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平面设计课程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7-08 共2668字
论文摘要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程序和方法,把握不同广告媒体的特点与局限,了解广告传播方式以及制作与实施,能够运用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广告平面设计与绘制。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模式改革、产学研合作和学生成绩多元考核系统等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和实践。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1.教学方式应该逐步向引导式教学转变。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艺术个性,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结合他们的学习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这样既可达到教学目标又可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渴望知识的,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内在渴求,对待不同的课程章节应有不同的教学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服务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上追求的最高境界。要让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通过设计形式愉快地表达出来,并和教师、同学一起分享他们的创意和快乐。奇妙的创意就是不断碰撞和交流的结果,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当形成这样局面的引导者。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用各种设计元素“说话”的,把色彩、图形、文字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来表达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情感。告诉学生设计方法,让其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体验创作过程中带来的成功的乐趣。
  2.教学交流的方式多元化。教师首先要充分做好课前的沟通工作,采取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或间接了解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他们的兴趣点,掌握他们的学习动向。其次,适当地注重他们的个性,综合各方的“民意”,提取“民意”的精华部分,在遵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照顾每个同学的不同需求,对于具有共性特征的“民意”,应加大重视力度,进行记录整理,这样又能为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进提供依据,既尊重了教学大纲的权威性,又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二、产学研合作:企业走进来,学生走出去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重心。这对企业和高等院校而言,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企业与高校在产品开发、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双方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对于高校而言,则是一项有着长期回报的教育教学模式。2008 年,完善教师团队后,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我系与相关企业配套的教学体系改革也全面启动,并且频繁进行对外交流和专业沟通,建立多处产学研合作基地,使宽视野宽口径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逐步成熟,成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良好实习平台。
  在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中,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设计师的社会价值高低的标尺。但这些能力不是通过教师传承给学生的,它是通过个人不断累积和持久培养才有可能形成的。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的这个大平台,把企业优势引入课题,如在讲平面广告设计基础、创意设计表现方法、设计要素等课题时,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对于国内外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案进行赏析,课外组织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观,通过优秀实例的讲解和直观的形象感受,让学生充实专业设计素养,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通过教学中的实训部分,结合企业实际广告设计项目进行创作与广告综合实践练习。因为是广告实际设计项目,学生的作品能否被采用就需要通过竞争,这种适度的压力感和竞争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激发设计灵感,发掘个人创意潜能。在实际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发挥学生个性,在注意客户条件和广告有效性等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通过实际项目的方案设计与实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能力便会得以成长。随着不同实际项目的完成,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得以提高、视野得以开阔,创作设计实践经验得以积累,最终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就会变得愈来愈强。这样的效果就是“企业走进来,学生走出去”的最终目的。

  三、成绩考核系统的改革

  分数,是一名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熟练程度的一个最直观的评价体现。分数的高与低直接展现出学生对这课程既定要求掌握的好与坏。一个合理的分数是对学生充分付出的一种肯定。很多时候课程分数的判定实行的是“一票制”,以最终交的结课作业为标准,只通过最后的设计效果给予相应的分数。这种机制忽略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努力与成长,很容易伤害追求上进学生的求知热情,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引入“企业走进来,学生走出去”后,将很大程度上对这种“片面”的评分机制作出合理的调整。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系统改革主要为了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平面设计应用能力和平面设计技能水平的阶段性考核评价体系,为实现培养高水平的平面设计师的目标而服务,通过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新的评分系统使用“20%+40%+40%”的分配标准,其中20%为学生平时上课的考勤和课堂表现;40% 为企业对学生在做实际项目中对项目的理解、掌控、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40% 为任课教师对整个课程中学生的进步情况、学习态度、掌握程度和结课作业效果做出的一个整体评价。整个考核评价系统结构既综合了实践表现,又体现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成长,也维护了课题纪律的严肃性。

  结语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但从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讲,高校也是生产特殊“商品”的场所,因此,我们将教学模式比喻为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通过对当前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考察,我们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不断地调整、变革,仅仅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设计水准的作品,已不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单纯目的。作为新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了解市场、着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取精神和合作意识。整个课程的改革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长;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把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放到实际项目中检验,真正地培养出有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兴宏等.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探讨.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 . 李红艳. 高职平面设计方向课程改革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2.13
  3.袁静.平面设计教学初探.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6.1
  4.张甲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分析.职教通讯,2011.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