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构建适宜甘肃省的群众体育“善治”治理模式,通过合作共治,培育和扶持富有市场活力的社会体育组织,发挥公民在广场健身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三方联动的管理模式,实现甘肃省城市社区广场健身理性发展.
关键词: 甘肃省; 社区; 健身;
Abstract: Constructing a "good governance" model of mass sports suitable for Gansu Province,through cooperation and co-governance,cultivating and supporting social sports organizations with market vitality,giving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citizens in square fitness activities,and realizing the tripartite of government,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citizens The linkage management model realizes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fitness in urban community squares in Gansu Province.
Keyword: Gansu Province; community; fitness;
“善治”属于社会治理的高级形式.“治理”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经常与统治一词交叉使用,主要用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1]“善治”是政治学和公共管理领域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中产生,并在治理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善治”是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优选择,也是政府治理的最高境界.“善治”可以弥补一般治理方式无法解决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使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寻求不同主体之间的最优合作,可以很好地促进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善治”在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最大程度满足公众的需求,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行动,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应用“善治”理论治理广场健身领域,可以达到尊重民众意愿、提高民众能力、发展公平之目的,实现高效用和高效率的政府功能,最大程度满足公民对体育的需要.[2]2019年8月,国务院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体育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广场舞是我国广场健身的主力军,广场舞自身的特点以及健身和社交功能决定了参与人群的特征:主要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这也迎合了中、老年女性的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迅猛发展,广场舞的污名化成为社会舆论影响女性体育参与的典型事例.“广场舞”和广场舞者被接连不断的“扰民”“空间占用”等负面新闻淹没,对广场舞的讨伐日趋严重.[3]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管理缺失,具体表现为健身广场规划不合理,未能充分考虑广场健身者的需求.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的指导和科学管理,自由性、随意性过度.三是广场健身者需求未能得到准确回应,场地不能得到满足,出现健身权利使用越界行为,城市“广场舞”冲突事件较多.改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引入“善治”治理理念刻不容缓.本研究从城市社区广场健身秩序治理的基本内涵和要素为切入点,从广场健身的价值取向、参与者关系、监督评估角度进行研究,构建适宜甘肃省的群众体育“善治”治理模式,实现公共体育利益最大化.
1 、甘肃省城市社区广场健身失序现象
对甘肃省14个市(州)健身广场的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市(州)以民间自发形成的活动形式为主,由参与者自主提供技术和指导服务为主,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方面支持很少,基本是被动回应民众需要.广场健身秩序失序现象凸显,广场健身的权责在政府、市场、公民间表现得较为混乱.具体表现为资源输入方式简单粗犷,供非所需,需求供给失衡;资源不能很好地适合市场发展,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培育;投入主要以修建场馆为主,在人力资源、软件资源输入方面重视不够;资源输入有偏差,出现关系失灵,资源浪费现象,影响政府的监管.[4]
2、 甘肃省城市社区广场健身“善治”实现的途径
2.1 、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地方政府与体育行政部门是群众体育发展中的责任主体,在群众体育发展中扮演着管理者角色.政府要发挥高效率功能,既要尊重民众意愿,满足民众体育健身需求,又要适度行政调控,改变传统治理方式.体育行政部门要引入“善治”理念,以服务为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行政管理向适度支持转变,从被动回应向良好服务转变,实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协同共治的形态,实现群众体育利益最大化.[7]
2.2 、积极培育高效民间体育组织
培育高效的民间体育组织可以促进政府实现“善治”治理模式.优秀的民间体育组织可以承担群众体育领域中的公共事务,与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合作,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把社会体育组织培育成为公民自主参与和自我管理的公共体育事务实践主体,以此来实现对公民健身的多元治理,满足公民对体健身的需求.政府与体育管理部门轻行政化,注重与公民合作,在落实相关制度、政策时,要结合公民的体育需求,从公民健身的实际出发,与公民合作共管,扶持和培育民间体育组织,推进广场健身的有序发展,此为“善治”的关键.[8]
2.3 、明确政府、社会体育组织、公民的权责
政府通过对人力和财力的合理化规划和统筹安排,满足公民健身所需的基本条件,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引导和扶持广场健身的良性发展,与社会、市场协调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
公民在参与体育健身过程中应该与政府、社会组织保持共同参与共管共治,实现“善治”治理模式.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有利于提高广场健身的效率,培养公民体育健身权益意识.在广场健身中充分发挥公民作为权利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和体育资源配置方面的不足,促进群众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9]
具有市场活力的体育组织有专业性和灵活性,可以弥补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缺陷甚至失灵现状.社会体育组织应起到协调政府和公民的作用,有效改变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改善了公民的参与模式,促进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传统体育管理模式到“善治”模式转变的必要途径.
