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社会的日渐逼近,养老问题正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创造温馨宜人的养老环境,不仅是打造践行养老敬老文化载体的需要,也是退休员工与小区业主的共同心愿。如何在履行物业管理和小区建设责任中助力良好养老环境建设,发挥物管企业的优势和所长,是我们应当未雨绸缪,及早准备,认真交出的一张答卷。
一、应对老年化社会挑战,物管企业要展示更大作为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25%至30%,就进入老年化社会。而在我国,由于计生国策已施行三十多年,计生效应凸显,尤其在城市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都为独生子女,一对夫妻抚养四位老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以我公司的主营业务服务对象茂名石化为例。目前该大企业六十岁以上退休职工约1.5万人,而在岗职工只有9000多人,按照企业改革方案,至2015年和2017年,在岗职工将缩减至8000人和6000人,退休与在岗人员比例将达到2:1。如何让退休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不仅事关退休群体的切身利益,也与企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石化员工包括退休职工,大都居住在由企业建设的小区里,这是石化行业的一大特点,也对物管企业打造敬老养老平台提出更高要求。尽管进入21世纪后实行住房商品化,一些职工在外购买了商品房,但大部份仍居住在自己的小区,尤其是退休职工更是不愿离开自己生活大半辈子的企业小区,这既是石化情结的体现,也是养老诉求的需要。从茂名石化来看,目前在职员工七成、退休员工八成以上仍居住我们公司管理的石化小区。因此,把石化小区建设好,为退休职工创造良好养老环境,是践行敬老文化,助力和谐社会建设的最迫切、最现实、最可行路径,因此物管企业应当在这方面展示更大作为。
打造宜居社区生活环境,既要搞好硬件建设,完善起居生活设施,创造敬老氛围,更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凡事以德为先成为公序良俗,成为向善的人文环境,使尊老敬老成为石化社区文化的核心之一。
“善,德之建也。”心怀善念,顾人及己,是社会伦理的核心,也是打造宜居小区改善养老条件的根基。小区是城市的细胞,尤其石化职工和退休职工大部份都居住在一个个小区内,小区的宜居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特别是退休职工幸福指数的高低起落。按照社会学家的说法,目前我们已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生人社会”。离开农耕时代“鸡犬相闻”的村庄,离开计划经济时期包办一切的单位,由曾经的“单位人”变成“社区人”,都面临着一个适应时势和环境变化,与人和谐相处的问题。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居民共同价值,政府机构、相关企业、物管公司和小区居民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社区和养老乐园。
二、建设文明和谐小区,是营造良好养老环境的核心
营造温馨和谐养老环境,使数万退休职工和家属安居乐业,使石化生产经营的“大后方”平稳安全,是我们物业管理企业义不容辞的担当。为此,我们对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推诿,敢于接受挑战,善于化解矛盾,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围绕建设文明和谐小区这一核心推进养老环境建设。
打造安全小区。安全是小区居民的第一位要求,也是退休老人最为看重的。我们近几年在茂名石化支持下,完善安保设施建设,实施小区封闭式管理和实时电子监控,增强了老人们的安全感。同时,小区的安全不仅有赖于物业保安部门的严格管理、安保力量的健全有效,更得益于居民的道德感与爱心。一个人心冷漠的社区必然缺乏安全感。在一些小区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偷窃者进行搬家式的盗窃,邻居居然视而不见。其实,关心他人也是关心自己,小区治安好大家得益,否则就会导致集体沦陷人人自危的境况。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的一些石化小区多年零发案,并非只靠建高墙和装防盗网,而是居民自觉以小区为家,以关心邻里为美德,相互照应,守望相助,使犯事者无隙可乘。因此,退休职工在维持小区安全上发挥作用既有利于小区安宁也能发挥余热,得到心灵慰藉,应当大力倡导。
营造文明社区。一个宜居小区要有优美舒适的公共环境和有利于居民交流沟通的活动平台,使小区居民在交往中将淳朴的传统道德升华为良好的睦邻文化和文明习惯。尤其是退休职工具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让他们有交流沟通的平台,对退休职工保持健康心态和增进相互交往尤为重要。文化设施建设与文明习惯养成是个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过程。我们管理的小区里大多建有宣传栏、图书馆、健身点之类的文体休闲设施,定期组织社区文体联谊活动,对居民特别是退休长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锻炼身心,增进相互的认识和了解,密切邻里人际关系不仅大有裨益,而且有助于培育居民的公共意识,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减少乃至杜绝违规放养家禽、深夜喧哗扰民等不文明行为,使凡事以德为先成为全体居民自觉遵循的公序良俗,为打造温馨养老环境注入更多正能量。
构建和谐家园。一个温馨小区是居民的精神家园,也是退休人员向往的养老乐园。近年来,我们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平安铃”,结对帮助等活动,为老人办实事解忧难,营造了和谐相助气氛。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居民间的以诚待人,传递爱心,是建设和谐小区的精神基础。最近,石化小区一位年过七旬的独居老人身体不适,被定期上门探访的志愿者及时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心脏病前兆,于是做了手术化险为夷。象这种充满爱心的事情,在小区里俯拾皆是。其实,社区里的志愿者并非都是年轻人,组织起来结对探访的大都是退休老年人,只不过相对年轻的探望年纪大点的,身体好点的帮助年老体弱的,这种真诚和关爱令人动容。正是这种关心他人的善意和美好道德的坚守,使社区处处洋溢着“厚于德”的氛围,使养老环境变得更温暖。
