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

分析城乡区域空间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及规划策略

来源:房地产世界 作者:丁睿
发布于:2021-12-14 共415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城乡一体化论文范文第六篇:分析城乡区域空间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及规划策略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乡区域空间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了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规划策略,并结合案例,探讨了乡村区域空间发展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区域;空间规划;策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发展大体是一种二元模式,即以城市的发展为主导,导致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扩大。如今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包括:城乡劳动力转换的机制不健全,农村劳动力的身份得不到城市的认可,务工人员很难融入城市的医疗、教育等体系;金融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远小于城市;农业产品的价格低于工业产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为了实现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改变原有的二元经济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

  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得出现阶段城乡区域空间规划的主要问题,总结规划的主要考虑因素,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对典型乡村进行科学的空间规划,为新时代城乡发展提出科学的规划方案。

城乡一体化.png

  1 城乡区域空间规划中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甘肃省若干个县区的发展和规划情况后,在城乡区域空间规划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发展要素难保障

  多数县区内的经济发展结构单一,新型产业发展落后,经济总量偏小且支撑力薄弱。其中,城市以重化工和油煤气产业为主,农村以基础农产品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受到当地土地、金融、环保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投资的意愿不强烈,后续的经济支撑能力不足。

  1.2 规划引领缺失缺位

  由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大多尚未编制完成,甘肃省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也处在试点起步阶段,大多数地区由于缺乏规划的指导和引领,导致城市建设开发无序,乡村发展滞缓,各类市政基础设施有待提升和改进。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天然气入户工程、饮用水保障工程的覆盖面较低。

  1.3 公共服务不均衡

  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极度不均衡,医院、学校、养老院等公共资源多数集中在县城和乡镇。多数县城的城镇化率、公共服务均等化率等指标与小康水平的要求距离较大。

  1.4 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

  由于传统能源行业占比较大,各个县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压力较大。煤炭、石油、化工等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的节能改造工作和监管压力较大。对绿色能源产业,如太阳能光伏、节能材料等产业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应继续对产业结构进行更新。

  2 城乡区域空间规划考虑的主要因素

  2.1 自然条件

  城区和农村的形成直接受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城乡的空间形态呈"带形""放射形""球形""环形"等不同类型。对于城乡区域空间规划而言,河流和资源是规划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周边的土地资源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发展面积和范围、交通网络的构建、工业区的建设等;水资源的配置也决定了工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生态条件

  生态条件是城乡区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条件,生态环境的容量是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般城市坐落于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早期城市可以借助于生态条件发展较快,一旦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在环境恶化后会出现人口外流、产业凋敝的结果。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环境因素也是城乡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2.3 产业规划

  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的升级是城乡区域空间规划的根本性动力,经济水平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城乡区域空间规划的升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早期城乡经济仅依靠农业产品交换来带动,城市只是商品交易和日常必需品交易的地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产业门类,也带动了人口的迁移和大量城市居民区的建设,与此同时大量的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的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所以,城乡区域空间规划要考虑当地特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构建。

  2.4 人口流动

  城乡区域空间规划一般是伴随着大量的人口迁移。城市作为经济的中心,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高、公共设施齐全,所以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较大。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加快了城市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扩展了城市的空间。

  3 城乡区域空间规划的策略

  3.1 基于产业的规划策略

  县区城乡应该从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制定产业规划策略。

  3.1.1 打造绿色工业体系

  按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传统的煤炭、石油等产能过剩行业向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等现代能源转化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工业的高端发展。综合利用煤油气资源,建设大型的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新能源电厂。在城市交通便利和枢纽地区划分化工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园区、工业物流园区、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3.1.2 发展现代农业

  在畜牧业方面,通过引进畜牧龙头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在蔬菜产业方面,建设现代化蔬菜产业园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粮食生产方面,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分别划分高、中、低三种质量等级农田,保证高、中质量农田的面积不变,稳定粮食的总产量,利用低质量农田进行工业开发和厂房建设。

  3.2 生态策略

  城乡区域空间规划是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充分开发生态经济潜力,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具体的规划策略包括:城市规划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或国家森林城市为支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退耕还林、湿地建设、划定天然林保护区等具体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通过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例如:发展野生菌类种植、推广林下经济、打造生态旅游走廊等,获得生态保护的经济效益。依托生态工程,增加植被面积、加大水系保护力度。在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气化,开展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

