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四大名著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研究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岑泽丽
发布于:2018-03-30 共4630字
  论文题目: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例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 应深入挖掘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情怀, 并且结合现实生活, 特别是立足于当代大学生活, 对它们进行现代解读和阐释, 分析和归纳其时代意义和现实启示。在具体教学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以中国四大名着教学为例, 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 传承; 创新;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对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说明和全面部署, 纲要指出, 大学阶段, 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 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 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如古典诗歌、散文、小说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中, 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人文情怀和语言艺术, 并且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 特别是立足于当代大学生活, 分析和归纳它们的时代意义和现实启示, 既让这些古代文学经典能够与时俱进、古为今用, 展现时代风采, 又能让我们的学生从中更好地汲取智慧和营养, 完善人格修养、提高道德品质, 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的新青年。本文以中国四大名着的教学为例, 来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情怀---以中国四大名着为例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政治理念、价值追求、人格修养、独特品质、社会理想的精华, 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我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必须围绕这些核心思想理念逐步展开、不断深化、与时俱进。
  
  中国四大名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涉及到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婚姻爱情等方方面面, 我们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讲授四大名着, 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和当代大学生活, 挖掘和提炼出它们最激励人心的、最感人至深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 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和人生激励。如《三国演义》中最激励人心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是那种眼观天下、志在统一的英雄情结。《三国演义》表现的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国事情怀, 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 群雄并起, 逐鹿中原, 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中, 曹操、刘备、孙权脱颖而出, 他们胸怀大志, 都想建立政权实现统一, 三国鼎立后, 三家也没有停止斗争和战争, 仍然追求统一全国。这种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气质和关注社稷天下、追求统一的英雄情结是最打动人心的。《水浒传》中最感人至深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是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水浒英雄那种锄强扶弱、扶危济困的侠义情怀一直以来深深地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西游记》中最激励人心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是那种为实现梦想和目标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理想跋涉。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 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红楼梦》中最感人至深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是宝黛之间纯洁的爱情、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深情这种大爱的情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 围绕这些励志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 用小说中典型的人物或故事来进行说明, 不仅起到了有效导读的效果, 让学生可以快速地提纲挈领地把握四大名着的精神内涵, 激发他们的课后阅读热情, 而且可以给以他们正面的激励和启示, 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当担、追求公平正义和至善至美的品格[1].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和阐释---以中国四大名着为例
  
