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构建支撑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测绘工程专业特点,构建了3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7模块74门课程构成的支撑课程体系。首先根据每一门支撑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赋予相应的权重,然后由2 ~3门课程支撑一个指标点,由若干个指标点再支撑每条毕业要求。
3.确定评价的达成标准
每条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多门课程的评价值之和即为该指标点的评价值,根据本专业的毕业要求,经学院认证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认定,课程评价阈值确定为70%,则每项毕业要求所含各指标点的评价值的阈值为0.7.每项毕业要求所含指标点的最小值为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值,因此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的阈值确定为0.7.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计算结果达到或超过0.70,即可判定为“达成”.
4.评价依据
在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前,由专业认证评价小组依据课程与评价指标点之间的支撑关系、课程的教学大纲等,对每门课程评价材料( 主要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大作业、报告、设计等) 的合理性进行判定,经判定合理的评价依据才能应用于评价[9].评价依据确认的方式是应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进行,如图3所示。
5.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计算
以毕业要求4为例,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计算,评价周期为2年[10],课程评价结果取各年度最小值,指标点评价结果取各指标点最小值。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支撑课程、课程权重见表1.
对支撑毕业要求4的12门课程通过合理性确认合格后,逐门、分年度进行了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4达成度评价结果汇总见表2.
依据评价的达成标准0.70,由表2可知,毕业要求4的评价结果为“达成”.同理对其他11条毕业要求依次进行达成度评价,评价结果均为“达成”.
四、结束语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定量评价的前提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关键是合理分解毕业要求指标点、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支撑( 数量、权重、考核方式等) ,目的是将毕业要求落实到每位老师和每门课程。评价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毕业要求的整体达成度情况,为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提供量化数据支持,也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与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玲,盛敏。深化认证标准理解,提升自评工作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113-118.
[2] 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1.中国大学教学,2014(6) :9-16.
[3] 邵辉,陈群,徐守坤,等。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J].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3) :114-117.
[4] 欧红香,葛秀坤,邢志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5(10) :4-5.
[5] 李伟明,邵辉,蒋必彪,等。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的本质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 :54-55.
[6] 于胜文,刘智敏,韩晓冬。从注册测绘师制度和专业认证谈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讨[J].测绘科学,2014(4) :169-172.
[7] 郭宗和,于广明,郑进风。问题研讨式教学法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3(1) :187-188.
[8] 刘超,王列平。浅谈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J].全球定位系统,2014,39(1) :91-94.
[9] 刘海砚,孙群,吕晓华,等。突出能力培养的地图制图专业综合实习[J].测绘科学,2014,39(3) :157-160.
[10] 焦明连。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测绘科学,2015,40(11) :182-186.
[11] 张兵,韦锐,查勇,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测绘通报,2016(4) :133-137.
[12] 李长青,王会珠,崔有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研究[J].测绘通报,2016(5) :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