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

来源:就业与保障 作者:王璐1全贞珍2
发布于:2022-08-27 共5345字

  摘要:为了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文章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通过研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就业概况,总结旅游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培训战略,以更好地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旅游管理;发展机制;就业现状;职业技能;

  尽管旅游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仍然存在着供给过剩的问题,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越来越差。为了改善这种就业困难状况,下文根据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就业培训战略措施。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概况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从三年来各地区的年度就业率及各地区的就业情况来看,旅游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特征。

  (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波动较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其他专业稳定性较低。大学毕业生招聘活动从线下交流变成了线上交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时空的制约。尽管网上就业平台24365、国家就业计划等网络就业平台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工作的需要。但因旅游行业受到冲击,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效率无法得到保障[1]。

  (二)毕业生就业比例逐年下降

  旅游管理类本科学生的职业选择意愿不明确。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多的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没有计划进入这一领域。许多学生在带薪实习与本科实习中亲身体验了导游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后,无法适应旅游服务业的工作要求。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旅游业从业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低下,在社会上很难被认同,因此选择转行。

旅游管理专业

  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深入访谈,从社会因素、个人抉择、高校引导、家庭影响和意愿单位等五个角度进行了研究。选取湖南外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215名统招本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是2020年3月10日~6月10日。共发放问卷190份,有效填写问卷130份。

  (一)预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自我认可”。从社会影响因素、个人择业因素、高校引导因素、家庭因素和目标单位因素等方面来看,对大学生择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个人抉择因素,包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及能否适应社会和公司需要。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全面的认知和信心,导致他们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合理、客观地确定自己的薪资和福利,而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缺乏清晰的规划。从实证结果来看,就业预期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这与旅游专业的实用性密切相关。

  (二)性别对就业预期的影响

  在旅游行业中,女生的就业意愿明显高于男生。一方面,这是因为男生在工作上的满足感要高于女生;另一方面,旅游行业给男性导游的薪水低于其期望值,使得男性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数更少。

  (三)职业技能对就业预期的影响

  专业知识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就业情况有明显的影响,且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越高,职业认同感越强,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倾向越强。

  (四)职业选择以酒店为主

  调查发现,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酒店业是最受旅游专业毕业生欢迎的行业,而旅馆业是旅游行业的重要就业方向。继酒店之后,旅游业主管部门紧随其后。究其原因,旅游行业相对酒店等行业而言,人才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另外,由于景区远离市区,管理水平一般不高,因此许多学生不愿前往求职。

  (五)与实际的薪资相比期望过高

  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期望薪资在2000元起步。然而,现在的旅游行业工作的就职薪资是1000元~1500元,远远低于大部分人的期望,这必然会造成旅游行业的高离职率。再加上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门槛低、技术附加值低,导致我国旅游行业的就业规模过大、就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培训战略

  要想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把握好人才培养的关键与难点,在指导和鼓励大学生的同时,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从而使其获得成功。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投资和扶持,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教育教学方针,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推进教育人才的持续发展[2]。

  (一)要培养大学生的求职欲望,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就业取向

  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就业意愿,并积极发掘其行业潜能。确保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更有信心、更有效率、更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校应加强与优秀企业的合作,深入了解旅游管理教育的教学需求及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旅游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和就业动力,并能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让学员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价值,并努力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真正地实现求职自主选择。

  在合理引导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就业取向,如院校安排学生去做一些有益于未来就业的相关社会实习,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习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培养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观念。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参加相关社会就业实习、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社会的主流就业思想,同时也能够全方位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方向及国家倡导的就业思想。