  3.3 统筹城乡发展

  3.3.1 提升县域主城区服务能力

  以县域主城区为规划核心区域,逐步扩展城区容量,对城区内的棚户区分阶段进行改造,构建城市绿化带和亮化带。在居民区周边规划购物、交通、健身广场、公园等场所和设施,提高县区服务水平,强化县区辐射功能。另外,对县区内的垃圾处理、水电供给、城市卫生进行统一规划,规范县区工程建设。

  3.3.2 推进新型社区及美丽乡村建设

  对农村基本的基础设施进行布局,统一实施农村供水、农村电网改造,统一进行垃圾回收处理站点、路面硬化工程及桥梁建设。推进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展农村宜居房屋建设,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

  4 案例分析

  甲村隶属兰州市A县,与A县人民政府距离约5 km,属于典型的城郊村庄,甲村紧邻高速出入口,交通便利,周边的旅游资源丰富,村庄外有1条小运河,受到高速公路和河流的制约,村庄以向西发展为主。甲村的土地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居民区建设用地、农田、工业用地。

  图1 甲村的土地使用情况

0.png

  4.1 甲村基本地理特征

  甲村地势平坦,河流两边草木茂盛,农作物以大棚蔬菜为主。在村庄南侧有若干食品企业、五金加工企业兴办的厂房和小区。在人文方面,村内有约300年历史的1座祠堂及2座古寺庙。甲村经济条件较好于其他乡村,与周边乡村相比,其产业特点如表1所示。

1.png

  表1 甲村与周边乡村的产业对比表

  通过产业的类型对比,可以得出甲村的优势体现在大棚作物种植,所以可以依托蔬菜和水果种植,发展优势特色花卉种植,建设高品质菜篮子基地,避免被其他地区同质化。

  4.2 甲村区域空间发展规划策略

  4.2.1 产业体系的规划

  根据甲村的优势资源和现状,可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在休闲农业方面,可以依托河流建设垂钓乐园、滨水空间,打造村庄主题民宿和特色餐饮(如图2所示)。

  图2 甲村产业空间规划布局图

2.png

  如图2所示,采摘休闲区利用温室大棚,发展农产品采摘和特色种植产业,树立甲村农产品品牌形象。借用甲村东侧的道路建设休闲骑行观景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开辟生态旅游的新路径。南部的果木、花卉种植区,以果树和花卉为主,根据花期开展花卉主题旅游和农产品购物活动,发展休闲观光业。东、西部农业区集中种植高品质蔬菜和水果,将其打造成为县城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对甲村中部闲置的房屋进行加固和主题改造,塑造有品质的民宿,吸引周边游客体验,带动经济发展。根据小运河文化的主题元素构建运河文化休闲区,方便市民夏季避暑,增强观光旅游的文化体验感。

  4.2.2 乡土文化的传承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充分挖掘甲村祠堂、古寺庙等文化资源以及兰州太平鼓和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建筑文化、历史和民间艺术融为一体,打造文化特色旅游,形成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综合体。在古寺庙附近规划文化传承广场,为文化的传承和各项非物质文化的演出搭建舞台。

  4.2.3 宜居空间的营造

  将原有建筑升级改造成新建建筑,引导建筑风貌的重塑。在力求反映村庄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对房屋的外部墙面进行统一修补并定期维护,可以利用墙面,绘画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故事。

  原有村庄的街巷空间和颜色较为单调,而美化街巷空间,首先应硬化路面,对外立面进行统一的喷涂,街巷道路两侧种植花卉和绿植,提升街巷的观赏性。改造后的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街巷空间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3.png

  4.2.4 滨水空间的设计

  以小运河为主体建设运河文化休闲区,该区域是甲村旅游休闲产业的一个亮点。滨水空间的建设,需要对小运河进行疏通和清理,利用石材构建河道的护坡,河道两侧搭配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营造良好的绿化氛围。路缘石的外侧为观景步道和车行道,方面游客进出,增强滨水景观体验感,小运河的改造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滨水空间的设计

4.png

  5 结语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总结城乡区域空间规划的主要难点和策略,结合甲村的实际情况对其区域空间进行完整规划,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城乡之间更好地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学荣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逻辑理路[J]理论月刊,2017(11)。

  [2]林益生,李春源科学定位集约高效优化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园区[N].闽南日报,2019-07-15(5)。

  [3]康永征薛珂凝从乡村振兴战略看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

  [4]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2.

  [5]吕斌,陈睿实现健康城镇化的空间规划途径[J].城市规划,2006(B11)。

  [6]周庆华杨晓丹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设计探析[J]城市规划学刊,2020(6)。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丁睿.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区域空间规划策略研究[J]. 房地产世界,2021,(12):36-38+5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发展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