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威海地区循环农业现行模式的不足与对策

来源:烟台大学 作者:张煜琳
发布于:2019-11-26 共8928字
  摘 要
  
  农业经济作为我国三大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我国农村可利用土地量持续递减,逐年逼近国家十八亿土地红线,农业土地资源投入量的逐年递减。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象,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参与者大多只顾眼前利益,对地下水过度开采,多农作物滥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农业发展必须立足长远,探寻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海市是胶东半岛地区着名的农业大省,威海市现面临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发展循环农业成为威海市的克服经济发展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威海地区循环农业现行模式的不足与对策
  
  本文以循环经济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经济三大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查阅资料等形式研究了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以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国外先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弥补方向,设计威海市循环农业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本文得出的以下主要结论:威海市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沼气利用型发展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生态链延伸模式四种;但威海市这几大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推进程度和实施效果较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提出威海市循环农业未来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五方面:加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整体规划,完善循环农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调整优化循环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全程实行减量化农业生产模式和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 路径优化。
  
  Abstract
  
  Agricultural economy, as one of China's three major industrie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health and stability. However, in the current era,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land in China's rural areas continues to decline,approaching the country's 1.8 billion land line year by year, and the input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On the other hand, China's agriculture suffers from serious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st agricultural participants only care about immediate interests,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ab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etc., resulting in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is contex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ust be based on the long-term,in line with 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eihai is a famous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 jiaodong peninsula area. Weihai is now facing a critical stage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Developing circular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Weihai to overcome the contradi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irculation economic theory, the industrial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conomy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iscussion and check data to study the form of Weihai city cyc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in Weihai city cyc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foreign advanced cyc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Weihai cycle and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direc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path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Weihai city.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modes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Weihai include methane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 crop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 leisure tourism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and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hain extension mode. But this a few large cycle of Weihai advance degree and the effect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is a certain gap,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the future of Weihai path mainly includes five aspects: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cyc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improve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support policy,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ully implement reduc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mprov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circula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ptimization。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威海市农业发展现状。

  
  威海位于山东省,其东西最大横距 135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81 公里,海岸线长达 985.9 公里,总面积 5797.74 平方公里,其中土地总面积占 408 平方公里,农业发展水平在其经济整体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至去年底,威海市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发展水平都上升至了新的高度。其中,农业总产值达致 54.13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比增长近两个百分点;林业相较于去年同比增长与农业相近;畜牧业总产值增至 31.66 亿元,同比上升了 4.3 个百分点;渔业总产值增至 121.32 亿元,同比上升了 4.3 个百分点,它是集中产业中上升比例最高的。
  
  对于威海市的农业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对其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生态农业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举措,而且作为示范带头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推崇。截至当前,威海市又新增了 12 家新型的生产示范基地,5 家休闲农家旅游示范区。就当前实际看,威海市农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尽管未来展望美好,但是本身仍然存在固有的缺陷,比如:基础薄弱;传统种植方式占比仍然较大;新型农业仍处于未达至成熟,仍属于探索阶段;网络监管覆盖面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期过度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新型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土壤修复等等。
  
  二 威海市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
  
  自本世纪初开始,中央亲自下达红头文件,明确指出:循环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这需要全国各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一起为农业的发展创出新的天地,其中重大的举措有以下两方面:2007 年科技部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也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2012 年,“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循环农业科技工程”盛大展开,使得我国循环农业迈向了由理论向实践跨步的新台阶。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农业的可持续,通过实践和理念的结合之后逐步运用到农业中,以实现减少资源的过度投入、延长农作物生产周期和保证农业生态良性发展的有效循环。该循环农业理论是一种引领新潮的理论,它以拓展农业经济为目标,以便于最终实现农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发展的关系。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呈现为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单项模式;而现在的循环经济则主张的是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生态循化农业能有效的帮助农作物实现再生产和再利用,通过家禽便秘物的浇灌能够增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从而促进果、疏、粮等农产品增强质量和数量。因此,威海市发展循环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威海市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山东省威海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立足于当前地区农业实际发展现状,通过理论的引导(具体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整合出威海市在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即将迎接的新挑战。同时本文也参照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进行了总结,同时大力开展农业改革。本文将根据论文要求进行实地调研,从当地政府机关、关联单位和农业生产户进行实地走访,对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真实、系统的评估,在分析总结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基础上,为威海市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当地循环农业发展做出实质性努力。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当前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模范作用,经济的快速进步、政治环境的稳定、科技水平的发达都成为中国的新名片。除此硬件之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得到升华和满足,“边污染边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最为实用的手段和措施,经济生产总值已经不能够作为衡量的唯一依据,生态、环境等等逐渐成为新的衡量指标。不仅仅在国内,国外的许多国家早已适用这样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现代经济的可持续成为追逐的新目标,“循环农业”这样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总的来说,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某些方面的理解或是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困难存在,因此,需要对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先进理论进行考察和探究,以便于找到一条特色的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以此为指导,更好的、有效地发展中国农业经济。
  
