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国新的伟大征程,特别是"两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是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面治理新的高度。作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坚力量的大学生,更需要依法治国的理念。然而,我国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培育还远未尽如人意,尚待继续加强,特别是大学教育重道德、轻法制的思维仍然弥漫校园,大学生法盲的存在,更是给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敲响了警钟,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培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法制精神培育的关系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法制精神培育的基础
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主要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达到使学生懂法、知法的目的。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1].通过课程学习,不但要促进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还应培育他们的法制思维,让他们知道,一切行动必须始终在法制的框架内进行,树立法制权威,信仰法制,培育他们的法制精神。大学生首先要学法,然后才会知法懂法,而后才能守法用法,在守法用法中逐渐培育法制精神。由此可见,学法是法制精神培育的逻辑起点,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是法制精神培养的基础。
(二)大学生法制精神培养对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具有反作用
大学生法制精神培育有利于他们的法制理论教育。通过法制精神的培育,将大学生思维纳入到法制思维的轨道,缺少法制知识的大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寻法制,学习掌握法制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制的热情,而且通过将法制精神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达到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目的。目前,大学生特别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对法制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觉得法制知识枯燥无味,是与他们法制精神的缺失是分不开的。
(三)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法制精神培养相辅相成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法制精神培育的基础,反过来,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培育又有利于他们的法制理论教育,双方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有机的辩证关系。为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培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目前,在高校中出现的要么重抓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而轻法制精神培育,要么重抓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培养而忽略法制理论的教育,都只是抓住问题的一方面,既不利于大学生法制理论的教育,也不利于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培育,因而,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检讨与商榷的。
二、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法制精神培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学习法制知识;二是通过教师开设的公选课或举办法制讲座学习法制知识;三是通过大学生自身组织的协会学习法制知识。目前,"05方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并不尽如人意。首先是教师队伍状况堪忧。"许多高校原来承担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少来自政工干部队伍,一些教师甚至连政治教育专业的背景都不具备。"这样的教师队伍对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形成瓶颈制约;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有本末倒置之嫌。法律是最低层次的道德,道德是最高层次的法律,因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守住道德底线,即先从法律做起,然后向较高层次的道德前进,这才符合道德进步的规律。而现行课程则刚好相反,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导致学生重道德、轻法制的思潮泛滥;最后是教学效果走入"轻法制"的泥淖。许多教师由于以前从事思想道德教学,因而在考试考察时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道德知识,他们往往忽略大学生法制知识或法制意识的考试或考察,这样,大学生法制教育被弱化,法制教育的效果有限。
(二)大学生法制精神培育的现状
1.重道德、轻法制观念根深蒂固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优良的道德传统。道德教育,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因而道德渗透于我们的血液之中。从教育视角看,从小学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学,都在进行道德教育;从社会视角看,全社会都在倡导道德,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处不在的道德教育在提升国民道德水平的同时也为法制教育带来隐患,重道德、轻法制的观念逐渐盛行,法制xuwuzhuyi的思想逐渐弥漫,给法制教育带来了严重制约。事实上,道德教育并不是在社会所有领域都有效果,良好的道德教育也并不意味着法制教育的良好,它们并不是同步的。在道德教育不起作用或作用有限领域,我们无论如何要让法律成为人们行动的底线。由于人们轻视法制教育,当有些人突破道德底线时,他们往往并不知道作为底线的法律在哪里,从而触犯法制导致犯罪,抱憾终身。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些人为了捞取私利,往往突破道德底线,因为不懂作为底线的法律,从而走向犯罪道路。在我们扼腕痛惜的同时,法制教育的缺失或被忽略就是始作俑者。
2.法律xuwuzhuyi思想仍然严重
由于我国传统地轻视法制教育,从而导致法制教育长期落后,同时也往往将人们之间纠纷解决机制带入了两种思路:一是通过道德解决,即站在道德高点的人不屑一顾道德低下的人,往往以"不与其计较"作为解决纠纷的最终手段,通过这一方法赢得社会的道德尊重;二是在双方道德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形下,人们往往不是通过法制解决纠纷,而是采取暴力方式解决。在他们眼里,谁的拳头硬谁就有理,法律xuwuzhuyi思想严重,暴力方式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导致犯罪而身陷囹圄。从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到2013年复旦大学的投毒案,鲜活地见证了大学校园法律xuwuzhuyi的严重性。
