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邵阳市旅游业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研究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作者:肖炜
发布于:2014-08-07 共3509字
论文摘要

  在经济欠发达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作用强等优势,这些地区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以期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邵阳经济欠发达,但旅游资丰富,在湖南省内仅次于张家界和长沙,居全省第三位。所辖县市内现有 4 个国家 A 级景区,3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 个国家地质公园、1 个世界自然遗产,2 个国家森林公园,大小景区 300景点余个,资源品类齐、品位高、数量多,为邵阳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邵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回顾

  邵阳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也一直不快。从 20 世纪 80年代至今,邵阳市旅游业历经了悄然孕育阶段、初始阶段、持续发展阶段、新时期等四个阶段。

  1.孕育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邵阳武冈古城云山因生物资源蕴含丰富被湖南省政府于 1982 年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但一直到 1992 年,国家林业部才在林场基础上批准建立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同年 3 月 3 日崀山天然公园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第二年崀山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这一时期因景区内基础设施太差,周边的居民只是出于对自然风光向往和对云山道教文化的朝圣而通过崎岖的小路前往进行观光,虽然这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但为后来邵阳旅游业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初始阶段(1994—2001 年)

  2001 年崀山又被国土资源部审定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以邵阳市九县三区的周末周边休闲游开始慢慢形成,但是这一阶段的旅游活动并未成熟,只是起步阶段。游客多为景区周边的居民,一般是一些自发性的周末休闲游。到了2000 年 3 月邵阳市第一家旅游社———邵阳宏达旅行社成立,邵阳市的旅游行业才逐渐发展起来,旅游业逐步规范化,形成了有组织性的大众活动,2000 年 10 月 28 日至 31 日邵阳市还举办了第一届崀山旅游节,游客多达 20 多万人。来邵阳游客人数比往年增长 40%,揭开了邵阳旅游服务业的新幕。

  3.持续发展阶段(2002—2007 年)

  2002 年崀山被国务院审定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邵阳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开始逐步重视起来,2002 年编制了《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年成立了“邵阳市旅游协会”,在旅游企业、市场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设了“桥梁”。并参加了首届湖南旅游节。2005 年,邵阳市与桂林市正式签署《桂邵旅游合作协议》;同年叶文智麾下的湖南崀山龙凤旅游公司以 7.6 个亿接管了崀山风景名胜区,景区管理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市旅游局与武冈市政府成功举办“中国旅游策划万里行武冈峰会暨武冈旅游发展论坛”,协助城步苗族自治县举办首届“亚华乳业南山杯”中国·城步全国风筝精英赛;邵阳市市旅游局组团参加湖南旅游节暨首届中国旅游精品博览会、珠洽会等,邵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一步加强,进入邵阳地区进行旅游的国内游客数量上有了可观的增长。200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391.2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3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13.8%和 27.2%。2007 年武冈云山和隆回高洲温泉被批准为 3A 级旅游景区,继续推进旅游业发展政府主导战略。《邵阳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邵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把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培育。全市继续举办举办崀山旅游节、苗族姑娘节,并且与桂林、张家界携手开展旅游热线服务,使邵阳成为连接广西桂林、湖南张家界的“接点”和“纽带”。据邵阳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2 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8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6.6 亿元,到了 2007 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43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29 亿元,比 2002 年将近翻了五番。

  这时期,应该说是邵阳旅游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发展迅速。旅游客源地也由原来的湖南省内扩展到全国。市旅游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也开始总加大了投资力度和宣传的力度,旅游形式呈现多样化。

  4.新时期(2008 年—)