  (二)实践意义。
  
  该论文所阐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作为国内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先锋,一定程度上开创了国家经济的新纪元;二、山东威海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的开展为我国生态发展和农业品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条件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威海市的日渐繁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显露出来,旧式的农业经济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相比之下,新型的农业模式逐渐成为老百姓关注和青睐的首选目标。“循环农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资源集约水平的新型农业经济模式。进一步探究目前威海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现状、剖析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实现威海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资源更节约、生态更友好、成本更低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进展。

  
  在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1 世纪初期,循环经济农业一词就已经在《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中被提及;随后,陈德敏(2012)经过农业发展研究,提出实行“循环农业”,尽管这一理念被提出,但是适应性仅限于理论范畴,并没有付诸于实践中去;周震峰等(2004)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针对“循环农业”发展方式提出新的发展方向[1]。郭铁明(2004)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模式”的发展概念,其具体表现为:
  
  生态一体化;注重农业发展整合,以实现“资源、产品和再利用”三者之间的循环发展,帮助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平衡;实施“二低一高”战略,即:
  
  资源低耗能、污染废弃物低排放、高能量利用效率;生态连接与转换,在“内部食品”的表现中主要强调灌装材料和能源转换相互配合的经营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是连锁转型。常见的有:“粮-果”、“粮-茶”等;比如“粮-果-茶”、“粮-茶-果”、“粮-蔬-果”、“粮-茶-蔬”、“粮-果-茶-蔬”等复合生态系统的连接与转型[2]。
  
  叶堂林(2006)对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现有的发展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索[3]。孔令聪和胡永年(2008)分析了安徽省典型的五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并系统分析了该五种模式在安徽省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及核心作用[4]。李金才(2008)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和参照他国的优秀案例之后,对农业资源循环发展有了自身的见解,他研究了各生物体间的相互影响与关联,分析了生物系统与农业物质间的相互联系,他倡导循环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可划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和加强农业指导。对于实施区域山东省威海市来说,最初的目标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优化,将提高农业的综合实力水平作为有效条件[5]。
  
  秦文利和刘忠宽针(2016)指出:这些研究的实践意义大多仅限制于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学原理两种理论给与工作指导,同时为了权衡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稳定关系、完善相互之间的动态机制,采用核算体系和协调评估为指导,对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新模式中施肥量的进行田间调查法和室内分析法的研究[6]。随后同其他学者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主张将一切可利用的农业资源要素放置其中;王全海(2016)认为该种形式主要开展的就是多层次、互动共生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对农业经济进行工作指导,同时改善客观的外在条件,将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相结合,实现最终的作物培养与利用和集聚效应以及农业结构一体化,该模式的利用主要适用于大型的农业规模化的管理中。
  
  二是农业园生态格局[7]。在这样的格局中要求在农业发展中实现集中生产,将各个环节有效的集中起来实现资源和物质之间的相互循环,农业园生态发展的主要是“项目+基地”,然后按照分层次的组合执行战略进行工作的开展;三是区域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区域的优化布局成为我们合理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加强战略区域内部各生态机制的相互连接,最终实现经济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平衡。侯军明(2016)指出陈光辉的创新养殖信访室,将农业生产作为整个大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首要的目标是要做到生物物种的共生,其次是生态物种机能的相互流转,保证资源之间的优化和协调利用,以达到增强社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农业植被也需要我们采取高度关注的态度,农作物植被的有效种植能够起到保持水土资源平衡的优势,帮助净化地下水质,创造稳定生态环境[8]。第二种模式是互惠模式。张晓强(2017)将各个生态物种群的基本特征给与分类划分,然后将同种性质的物种群进行整合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职能,提升土地的生产力结构,实现互惠共生,促进资源的大规模生产[9]。不仅仅如此,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着力点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整合。
  
  代俊峰、莫磊鑫和曾鸿鹄(2017)在不同生物体位置中的,利用大自然的风能、太阳能、热能、水和土壤中自然生成的矿物质,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优化出更多的农业系统资源序列,加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为最终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奠定根基。在此模式下,生成的主要农业类型有:林果复合材料、渔业复合材料等等,其耕种的主要模式为集约型耕作,浇灌措施为旱地节水型灌溉模式[10]。第三种模式是观光旅游型。观光旅游型的农业经济模式适用范围集中于交通便捷的城市郊区,以独具特色的美食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依托,满足游人娱乐、餐饮、观光三位一体目标的特色农业产业。第四种模式是物质多层利用型。
  
  该类型定义的核心在于增加生产环节,通过对旧式的单一耕作模式、渔业养殖、废物再利用三种形式的有效整合,达到整体资源的优化再生,实现“高产、高效、低耗”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的本质就是物质能量的多重应用,借用多级化的农业方式放入到良性循环系统之中,通过完整使用资源系统,将废弃物放入沼气生产池中,实现循环农业链条的纵向提升。
  
