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除了传统对企业的忠诚、服从精神外,更加注重劳动者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有资料显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第一基本要素。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核心,它是从某一点或某一问题出发,利用自身的想象力沿着不同方向或不同视角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加工、重构和思考,旨在突破原有思维限制,寻找新的途径与方法使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
微观经济学是运用不同方法和思维,通过对各微观经济领域的多维研究,实现解决稀缺资源最优配置问题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这一特性,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角。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是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经济学理论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获得与应用的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 微观经济学发散思维的形式
微观经济学发散思维形式包括方法发散、因果发散、演绎发散、逆向发散等。
1.1 方法发散
所谓方法发散就是对同一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假设、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比如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为了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和生产要素最佳组合问题,微观经济学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1.2 因果发散
所谓因果发散是指围绕某一事件的发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其在经济层面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或者是根据某一经济现象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导致产生的原因。由此可见,因果发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因向果发散,一是由果向因发散。由因向果发散,资源的稀缺性充分体现了这一发散特征。由果向因发散的情况,在需求的影响因素、供给的影响因素、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比比可见,教学中可先向学生一一分析各影响因素,然后给出一个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1.3 演绎发散
从一般认识到特殊的认识与研究就是演绎,而微观经济学中的演绎发散就是围绕一般情况,根据各种推理的必然性展开演绎思维, 用演绎沟通微观经济学知识间的联系。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演绎发散的恰当运用不仅能使经济知识纳入系统之中,还有利于把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起来或纵向深入,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经济思维都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
1.4 逆向发散
所谓逆向发散就是对某一经济事物或经济问题根据它的特点从常用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探索和研究, 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在市场失灵这部分教学内容,关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是从政府的角度提出来各种干预策略,接着又从市场的角度提出了私人解决方法和条件(即科斯定理)。这里的私人解决方法,相对于政府的措施而言,就是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方式。
2、 微观经济学发散思维的培养
2.1 转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让他们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作为大一新生,许多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单一的、线性的,看待问题视野比较狭窄,缺乏灵活性,想问题、办事情往往局限于一个方面,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人际关系也不十分融洽。
因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第一步是转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让他们逐渐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2.1.1 设置开放的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经济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广泛性与活跃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首先要吸引住学生。因此,设置的经济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教学中最好选择学生可接触范围内的一些经济问题或一些经济热门话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如“中国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延迟退休制度为什么会在我国提上议程”。在实际教学中,可将这些问题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准备。为把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与气氛中转变原有单一、狭窄的思维习惯,教师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大胆发言,并对他们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同。
2.1.2 利用图形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到图形分析经济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利用图形分析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将经济理论与图形结合从多角度分析经济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目的。例如:教学“均衡变动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可根据原理设计一道理论与图形相结合的题目,如某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导致许多地方干旱,蔗糖产地广西和海南尤为严重,试结合图形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这一情况对冰淇淋市场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可告诉学生首先要假设原来的冰淇淋市场是均衡的,然后根据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推断出题目中描述的情况对冰淇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最后结合图形从不同情况分析炎热的夏天严重的干旱对冰淇淋市场的影响。炎热的夏天会使消费者增强对冰淇淋的喜好,市场对冰淇淋的需求增加,而严重的干旱会使蔗糖的产量下降,价格上涨。蔗糖是冰淇淋的原料之一,蔗糖价格上涨意味着冰淇淋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上冰淇淋的供给会因此减少。在明确了冰淇淋市场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后,要对需求增加与供给减少的幅度分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是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供给减少的幅度;第二种情况是需求增加的幅度小于供给减少的幅度;第三种情况是需求增加的幅度等于供给减少的幅度。
图1是第一种情况的图形反映,从图形上可以看出,随着需求大幅度的增加(需求曲线由D移动到D1),供给小幅度的减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1),冰淇淋市场的均衡状态由原来的E(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移到E1(需求曲线D1 与供给曲线 S1 的交点),冰淇淋市场的状况是量价齐升。
图2是第二种情况的图形反映,从图形上可以看出,随着需求小幅度的增加(需求曲线由D移动到D1),供给大幅度的减少(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1),冰淇淋市场的均衡状态由原来的E移到E1,冰淇淋市场的状况是量跌价升。
图3是第三种情况的图形反映,从图形上可以看出,当需求增加的幅度与供给减少的幅度相同时,冰淇淋市场的均衡状态由原来的 E移到E1,冰淇淋市场的状况是量不变但价格上升。
2.2 转变教学方法
微观经济学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演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法,通过探索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贯穿使用,让同一理论或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这些教学方法都能把学生积极带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相互交流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会越来越开放,思维的发散性也因此得到提高。
2.3 加强课堂内外训练
发散思维的培养要想取得有效成果,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必不可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训练。同时还要结合现实社会经济现象,设计一些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课后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学习,并在下节课交流彼此研究或讨论的结果。
3、 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应注意的事项
3.1 要注意抓住主题或主要问题进行发散,不能不着边际的发散
发散思维应该是有目的发散,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又要防止学生漫无边际的发散。发散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发散。这“一点”,就是指事物所反映的主题或主要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抓住主题或主要问题进行发散。只有这样,才会使发散思维产生真正的效应,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2 对发散思维的作用认识要客观
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打破思维惯性,思考问题时能不拘一格,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提出不同的设想,为解决问题提供多种思路和方案。人们可以根据发散思维提供的丰富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
虽然发散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明它的作用是最大的。在微观经济学中,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发散思维分析,目的在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而这就是聚合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发散思维是基础和核心,聚合思维是支持性因素,以发散想像寻求思维的广度,以聚合推理获取思维的深度。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创造性思维的完整性。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要从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着手,也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顾此失彼。
3.3 教师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过程中的态度
3.3.1 心情不要过于急迫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维习惯,不是旦夕之间的事。微观经济学课程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其经济学思维方式也是他们以住学习中很少接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由浅入深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不能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急于求成。倘如此,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
3.3.2 积极提高自身发散思维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教师也要积极的学习发散思维的理论知识,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使自己具备发散思维的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这样,教师无论在教学设计中还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都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运用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海艳.发散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及路径选择[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06):27-29.
[2] 唐 敏,方 珍.发散思维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2013,(04):10-11.
[3] 刘汉民.论大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1):173-174.
1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1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及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适应社...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庞大体系的重要分支,以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与失业、通胀、经济增长等问题。这门课程是高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国民收入、失业、物价水平的测算指标以及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
一、实施讨论式教学的意义《西藏经济学》作为我院农林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已经有2年的教学经历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想着尝试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问...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湖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是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大学生参加工作遇到的瓶颈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这次调查采取的方法是问卷,遵循随...
一、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理论PDCA管理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PDCA管理循环最早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领域,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后来这一理论又应用到管理的诸多领域,成为改善...
1引言语言经济学(EconomicsofLanguage)是指从经济学的角度,用经济学的方法和手段思考并解决语言本身和语言习得中存在和不断出现的诸多问题.语言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为:⑴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⑵语言的使用体现经济价...
为了克服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实用性不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劣势,必须对案例教学进行改革,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对微观经济学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理论,增强微观经济学的实用性,实现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微观经济学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可操作性。应该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选取学生感兴趣,又能对难点问题进行可操作性实验证明的内...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它是研究如何使各项工程活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工程经济学应用工程学和经济学的综合知识,研究工程项目的投资问题和生产过程中的工程经济问题,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是以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各国经济活动之间关系,探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一门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深化、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学习本门课程通过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作用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