学的艺术殿堂中建构了独具审美风格的文字之塔。从叙事学角度看,作家在内聚焦叙述视角、不可靠叙述上的独具匠心,以及对中国古典美学价值的巧妙整合,构成了其...
文学接受是一个由作家、作品和读者共同构建的动态过程,是文学活动的全程性接受,在作家创作开始和进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接受的历程.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而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往往又是成人,由于儿童和成人在审美心理和文学能力方面均存在差异...
在现代性的逻辑框架中,儿童身上的新质品格逐渐彰显其勾联中国现代转型的本体价值。将儿童的发现理解为人的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五四时期学界的共识。周作人就曾指出:一国兴衰之大故,虽原因复杂,其来者远,未可骤详,然考其国人思想视儿童重轻如何...
一、现代性概念的界定现代性被学界引入文学领域后,即被作为一种文学理论范畴,发挥着对文本进行讨论和批判的作用。关于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定义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要对文学理论现代性下一个明确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在对有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含义...
摘要冰心自1919年初登文坛时起,便开始了漫长的写作历程。她是五四时期中国第一代女作家,更是一位时刻心系广大少年儿童成长的儿童文学家。她于不同时期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呈现出迥异的风格,极大满足了身处不同时代的少1研读,结合以往冰心儿童文学的研...
五四儿童文学作家结合中国的现实塑造了一系列儿童形象,通过这些儿童形象,我们可以揭橥其与中国形象之间的微妙关联。由于民族政治对文学的楔入,五四儿童文学无法获得纯粹书写儿童世界的条件,儿童世界之外的儿童本体、社会语境、民族国家建构等问题也被纳...
近年来的文学研究包括儿童文学研究,有过于热衷宏大理论叙事而忽略具体文本解读的倾向,高深的理论创建虽有可能获得专业研究者的赞赏,却也令一般的读者敬而远之,为读者的文学理解提供专业且易于接受的理论阐释,是文学研究不应被忽视的重要一脉。成人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