三、改进创新公共服务,为退休老人提供周到良好服务
营造良好养老环境,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投入。尤其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创新公共服务,为退休老人提供符合他们心愿的服务,是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必须交出的答卷。这就要求政府的街道居委机构、公正的社区服务机构和物管公司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服务合力。
首先,培育公仆意识,增强服务老人的主动性。服务退休老人的热忱和主动,论到底是来自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只有处处为老人着想,想方设法改善服务,尤其是根据老人的特点量身定制“专项”服务,才能赢得良心。在茂名石化支持下,我们公司从照顾老人出发,在部分住宅楼增设了不锈钢护栏、设置供老人活动的户外锻炼器械和供老人休息的椅子等,投入不多,收效大,老人对此十分满意。相反,现在一些公共服务上的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说到底是公仆精神的缺失。如某单位通知辖区内申请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人,必须持资料在两天内到该处现场审查,过期不候,结果每天几百名老人在大热天排队几个小时还不一定轮得上。一位苦不堪言的老人提出是否改进受理申请的办法,而办事人员一脸不屑地回答:“你不想排队就别拿这个钱。”为什么体现政府关怀的好事没办好呢?这就是我们一些服务人员“给你奖励金是对你的恩赐,让你咋办就咋办”的恩赐意识在作怪。这与中央领导提出的“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改进公共服务必须首先以公仆意识取代恩赐意识,这样才会处处主动为民众着想,公共服务与老人的需求才能找到更多契合点。
其次,要有人文情怀,给退休人员送去更多温暖。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要求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以炽热的为民情怀履职尽责,而不能对民众冷若冰霜,只为自己方便不管民众麻烦。其实,只要有一颗热诚为民的心,就会想出既履行了职责又方便民众的办法,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譬如,茂名石化建立对退休职工的定期探访制度,尤其是对独居的退休老人由志愿者定人定时探访联系,不仅常常给他们送温馨关爱,也利用这些机会协助有关部门办理了社保年审之类的事情,这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更受长者欢迎。我们公司长期以来,由工会组织对退休老人的探访,及时为他们解决了大病诊治、生活困难等问题一百多项,还建立了退休企业补贴制度,受到退休职工广泛好评。
第三,提高服务效率,更多为退休老人着想。公共服务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也得讲究成本和效率。就拿社保、计生、民政等部门每年进行的生存证明审查来讲,管理部门各自行政,不仅使一些老人不胜其烦,政府相关部门也牵扯和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如果能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户籍信息一旦变动,各部门都能及时掌握,不仅减少大量重复劳动,而且公务人员也可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深入一线和基层,为民众特别是长者多办些解难题送温暖的实事,增强民众的幸福感。我们公司在改进物业管理服务中,注重针对老人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一些保安主动关心独居老人,一些管理人员参与为退休人员修缮室内设施等,而且对老人提出的要求,都在规定时效内答复处理,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完善了服务。
建设和谐文明养老环境,是政府、企业与退休老人的共同愿望,也是践行尊老敬老文化的善政之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花在一个个生活小区绽放,让每位退休老人都得到优质服务,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快乐,这一愿景并不遥远,或许就在我们身边。
我国也针对物业管理制定相应的物业管理法, 其法律成立的根本是为了加强物业服务标准, 进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通过结合物业管理现状对其转变物业管理观念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研究发现,减少房屋渗漏、开裂现象发生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开发商的质量质检,严禁施工人员偷工减料;施工单位在各个工艺关键的严格掌握;业主的合理使用...
一、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物业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油田是典型的独立工矿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立的、完善的生活后勤服务系统,油田物业管理是从依附于企业的生活服务系统转...
目前较多住宅小区均未成立业主委员会,且小区业主已入住多年,在广大业主不知情的情形下,建设单位与物业公司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否成立?若合同中确定的物业收费标准未严格按照程序制定,是否会影响到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效力?笔者谨以一起物业服务合...
在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自2014年以来,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引人注目,我国的经济增速、经济结构、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