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和合文化对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启迪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4-17 共4535字
摘要

  2013 年 8 月 19 日,***同志提出四个讲清楚,其中一个“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

  2013 年 11 月 26 日,***同志又一次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

  和合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要地位,“和合”本义为阴阳和合,即对立的统一,矛盾两方面的依存和互补,扩大为自然、社会、人际、文明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并在这种动态的冲突融合中“和合”为新的事物。 作为民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合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源泉,做好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一、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大重点,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 ,部分学生出现信仰缺失

  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绝大部分同学政治立场是坚定的,能够正确认清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坚决扞卫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但是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对政府、国家、民族甚至于我们的传统文化都产生了质疑。 社会上所报道的“黑奴窑工”、中国政府“反腐”、“裸官”、食品安全、司法公正等一些热点问题,引起他们的思考。

  (二 )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 、道德观总体健康向上的 ,部分学生出现个人享乐心态

  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价值观、道德观总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他们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愿意与社会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 但是当我们课堂讨论“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时, 很多学生表示要在保护自己权益的情况下才愿意扶老人;部分学生出现名牌崇拜,攀比心态,展示炫耀财富,崇尚个人享乐主义,心甘情愿地成为品牌的奴隶,注重自己感官享受,只是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个人欲望,同社会需要脱节,不能够正确辨识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和谐相处 ,部分学生出现社交恐慌

  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多数同学能够和谐相处。 他们愿意和周围的同学朋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在 QQ 空间、微博、微信这些网络世界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展示自己的喜怒哀乐。然而,此外,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温恭谦让、宽恕等做人准则被个人利益至上、自由主义等思想所侵蚀,不能把自己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去,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故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二、和合文化对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启迪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为我们正视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和而不同”等和合文化的思想精髓对我们在民族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合文化有利于民族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却总围绕着国家的统一、人际关系和谐,个人道德实践为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3]。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中介和基础。国家认同首先从文化认同教育开始,和合文化中的“融突论”在某个意义上是“变化论”。 “突”就是冲突、对恃、交易,“融”就是变化之化到了一定的限度,便进入变。

  加强对和合文化的认识,既能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激发他们对文化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 从而上升为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只有具有共同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爱国主义才具有了生命力,才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协商解决,各族大学生共同自觉地把爱国主义之情化为报国之行, 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二)和合文化有利于民族高校加强人生理想教育

  ***同志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合文化中渗透着丰富的中国式人生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和合文化强调以自身和谐为基础,然后家庭和睦,达到天下太平,这也是中国无数文人志士的最高理想和志向。 和合文化中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不可,却要在面临种种困难曲折下“为”,这就需要巨大信念的支撑。 对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精神的缺乏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承受“挫折”,难以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合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铸就了一种积极进取,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 部分大学生出现精神空虚与颓废的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中“立志”与“志向”的认识。 个人理想的实现要同国家、民族命运相联系,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结合,才有意义。

  (三)和合文化有利于民族高校提高个人修养教育

  在和合文化中要求人从自身修养做起,个人修养的提升能动作用于社会道德提升。 礼让和谐,加强个体的自我修养是中国和合文化的一大亮点。 孔子以“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树立了知礼、守礼的形象。 和合文化中的和爱原理、和立原理都讲到“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主观自律的精神,都有“克己”思想,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做到“克己复礼”。 这为我们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资源。“诚”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和合文化中提到“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礼记·中庸》),人们修养到“至诚”的境界,就懂世间一切道理,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作为新时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在完善自身修养中发挥自己能动作用,注重道德修养的个人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全面发展。

  三、在民族高校开展和合文化教育的基本途径

  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而不同”的思想,体现在政治观上,就是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注重“协和万邦”,注重民族团结统一,强调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 在民族高校加强和合文化教育,主要就是表现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以此来加强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一)充分认识在民族高校加强和合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和合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民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顺应时代需要。 和合文化中的很多思想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的社会和谐思想,“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的诚信思维方式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

  长期以来,民族高校一直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认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巩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 和合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同而和,和而不同,同而不断,继而不同,继续不断,生生不息。

  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进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 我们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提高各族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激励各族学生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

  (二)和合文化应积极融入到民族高校大学课堂教育中

  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应积极融入到民族高校课堂教育中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和合文化更要进课堂。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几乎各章节都渗透着和合文化,比如,在第一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章节中,从解释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到新时期的爱国者,到做忠诚的爱国者,都在进行和合文化的“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的章节中, 更是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作为重要的一个章节来特别强调。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当结合新的形势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讲解祖国的荣辱兴衰与各族人民的兴旺发达紧密联系在一起。

  课堂教学中, 要运用和合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师队伍建设。和合文化中有一个基本思想,就是道德教化是为政治国之本。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就更加说明了在位者身教的作用尤为重要。这些观点,作为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合文化中强调了“推己及人”的思想,运用到现代民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教育者平等对待学生。 教育者用爱心用真诚去感化学生, 塑造学生, 这样才能对被教育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的自身业务水平是体现其教学能力的一个方面,但其人格魅力、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教师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三)和合文化应积极融入到民族高校社会实践中去

  只有我们从心里真正认清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才能形成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各民族地区都是优秀的青年,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当地都有重要意义。我们让民族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认同民族团结,他们会影响到民族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意识。

  ***同志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在民族高校,要注意各少数民族节日。 在维吾尔族,回族学生中,他们过开斋节,在壮族学生中,他们有“三月三”,我们要抓住这些重要节日,一方面,可以向汉族学生讲解节日,可以让汉族学生更加直观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同时,也要安排组织好少数民族学生有过节的愉快气氛。 我们积极的引导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和合文化指导下,校园文化健康良好的发展,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过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民族团结事业,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带领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去做深入的社会调查, 使这些地区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社会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 习 近平.2013 年 8 月 19 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重要讲话.

  [2] ***.2013 年 11 月 26 日在山东曲阜视察工作中重要讲话.

  [3] 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40.

  [4] 张 立文.和 合学 :21 世 纪文化战略的构想[M].北 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4.

  [5] ***.2013 年 12 月 30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重要讲话.

  [6] 陈 维新.中 华民族与和合文化[J].中央民族大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8,(6):118-12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德育论文思想道德论文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