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城市规划是自古已有的学问,古代中国和西方都有许多关于城市规划的精彩论述.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基础主要来自于四方面内容:1)思想基础是 19 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2)最早关于城市规划的立法实践是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3)最早的城市规划社会实践是1853 年的巴黎改建和 19 世纪中后期的“公司城”建设,其中巴黎改建是政府改建城市的实践活动,“公司城”建设是资本家为改善工人居住条件的实践活动;4)技术实践是 19 世纪初期的“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运动”是美化城市景观和城市空间的实践活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自产生以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雅典宪章》阶段和《马丘比丘宪章阶段》。《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城市功能分区理论;《马丘比丘宪章》则是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的总结:强调了城市与人的关系,认为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和动态系统.而当今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诞生于英国.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最早始于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从城市规划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城市规划学科主要脱胎于建筑学,也有部分来源于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我们熟悉的《雅典宪章》就是在现代建筑运动中产生的国际建协制定的。
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开设课程主要有: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道路与交通等.从知识覆盖面上来看,基本上满足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范畴,但各学科知识联系松散,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在实践范畴,缺乏管理学与法学方面的知识。中国的注册规划师考试大纲基本上含盖了所有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但没有就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相应的概念.现代城市规划虽然主要起源于建筑学,但不同于建筑设计基本上是少数几个人独立的创作,城市规划是一项集体协同合作的工作.笔者从城市规划工作的实践中,总结提出“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这一概念。所谓知识体系就是所有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逻辑清晰的体系.“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是城市规划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并要求从事城市规划的人员从宏观上把握自己的工作处在城市规划学科哪个部分,从而熟练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城市规划的具体工作.这无论是对于个人工作还是对于城市规划这项集体协同合作的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1 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
首先,笔者把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分为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理论体系含盖所有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知识,实践体系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知识体系。
2 理论体系
在理论体系中,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的第一理论渊源应该是城市地理学。地理学属于地球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不同,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综合学科。城市地理学就是研究城市地理的综合学科,城市地理学含盖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地理现象。其中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基本研究对象,城市化包含:有形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和意识上的城市化。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城市地理学主要理论着重于研究城市形态变迁和其内在本质关系的联系,往往从城市形态学入手,通过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寻找城市现象的内在关系.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城市形态的的设计,任何设计必须符合其内在规律,才能展示其持久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马丘比丘宪章》确认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与人密切相关.城市规划或者说城市形态的设计最终逃不开两个问题:土地利用和交通组织。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技术基础就是建筑学和交通科学(或说交通工程学)。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应用学科,它以人文艺术为其根基,寻求解决建筑设计和相关工程技术的问题。建筑学的修养可以解决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其哲学基础是美学;交通科学目前没有明确的概念,在中国的学科分类中,交通工程学属于道路工程学范畴,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国外对交通工程学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其中以澳大利亚教授布伦敦的定义最广为接受:交通工程学是关于交通和出行的计测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发生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为使人、物安全而有效地移动,将此学科的知识用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交通科学的哲学基础是数学,往往通过大量理论模型和数据支撑预测城市交通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的简陋,交通流的发生可以忽略不计,城市规划基本上属于美学范畴。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流的发生已不可忽视,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对象。实际上,解决好交通组织和土地利用问题,就是解决力与美的平衡问题,可以说,现今城市规划已经走出美学范畴,成为一门综合学问.
如前所述,城市化现象是当今最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解决土地利用和交通组织这两大问题也必然涉及到社会科学,其中主要是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经济学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和交通都是稀缺资源,城市经济学主要就是研究土地和交通的供给和需求问题。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促使社会的良性运行。城市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如人口问题、就业问题、贫穷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城市社会学还研究如何通过城市规划这种公共政策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的学科,可以说只有将人与城市的关系研究透彻,才能通过解决土地和交通两大技术问题,在城市规划中展示城市的生命力,践行《马丘比丘宪章》的精神.
最后,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规划也必然要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学科实际上是与地理学同出于地球科学。可以说,这也是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源头之一,只不过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强调现实的操作性。
以上是笔者介绍的“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当中的理论体系。只有理论体系完整,才能导致实践体系的完整.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体系中主要涉及三个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工作体系。
3 实践体系
法律体系是城市规划实践的核心和保障,主要涉及法学。法学内容广阔,城市规划管理以城乡规划法为主干法,纵向配以其它从属法律、法规、规范,横向涉及其它相关法律.协调的法律关系以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为主;管理体系是城市规划实践的行动层面,主要涉及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目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合理组织人、财产、物的配置;工作体系是城市规划实践的直接工作层面,主要涉及各种具体的工作,就其知识面来讲,琐碎但庞杂。在中国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工作体系主要是指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内容涉及如何落实规划、规划行政许可、规划行政检查、违章项目查处等内容。
4 结语
以上是笔者就“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对这个知识体系的理解,城市规划的从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扩充必要的知识,但又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的运用范畴。希望这个知识体系结构有助于从事城市规划的工作人员理解城市规划工作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张文奇.城市规划相关知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尹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4]徐击谦,陈学武.交通工程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5]郝之颖.城市规划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文章从城市管理体制分割背景、学科分化背景、学科交叉融合背景3个方面对一些城市概念进行了讨论与辨析,并示例说明了若干尚欠规范的城市概念。...
从20世纪开始,世界城市群理论研究就已经受到研究者和规划实践者的关注。对于城市群或与之类似的发展模式,学界的研究层出不穷。在这些研究中,对城市群的指称不一,如集合城市、组合城市、城市群区域、大都市带、都市圈、城市地带、城市区域等;其形式和意...
现代化或者现代性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人文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论及当下问题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要谈起现代化或者现代性的问题。社会学家金耀基先生是以天下为己任,怀着满腔热情关注现代化的一位着名学者。他独辟蹊径,采用社会学的...
0引言20世纪后期开始,微观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给了宏观生命现象全新的解释。这也直接引起了哲学认知领域的变革,并逐渐引起科学各个领域认知思想的变化。在城市研究方面,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和生命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如它们都具有复杂、自组织、主体...
如果说城市社会问题是触发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引擎,那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困境与挑战也将成为中国地域政策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城镇化过程中,空间变迁所引发的拆迁纠纷、熟人社区的瓦解、居住的空间分异、消费的道德难题等等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亟需相关城市社...
一、关于系统科学.1.撇开现代科学技术,工程实践,社会活动中所出现的具有系统意义的各种问题中所涉及的具体领域的特殊性质,即不考虑这些问题所包含的特有的物理意义、生物意义、心理意义或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等,在纯粹系统意义(把对象仅仅作为系统来考虑和审...
介绍国外以美国休斯顿地区为代表的四个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分析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最终提出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应向何处发展。...
一、为什么要研究城市场景纵贯社会理论的历史,解释城市发展的思维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从生产的观点来研究消费与居住,二是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分析工作与就业.这两种理论视角及其所形成的理论对工业社会的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代表学者有亚当斯密(Adam...
一、问题提出与理论准备在社会变革时期,许多学者都在试图寻找新的概念来理解传统社会如何向现代社会转型。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用共同体的概念描述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群体,主要包括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等几种基本形式。他用共同体的概念来与...
社会学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舶来品,是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实际上,社会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理论、思想、方法引入中国的,更是作为一种学术制度而引入。它不仅带来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变革,更触动并引发了中国社会正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