2.4、 建立合作共治、双向互动的政-民双边关系
实现政府-市场-公民合作共治、互助互动的共同管理群众广场健身的新格局,实现甘肃省城市社区广场健身有序发展.改善群众体育治理体系,提高群众体育治理能力,推动甘肃省群众体育的良性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政府层面的治理表现为场馆设施的建设、体育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社会体育辅导员培训、举办群众性赛事等.政府的参与与市场、公民自发健身活动之间应加强沟通、引导和深度融合,准确回应公民健身需求.
2.5、 建立“善治”的联合监督机制
广场健身的有序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社会体育组织、公民参与共治的联合监督机制,分级、分类监管资金、场地器材、组织机构等,对损害群众体育利益的行为及当事人实现问责和追责,形成对公权力的约束机制,促进广场健身公众参与度.建立广场体育健身的社会效益评价机制,对广场体育健身实行绩效评估,为健身的良性发展建立保障机制.
3 、结论
多元“善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开放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政府主动提供各类服务,提供充足的场地设施,为广场健身的有序进行培养必备的专业人才,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5]其次,转变管理观念,从一元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第三,培育和扶持典型的富有市场活力的社会体育组织,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6]第四,公民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在广场健身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三方联动的管理模式.多元互动的“善治”模式需要政府、社会体育组织、公民之间保持权责清晰,减少行政管理,加强服务意识,激发社会组织的能动性,激活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序推进甘肃省城市社区广场健身,助力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
[2] 哈斯·曼德,穆罕默德·阿斯夫.“善治”:以民众为中心的治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73.
[3] 张韬磊,吴燕丹.我国女性体育参与的文化解读与时代特征,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4):22-25.
[4] 唐文玉.合作治理—权威型合作与民主型合作[J].武汉大学学报,2011(6):60-65.
[5] 唐晓辉.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9):388-389.
[6] 姚彬彬,孙鹏.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3.
[7] 王振涛,陈令伟,刘凯.山东省体育资源配置调查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2):18-20.
[8] 张宏伟.城乡体育公共服务演进发展的多维理论范式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5):22-23.
[9] 姚玫玫,袁维海.社会治理新格局下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构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6):11-12.
作为就地城镇化模式之产物的“村改居”, 虽然已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广泛实践, “村改居”社区原村民2基本上获得了城镇户口, 然而原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 村民的市民化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都在迫切地寻找通往现代化的通道,改善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状况,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新经济生活秩序的优选策略。由于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社区建设也呈现梯度特征:东部农村社区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在...
铜陵素有铜都之美誉,名闻海内。1956年建市,下辖铜陵县、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74万。上个世纪80年代一场醒来吧,铜陵!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使这个美丽而古老的铜都新城,成为八百里皖江创新...
除了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区的定位与职能外,尚需要从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大灾害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入手。...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在城市社会中还享受不到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出台...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来的一个时代命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社区服务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社区服务起源于西方,最初,社区服务作为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福利的一种形式,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方式。...
新世纪以来,我国行政体制中的压力型政治和目标责任制加强了自上而下的指标考核的双重化倾向除了在社会生活日常管理层面以数字化治理的方式建立起国家和基层社会之间的关系纽带之外,社会稳定指标的强化使得群众上访、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等诸多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我们对社区共同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是邻里相扶,守望相助.而现在社会急剧的变迁,在现代文明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双重快速发展,每个居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邻里关系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居住满意度是居民对所居住的住房和社区宜居性的综合评价,是居民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作为一个内涵相对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居住满意度既与住房条件、社区硬件设施等客观条件息息相关,同时也体现了住户的住房期待与需求,受到诸如收入、年龄等个体因素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