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学科在高中课程体系内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生必须要学好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多为讲述有关微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抽象且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很多学生都表示生物学科很难学。作为新课改实施后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应用; 高中生物;
在我国教育部门颁发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第一次出现有关"核心素养"的内容,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广大教学人士要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生产作业和个人决策中学会应用相关生物知识,并在掌握和运用生物核心知识的过程中重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现阶段,社会环境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无一不在呼吁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具备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理应肩负起的义务和责任就是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发展成为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性课程,更好满足了新时代下的教育要求,与此同时,还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难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虽然有着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及时指导和帮助,但是依然无法避免会遇到一些学习难题。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能力逐步提高各阶段的学习效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师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调节自身学习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然而,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内容有着较大的难度,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扎实的学习基础,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弱,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缺少一定的理论支撑,教师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至于不断削弱研究性学习的效用,学生很难通过自主思考来发散学习思维,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确定研究课题
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确定研究课题,这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课题研究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终的研究成果。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点,精心、专注地选取课题。首先,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水平、知识基础等多方面要素,立足于此来完成课题的设计和选择。其次,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保证选择和设计的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并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总的来说,教师在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和设计时,要侧重于设计教育性、启发性、研究性更强的课题,通过这种方式保障课题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和锻炼。在选题完成以后,还需要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与技能,不断提高研究效果。
2.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完善且合理的研究计划有利于确保取得理想的研究效果。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以后,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需要掌握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式。当这些条件全部得到满足以后,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会更加得心应手,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指导,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研究技能,如观看PPT课件、影像片段、翻阅书籍等,掌握具体方法和流程,形成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
3.做好研究指导
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生物实验教学为例,很多教师都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过多干涉学生,只要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出现一点偏离的趋势就马上去纠正学生。实际来说,这种做法并不适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学会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就算操作步骤出错,只要不引发安全事故,教师都不应强制干涉学生。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得到相应的经验教训,也可能从中得到新灵感、新知识。以错督学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教师一味干涉学生,就会打断学生的思维,不能使其得到很好的锻炼,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基于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摆正自身的地位,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要害怕学生犯错,教师只需要扮演好自身指导者的角色,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4.重视教材中科学史的研究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和科学史有关的内容。如光合作用的探究、细胞学说的建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通过不断强化学习科学史,有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和技巧,感受并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新课程标准给科学史教学提出的要求,带领学生模仿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学习和理解科学家发现问题--收集证据--得到结论的方法和流程。也可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历史重现等方式进行课堂展示,可用PPT课件展示、实验展示、表演展示等。例如,在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定律"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孟德尔选取实验器材并说明选择豌豆的原因。随后,开展豌豆杂交实验,说明人工杂交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做出如下演示: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高茎是子一代,学生提出问题:矮茎去哪了?通过自交实验后得知,子二代发生"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偶然吗?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接入了孟德尔假说的学习内容。教师给予指导,再次演绎孟德尔的假说,最终证明演绎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继续让学生进行推演,在演绎推理过后发现结果相同,最终证明孟德尔的假说是对的,并归纳总结分离定律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了科学家的研究之路,掌握相关知识,还学习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感悟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不易。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生物教师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康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9.
[2]王玉琦。新课改要求下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10):173+172.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之们一直再探索更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和参与,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满足...
一、微课程特点和传统生物教学区别(一)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这一名词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并提出了微课程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微课程教学时间、微课程教学方法、移动教学。微课程的教学时间具有简短的特点,相比于传统教学时间,微课程的时间...
新世纪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整,我们的生物教学要如何进行改革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抱着教材不放的灌输式教学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如何将VR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如何借助VR技术来完善生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加以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问题及解决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发现隐含于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而没办法自然...
传统生物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点,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模型构建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下建立新型课堂理念的体现。一、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新课改以...
在各种高新科技陆续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下,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课堂的新宠儿[1].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口授与板书的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上各个国家与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中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主要基地。现如今,我国的高中学科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不能满足社会的日益高速发展,所以,亟需改革高中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概念不仅有着数量多的特点,更是相互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但概念又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掌握运用技能的基础,...
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昆体良学派就提出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理念经过美国多位专家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十分有影响力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对于我国来说,最早研究合作性学习的是浙江杭州大学,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推广开来。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