  (二)制定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学生就职前心理干预、辅导

  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学生有效就业的关键,院校应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中心,解答学生在培养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存有的疑惑,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如果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际的就业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向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寻求帮助。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前,应帮助其树立健康的职业心理,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负面职前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干预或辅导。比如: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自我评价不高、自信低的心理状况;还有的学生不善交往、进取意识淡薄等,教师应根据不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三)要对专业课程进行仔细规划,完善相对应的实践教育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以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首先,高校应根据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培训方案,为旅游行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平衡业界的需求、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宏观上来说,要正确认识旅游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旅游教育的独立性,又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从学科专业建设的视角,界定了课程设置,确保了课程的全面覆盖。根据旅游企业经营现状,结合旅游企业经营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的培训策略和目标,以保证其在旅游管理领域的发展。学生的综合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充实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的大学院校应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完成一系列职业相关实践项目的训练,来提升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能够拥有的就业能力。而且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创业是一种更好的就业,这样更加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四)实施教育实习新方法

  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主动测试,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难以获得较好的工作。为此,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创新实践性教学策略,构建实践性教学平台,以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教育资源。

  (五)建设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学生是院校存在的基础,而教师就是学生存在的基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源泉就是教师。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教育教学及学生就业培养内容的相关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技能、技术和教学能力;高校要严格落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是否提升,给予教师一定的奖惩机制,以激励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热情;高校还要有自己的教师资质要求和考核标准。

  (六)建立学生自我能力评价平台

  旅游管理学生的“自我能力”分为职业素质和非职业素质两个层次。对职业技能的考核,一方面要积极地介绍相关的证书、等级考试,使学员在考试时,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肯定;另一方面,应改革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设置有标准、有等级的专业能力等级考试,使学员在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后,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在非专业技能方面,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竞赛,并在各场合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此来获得大众的认同。在构建学生自我能力评价平台时,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起到辅助的作用,并逐渐引导学生对自身能力形成认同和肯定。

  (七)优化毕业生就业环境

  除了教育之外,政府还应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让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能够找到工作。政府、旅游有关单位、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适时发布行业就业指标,为高校调整管理费用规模提供参考。要规范劳动市场,加强劳动监察,杜绝各类不合理竞争,维护劳动市场,促进就业公正。建立公平劳动法律,消除“代际效应”,促进就业。建立健全保障劳动者就业的社会保障网络,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

  1. 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发展,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要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产业的现代化和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高校毕业生到私营企业工作。例如:公司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指标,招收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可获得政府的金融、税收补贴、贷款、政府担保或利息回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来拓展城镇和乡村社会服务机构岗位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奖励、部分发放工资、购买社会保险等方式,鼓励农村专业机构吸纳大学生。

  2. 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切实履行办学自主性,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在旅游管理人才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调整高校的规模,使其达到供需均衡。企业对大学旅游管理系的毕业生不要抱有过高的期待。从客观上讲,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能力、实践经验的欠缺,使他们难以适应雇主的需要。高校要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时地进行课程设置的灵活调整。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增设专业学时、实验等;引进紧缺的师资力量,对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改革。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社会资本,形成国家、民间、国家资本、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3. 要改善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市场环境。

  应改变社会观念,在社会上树立人民对旅游管理从业人员的尊敬:一是要利用媒体和其他方式,建立一个尊重劳动的社会舆论氛围,改变人们对服务工作的轻视;二是要让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定期举办旅游技术竞赛,使公众了解到旅游技术的内涵,并逐渐形成对旅游服务的尊重;三是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转变服务不用花钱的观念,让社会逐渐肯定旅游的无形价值和实物货币的交易;四是要健全旅游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其中包括一线旅游工作人员的升迁空间、升迁后的社会认同;为了规范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与模式,必须逐步改变目前“一千所高校、一千种培训模式”的混乱状况,使旅游业内的专业人员能够在国内外旅游行业中进行无障碍地交流与发展。

  综上所述,要让大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培养他们的主动性。要重视旅游教育的教学状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自由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等因素。建议高等学校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沿,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地把握市场需要,在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转变传统的培训战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未来所处的不同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服务质量,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良性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谋取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尹倩.高校毕业生分类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3):175-176.
  [2] 孙静宇,陈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口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1):131-136.

作者单位:1.湖南外贸职业学院2.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王璐,全贞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J].就业与保障,2022(07):112-11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