  2008 年元月 8 日崀山龙凤公司退出崀山经营权,6 月 1日,邵阳市新宁县人民政府全额出资成立国有独资公司—湖南崀山恒源国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新宁县确立“旅游立县”战略,启动中国旅游强县创建工作。邵阳市政府认识到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积极营销宣传,参加全国各地的旅游展销会和博览会,加大了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外资,11 月初在广州举办了旅游招商洽谈会,引资 11.1 亿元,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 年,邵阳市接待国内旅游者 473 万人次,比2005 年增长 37.6%,年均增长 11.2%;实现旅游收入 32.48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70.1%,年均增长 19.4%;2008 年全市旅游星级宾馆已达 33 家,其中四星两家,三星级 6 家;旅行社25 家,其中国际社 3 家,国内社 22 家;等级旅游区 4 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3 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1 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 2 万余人。随着 2010 新宁崀山被评为国家级 4A 景区以及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邵阳获得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崀山申遗的成功标志着邵阳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邵阳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机会与挑战并存,邵阳的多个景点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并且运行,多条跨市旅游线路开始基本形成,旅游产品开始多样化,客源地开始从以本省为主转移为国内为主。新时期邵阳市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邵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985 年之前,邵阳的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邵阳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逐步形成和呈现了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方向,文化主题为特色,乡村旅游为补充的旅游格局。回顾邵阳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审视邵阳旅游发展的现状,我们发现有如下特点:

  1.政府主导力不够强,发展目标不明确

  2002 年,邵阳市旅游业持续发展之初,确定了邵阳旅游的发展思路为“以崀山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打造崀山品牌、创建旅游大市、培育新兴支柱产业”,至 2004 年,邵阳市旅游业战略目标转变为“建设旅游支柱产业”,2007 年,旅游业的战略目标成为“建立旅游大市、旅游强市”,2009 年,邵阳市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把发展的思路定位为“以市区为中心,以崀山为龙头、坚持“三个结合”,突出六个重点,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由此可以看出,邵阳市对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把握不够,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其次市县都没有设立专项旅游发展资金,要资金全靠向上面跑,基本没有出台支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不精,旅游资源的整合依然不够

  邵阳旅游资源丰富度在全省排名第三,但是邵阳市目前景区开发经营分散,点多面广,规划性不强,重复建设多的局面确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开拓市场等方面单兵作战,分散经营,互动性、互补性差。邵阳市旅游具有生态、红色、人文资源的多样性,但未能很好将各自特色统筹规划到旅游总体形象之中。难以体现邵阳旅游业的整体形象,不利于提高旅游规模效益。我们有旅游资源精品却因为交通等问题形不成精品线路。

  3.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一是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比如周敦颐老先生的《爱莲说》名扬天下,古遗迹在邵阳,而且在市政府内,但是那个“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池就是找不到,一些生态景区有点看头、没有说头,文化景区有点说头、没多少看头,可参与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二是旅游产品类型过于单一,基本是以观光为主,旅游产业链条短,各环节衔接松散。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游客享受不到成熟旅游景点的“白天看景点、途中有购物、晚上观演出”的“一条龙”服务,而是“白天看山看庙,晚上睡觉”,没有或很少有旅游六环节中的“购”和“娱”,综合效益上不去。

  4.旅游收入增长缓慢,客源主要以国内甚至省内为主,游客停留时间短

  2004 年,全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324.2 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 17.86 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 234 人,国际旅游收入 6.13 万美元,其中过夜旅游者 191.43 万人次,约占整个旅游人次的 3/5。经过四年的发展,2008 年国内外游客 473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 32.48 亿元,入境旅游者不升反降,只有 187 人,国际旅游收入 5.69 万美元,其中过夜旅游者288.53 万人次,依然约占整个旅游人次的 3/5。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邵阳市的旅游客源依然以国内和省内为主,景区品牌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影响力,同时过夜旅游者比例不高,游客停留时间短,导致旅游收入增长缓慢。

  就目前而言,邵阳经济相对落后,旅游业总体水平低于湖南省其他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没有树立,旅游影响力相对较低。邵阳市的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始阶段。

  参考文献:
  [1] 莫晓红.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 周玉翠.欠发达地区社区旅游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3).
  [3] 邵阳统计外网.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