  二 国外研究进展。
  
  在国外,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循环农业起源于有机农业,这一理念最早是在 20 世纪初期由着名学者 king(1909)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概念是在中国实地考察之后才有的。第二阶段是 1930年,英国学者 A.Howord 在 king 研究的基础上又做了更深层的探索分析,使得有机农业不再仅限于理论,而是向着实践迈进。第三阶段是 21 世纪 70 年代,着名学者威廉姆.奥尔布雷克特在研究有机农业时将生态学理论应用其中,进而提出了“生态农业”这一新的理念。Albert Howard(1935)系统论述了土壤质量与动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提倡有机农业这一发展模式[11]。第四阶段是 21世纪 80 年代,英国农业学家 M.washington(1981)就“生态农学”展开了新的阐述,强调:生态农业不仅仅需要坚持自我的坚持,降低成本输入,还需要经济上的支撑、环境上的响应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上的,要求我们立足根本在追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他还指出:生态农业是具有可持续性,是个动态的经济体,正是适应了“可持续”理念得出的结果[12]。综上所述,在 70 年代主要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80 年代主要向着生态农业开始转型;直至 90 年代,全球的生态农业已经初步成型。伴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思潮的蔓延,生态农业已经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积极反响且实践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之中,它已经成为重要的实践形态之一。
  
  当前的西方各国,早已将“循环”这一理念放到了农业中去,通过产优结合的方式改善传统农业结构,帮助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循环再利用,在循环的过程中,将危险物进行过滤,保证农业从种植开始能够实现远离污染和危害,真正意义上做到生态的第一步。因此需要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将“循环农业”理念被推广起来,为国际农业发展做出有效的贡献。自 1970 年起的这十年间,各式各样的农业发展协会逐渐被建立起来,例如:1972 年国际有机运动农业联合会成立(即: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简称:
  
  IFOAM),它是最早也是最大的农业民间组织;同一时期,国家级农业联合会在法国盛大成立(即:法国农业合作联盟),以及到现在的全球最大的农业研究所 FiBL。对于有机农业来说其发展也历经了近 70 年的时间,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大规模的全球模式。国外学者针对循环农业发展进行定量测算,如 Kruseman对农业体统进行定量评估,并指出农业可持续性即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13]。EJ Enyedy 等(2001)综合分析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设计了涵盖土地质量、农业管理、农作物产量等八大指标在内的测算体系,定量准确的评价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14]。Kersebaum.K.C.等(2003)重点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景观方面进行评价指标和相关因素的测定[15]。
  
  众多学者都本着生态理念对农业展开科学研究,他们将现代第一二产业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具体表现如下:21 世纪 80 年代,首个生态园在丹麦成立,命名为:克伦堡生态工业园区。随后,在美国、欧洲各类性质的生态工业园应运而生,建立生态园最多的国家当属于美国。21 世纪 90 年代初期,美国在原先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更好的进步,包括 15 个示范项目和 4 个最具代表性的示范园区。在它的带动之下,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等纷纷开始着手此事,不仅仅将其本质保留,还根据本国的特色有了一定的改进和优化。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主要内容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循环农业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 循环农业
  二 生态农业
  三 永续农业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 循环经济学理论
  二 产业生态学理论
  三 生态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模式评价
  
  第一节 我国循环农业主要模式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循环农业主要模式
  二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一 威海市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二 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三 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四 威海市发展循环农业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方案评价
  一 威海市四大循环农业模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 威海市四大循环农业模式的方案评价
  
  第四节 威海市四大循环农业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一 秸秆利用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二 观光生态应用问题分析
  三 产业链延伸应用问题分析
  四 沼气利用应用问题分析
  
  第四章 国外典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第一节 国外典型循环农业实践

  一 美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 德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三 日本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第二节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一 健全的法律体系
  二 注重农业技术推广
  三 重视技术研究和教育
  四 经济政策及行政支持
  五 多元主体的参与
  
  第五章 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径优化研究
  
  第一节 路径优化调整原则
  
  第二节 路径优化及保障措施

  一 加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整体规划
  二 调整优化循环农业生产组织结构
  三 全程实行减量化农业生产模式
  四 完善循环农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
  五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第六章 总结

  本文以循环经济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经济三大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查阅资料等形式研究了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以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国外先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弥补方向,设计威海市循环农业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本文得出的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威海市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沼气利用型发展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生态链延伸模式四种。

  二是威海市这几大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推进程度和实施效果较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提出威海市循环农业未来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四方面:以农户为单位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基地项目模式、立体复合型农业模式和减量化模式四种,以期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传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坚持政府为主,全民投入的原则;节约为本,效率优先原则;学习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的相关举措,坚持市场经济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思想基本原则。

  四是为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径优化提出方案,主要包括五大类,分别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基地项目模式、立体复合型农业模式、实行减量化模式和调整优化循环农业生产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
原文出处:张煜琳. 威海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其优化路径研究[D].烟台大学,2019.
点击下载全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