3.不可忽视的大学生"法盲"现象
在现今大学校园里,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法盲"队伍。非法学大学生仅仅在大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他们中有些对法律一知半解;有些则是学习走过场,根本不知法律是何物,逐渐汇成大学生"法盲"队伍。2010年的河北大学李启铭"我爸是李刚"案件,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件,大学生因为不懂法而走向犯罪道路的案件逐渐向犯罪类型多元化、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和女大学生犯罪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不消除这种"法盲"现象,任其存在并继续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三、大学生法制理论教育与大学生法制精神培育的质量提升路径
(一)优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环境
1.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制教育环境的优化,首先从自身做起,即树立自身良好的法制意识。非法学大学生并不一定要系统地学习所有的部门法,而是要通过扎实学习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敬畏法律,用法律思维引领自己的行动。大学生在做事时,要时刻意识到法制的约束,从心里感知到法律的存在和威严,要信仰法律。最基本的法律知识至少包括什么是法律、为何要守法、不守法律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怎样守法等。通过增强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自身的内心法律环境得到优化,为大学生接收外部的法律知识和法制精神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2.树立大学生法制家庭教育理念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培育与其家庭法制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家教较严的家庭,家长常常给子女灌输法制意识,要求子女从严治身,切忌触碰法律红线;同时,用身边的事例教育子女要遵纪守法,做社会有用的人。
这种融入亲情的法制教育,大学生不但从感情上容易接受,而且由于添加了亲情成分,往往比老师课堂教育要更为有效。因此,树立大学生法制家庭教育理念,可更好地促进他们法制精神的培育。
3.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校园环境不容乐观。首先,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较少,而且仅在大一进行;其次,大学生接收法制教育的途径有限,除了课堂教学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学到法制知识;三是从学生到校长,几乎很少有机会相互间探讨法律,没有形成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实际上,不管是学生还是校长,都要相互间定期探讨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至上理念,利用学校各种墙报、学习栏、宣传栏,大力宣传学习法制,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4.净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社会环境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社会环境广泛而复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综合领域和大学生就业领域。
(1)社会综合领域。这一领域的建设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稳步推进,使社会治理逐渐向法制方向转变。在行政领域,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依法行政,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体制机制,摒弃靠人情世故、裙带关系解决问题的恶习,全面依法治国。在经济领域,继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贯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理念,严厉打击经济领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行贿受贿犯罪,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冒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法制的轨道内健康发展。在文化领域,依法打击各种贬损、丑化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各种乱象,尤其是娱乐圈存在的以低级趣味来取悦观众的低俗文化,形成高尚的文化氛围。同时,立法保护我国稀缺的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文化遗产等多种文化财富。目前,在文化领域,我国的法制建设还相对滞后,依法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最终要走入社会,可以说,社会综合领域法制环境的好坏最终还是取决于这些大学生法制精神培育的好坏,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如果已经有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没有法制精神的大学生就不能适应社会。这样,就会迫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法律,努力培育自己良好的法制精神,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净化法制教育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制精神的培育是具有正能量的。
(2)大学生就业领域。这一领域与大学生利益攸关,大学生就业法制建设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法制精神的培育。大学生就业是大学与社会的接口处,如果是依法办事,就会给大学生走入社会带来"法律至上"的正面印象,为学生走入社会构建法治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然而,由于没有构建大学生就业法制体系,包括大学生就业法制及其课程,导致大学生难以接收系统的就业法制教育,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同时,由于没有就业法制规范,大学生就业基本上靠人情、拉关系。大学生就业靠拼爹,一对一的"萝卜招聘",都鲜活地证明大学生就业中"人治"的强大、法制的弱小,面对如此血淋淋的现实,要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要培育他们的法制精神,简直就是莫大的讽刺。因此,必须净化大学生就业法制环境,构建"大一一门必修课,大二一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大三大四一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法制课程"332"模式",同时,"制定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法》无疑是解决目前就业法制教育问题的一剂良药。"(二)凝练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
当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还处在探索阶段,远未形成权威标准。面对如此繁杂的法制教育内容,若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凝练,以更好地培育大学生法制精神。