  在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经典的教学中, 一方面,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语言, 甚至是网络新词, 对经典中的人物、故事及思想观点进行现代解读和阐释, 让学生从中获得现实启示及为人处事的智慧和道理。另一方面, 要辩证地看待它们的当代价值。古代文学经典毕竟有自身的时代局限性, 我们要善于分辨精华和糟粕, 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再者, 我们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当代大学生活, 对古代文学经典进行现代解读和阐释, 增强它们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如《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 人应该居安思危, 不懈努力”.以刘表和刘璋为例。他们都是汉室宗亲, 但是他们都胸无大志, 在那样一个乱世, 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在和平年代, 他们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地方官, 但是在乱世却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最终被社会淘汰。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备, 他是个“注水的皇叔”, 出身微末但有英雄之志, 屡战屡败而不气馁,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雄霸一方。《水浒传》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朋友的义气:大义还是小义”.以武松为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武松的义气。武松景阳冈上打老虎, 为民除害, 是一种大义, 但是为施恩报仇, 醉打蒋门神, 却带有黑社会火拼的嫌疑, 而后的血溅鸳鸯楼事件, 草菅人命, 因为复仇泄愤而杀害了一些无辜的人, 这就不是一个英雄好汉的行径了。所以我们提倡大义的行为, 即做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 而不提倡小义, 即哥们儿义气, 所做的事与社会正义相违背。《西游记》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自在不成才, 成才不自在”.以孙悟空为例。孙悟空从一只没有任何规则意识、不服管教的天产石猴, 到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 到最终成斗战胜佛的人生历程中, 不仅要克服重重磨难, 还要经历精神上的炼狱, 最终超越自我获得人生圆满结局,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才必须要自我约束的道理。在具体教学中, 还可以结合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告诉他们自律的重要性、自律与自由的关系等道理。《红楼梦》旨在谈“情”, 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爱是一道永不消逝的光芒”.《红楼梦》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是社会的、人生的、女性的、爱情婚姻的重重悲剧, 但是宝黛纯洁的爱情、大观园里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情却是这个大悲剧的光彩和亮色。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启示意义---以《红楼梦》为例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对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做一定的调研, 然后从古代文学经典中总结和归纳出为人处事的智慧、经验和方法等, 用以指导学生在人际关系、竞争、友谊、爱情等方面的困惑。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或经常有困惑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得到相关启示。《红楼梦》主要描写贾家, 特别是荣国府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贾家共有多少人?据统计, 有的说是四百多人, 有的说是七百多人, 有的说是九百多人, 不管多少, 总之人数众多, 这样就会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鲁迅先生在他的学术着作《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人情小说。红楼梦中最受欢迎的人是贾宝玉, 他的身上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进步的民主思想, 他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去爱护、欣赏和尊重他身边所有的青年女性, 不论是丫鬟还是小姐, 他是百分之百的护花使者, 具有平等仁爱的民主思想, 而且他对世间万物还怀有一种生命的深情, 具有一种大爱的情怀。红楼梦中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首推薛宝钗、平儿、袭人三人。我们可以把两大女主角薛宝钗和林黛玉进行对比, 分析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她们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另外比较王熙凤和平儿不同的理家风格, 袭人和晴雯待人接物的不同,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往往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人生结局。我们还发现小说中有三种尴尬的人际关系, 一是竞争型人际关系, 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既是好姐妹, 林黛玉又把薛宝钗当成她的情敌;二是不平衡型人际关系, 比如邢夫人和王熙凤既是婆媳关系, 另外一方面, 王熙凤权倾一时, 邢夫人失势不讨好;三是利益连带型人际关系, 比如赵姨娘和探春, 她们既是母女关系, 另外一方面, 探春是小姐是主子, 赵姨娘是半个奴才。针对这三种尴尬的人际关系, 提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供学生参考。最后结合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实际情况, 提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这种教学既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分析古代文学经典, 又能使它们给学生提供有益的现实启示, 使古代文学经典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四、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以中国四大名着为例
  
  首先, 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 已经学了十几年语文,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 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红楼梦》之前, 提前让学生进行阅读, 并且提出一些问题, 让他们课前思考, 如“《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着作?”“怎样理解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贾宝玉身上所体现的浓厚的人文情怀和进步的民主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和以前小说、戏剧等的爱情描写有什么不一样?”“宝黛爱情失败的原因”等, 上课的时候采取探讨式的教学方法,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回答、讨论, 老师再进行总结和指导。这样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积极性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取得真正好的教学效果[2].
  
  其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深刻理解古代文学经典思想内涵的基础上, 用现代的视角对它们进行解读和阐释, 让它们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 这也是文学或文化的一种创新。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 应该培养学生文学或文化的创新意识, 鼓励他们结合现实生活去解读和阐释古代文学经典。例如在中国四大名着的教学中,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故事改编成小品、情景剧等来进行演绎, 这样促使他们去细读原着, 去查找资料, 去品味人物和故事, 去思考这些人物和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 从而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入和深刻。
  
  再次, 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是中华民族的血脉,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 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我们的大学语文课, 讲授古代文学经典, 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基本功, 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去吸引学生, 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时代魅力, 从而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参考文献
  
  [1]廖启云, 李霞。浅析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 (5) :67-68.  
  [2]弭良满。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研究[J].语文学刊, 2017 (5) :169.  
  [3]方爱莲。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性的分析--以诗歌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17 (6) :65.
原文出处:岑泽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2):51-5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大学语文论文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