首先,要精简法制教育内容。繁杂的法制内容不但白白浪费了大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还会触发他们学习的逆反情绪,法制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要大力精简法制教育内容,要简短而精炼。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制内容,不是精简,而是罗列。精简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有两点:一是重点传授法理学知识;二是精选宪法、民法、刑法等部门法中最重要的条款予以传授。这样,既让学生对法律有清晰的了解,又让他们学到具体的法律知识,而目前的教材远未做到精简。
其次,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具有层次性。所谓层次,就是根据大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合理布局他们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安排学生在大学每年都学习法制,而不应只在大一时学习,尔后就撒手不管。
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法制的学习是搭售品,不是长期的。倘若如此,培育大学生的法制精神只会是事倍功半。
再次,大学生法制教育要注重针对性。大学生法制教育并不是使每个学生成为法律专家,而是要让他们具有法制精神,因此,法制教育要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展开。目前,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主要是婚姻法、民法、刑法、劳动法,还有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要结合学生实际讲解相关法律,让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的法律确实与他们有关。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可以趁机培育他们的法制精神,一箭双雕。
最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落脚点是实用性。不管是法制教育的内容,还是法制教育的过程,只有让他们感觉到有用,才有可能将法制思维输入到他们头脑中,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法律,只会是适得其反。
(三)深化大学生法制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1.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仍然在课堂教学上,但是仅仅依赖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大力拓展法制教育的渠道,丰富法制教育形式,比如,开设法制教育公选课、开设法制教育论坛、建立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等等。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用案例说明法律的存在及其尊严,培育法律精神,要摒弃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杜绝填鸭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开设法制实践课,多参与法院案件的旁听,争取参与案件的分析,使法律知识成为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法律,培育他们的法制精神。
2.教师队伍的培养
培育大学生法制精神还需要建设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严师出高徒,教师的法制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学生的法制素质,因此,必须强化教师队伍法制素质的提升,尽可能安排有法律背景的老师从事法制教育,这样,在老师的感染和潜移默化下,学生法制精神就会不知不觉得到培育。
3.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完善要确保教学质量,还必须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可不断推动法制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法制精神。
参考文献:
[1]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三联书店,1991:28.
[2]吴一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21.
[3]侯自赞。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法制课程"332"模式探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4):103.
[4]侯自赞。论大学生就业法制课程建设[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125.
当我们以反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我国正在融人法治社么可以说,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何谓法律素养,简言之,是指个体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夙一个人的法律素养...
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为重心, 主要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本文重点阐述法治化视阈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具体途径与模式分析。...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
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观念急需提高,向青年学生普及法律教育十分必要。只有将法制精神的渗透和法制建设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我国法治社会开始的标志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会第一次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理念,使我国开始初步走上了法制国家的道路。...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 实现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 法制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能够打开教学活动的新世界, 让教学活动具有更高的有效性。...
一、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缺失现状(一)法制教育观念落后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片面性,一是看不到法制教育与法律教学的区别,仅把法制教育当作一门法律学科课程来对待;二是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等同,简中一地把法制教育归于道德...
大学生法制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和管理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强化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需求。...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高校根据党和政府的指示精神,对大学生开展了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