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中国梦”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中的融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10 共6125字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1].

  这是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和要求,进一步为广大青年明确了成长的方向和目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对 "中国梦"的诠释,更是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为每个青年播种梦想,让更多青年敢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 "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 "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把握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规律,着力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一、用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意义

  1.用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向我国输出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不断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而中国国内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时期,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各种文化及思潮,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困惑与彷徨,他们迫切需要得到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引领。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其具体实现形式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中央对 "中国梦"的诠释,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发展自信心,更引领了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激发他们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新的自觉。因此,在"中国梦"感召下,大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2.用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确立的社会发展最高目标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既是人的不懈追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马克思 、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每个人的使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活在世上的人都必须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把其内化为一种意识,进而变成强大的精神动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任务。[2]

  是否具有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和思想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大学生是否真正成熟、能否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他们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干扰。当下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对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影响颇深。因此强化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途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中国梦"传递给当代大学生的是无限的正能量,它不仅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彰显了传统文明的瑰丽色彩,还催生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与培育提供了最大可能性。在 "中国梦"的宏观语境下,国家重视个人价值实现的倾向日益浓厚,用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3]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责任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它指一个人对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环境、集体、个人等方面能自觉地承担份内之事的精神趋向,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实践、接受教育等之后所形成的一种主动意识。[4]

  高校的责任感教育主要是将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校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当前,"中国梦"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不可或缺的精髓和思想基础。因此,将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更要从多角度、多层次丰富和深化责任感教育的内涵。

  1.将 "中国梦"融入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负责,应具有热爱祖国的信念、情感及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历史传统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入手,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为载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等。

  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 "中国梦"首先是爱国、忠诚之梦,它既饱含着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它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始终坚持着中国革命、建设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同时更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这无疑能引导青年大学生更自觉地尊重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树立一心跟党走的忠诚信念。

  "中国梦"是民族振兴、立志报国之梦,它用历史和现实教育广大青年应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服从民族与国家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当前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中融入 "中国梦",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用共同理想武装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培养其理性智慧和大局意识,使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思考问题,在复杂的环境中辨别是非善恶,走出焦虑困境和现实功利主义,深刻领会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为了实现共同理想而付出不懈努力。

  2.将 "中国梦"融入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教育

  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必须将自己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中,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人类的每个成员,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承担者。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要从培养公民意识入手,结合唯物主义、环保意识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热爱人类、热爱社会、热爱家庭、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其社会、政治参与的能力,提高保护自然的能力,通过实践使个体发展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

  "中国梦"是社会和谐的梦,它的实现需要稳定、包容的社会环境。高校应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其公民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使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成为时代的先锋。

  "中国梦"是世界和平的梦,它的实现需要安定、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梦"不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世界共同追梦。促进世界的文明进步需要更多国际型人才,高校要以此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国际主义胸怀,树立全局战略思维,努力成为视野开阔、学有所长的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人才。

  "中国梦"是绿色环保梦,它的实现需要健康、平衡的生态环境。环保是美丽中国的基石,低炭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了国家重要议事日程,为实现伟大 "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高校应借机以生态文明教育为重点,引领低炭理念,创新教育形式,积极传播科学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出力添彩。

  3.将 "中国梦"融入对集体的责任感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共产党宣言》中就表明,未来社会是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正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利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要求在为国家前途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发展和个体利益。通常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要通过班集体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那个集体负责。

  中国人不缺乏梦想,却缺乏共同的梦想。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是 "中国梦"的独特精神气质,现实的 "中国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下强调国家富强与个人命运的高度统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划清了正当个人利益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界限,更强调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这种科学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在 "中国梦"的实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中国梦",适时强调集体责任感,既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容忍与控制,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放弃与负责;也让学生明确如何使个人的行为遵循集体的规范,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5]

  4.将 "中国梦"融入对个人自身的责任感教育道德不仅要求主体对自身以外的规则、规范负责,同时也要求主体对自己负责,因为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可能在处理种种关系时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个成年人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行为及其后果负责,是一种敬业精神,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就是要认真学习、勤于学业。进行个体自身责任感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明确以何种人生态度安身立命;还要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培养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从价值维度来看,就是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注重个人价值,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在强调国家、社会发展的同时并不排斥个人的积极性及其创造性的发挥。每一个公民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中国梦"正是在成就个人的基础上得以展开。融入 "中国梦"教育,必能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使其不惧困难、勇于担当、敢于创新,自觉地把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让知识在实践中内化为自身素质,外化为卓越的成就,在人生奋斗的历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高校责任感教育路径探析

  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作为其主阵地的高校应该以全国广泛开展 "中国梦"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明确责任要求,丰富责任体验,反省责任表现。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中国梦",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课堂是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主渠道。大学课堂教学应有意、有机、有序地让 "中国梦"教育活动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引导学生关注和正视国家、社会、民族、生态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激发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精神。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本身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责任感教育元素,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责任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将 "中国梦"有机渗透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形势与政策教育中,运用视频、案例、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方法,使责任感教育生动、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 "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更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并自觉承担各种责任,在追逐个人梦、"中国梦"的路途上奋勇前行。

  其次,高校其他公共课及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课程教学中渗入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教育者要让大学生明白 "中国梦"是青年成才之梦,只有刻苦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实践,在学术研究上勇攀高峰,毕业后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教育者还要鼓励大学生夯实基础,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实践能力,成为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报效祖国。

  2.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 "中国梦",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最主要的场所,其环境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开展 "中国梦"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它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帮助大学生陶冶情操、激发斗志、传承文明,在自觉不自觉中树立良好的责任习惯,培育责任感。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律组织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利用宣传栏、校报、电台广播等传统宣传阵地,以及校园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唱响主旋律,营造氛围,壮大声势;同时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 "中国梦"为主线,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专题讲座、演讲赛、主题征文、励志电影展播、图书推荐活动、歌曲传唱、志愿服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使 "中国梦"走进师生,增强认知认同,将责任感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大学生,引导青年大学生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自己的生命、生活以及朋友、家庭充满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同时,学校也要重点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做到责任感教育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在社会实践的体验中感受 "中国梦",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大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明白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才能磨炼自身的意志。高校在深入开展与 "中国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时决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融入创新元素,提高道德实践和责任体验的时代性和学生的参与愿望,引导学生真正深入社会实际,研究具体问题,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改造世界的胆识能力。

  一是将实践 "中国梦"与军训实践、国防教育相结合。感受中国军队文化生活,感受军旅梦,通过军事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培养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责任品质,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是将实践 "中国梦"与学术实践相结合。利用专业教育实训和见习指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负责任地开展专题调研,为地方政府建设和谐社会建言献策,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是将实践 "中国梦"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通过组织开展 "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活动,强化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学校还要不断创新载体,建立校外实践合作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在感受 "创新创业梦"中,培养敢于创造、善于成事、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的进取精神与探索精神。

  四是将实践 "中国梦"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

  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和 "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通过送科技、卫生、文化下乡,不仅服务社会,有利于促进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又锻炼自己,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之中,感受人生百态,感受世间冷暖,深刻理解责任感缺失对社会带来的威胁与不幸,从而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
  [2]黄启红.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中国梦"教育活动的"三个结合"[J].高教论坛,2013(7):10-12.
  [3]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15-16.
  [4]彭旭丹,安云芳.浅议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群文天地,2013(6):268.
  [5]姚桓,孙宁."中国梦":责任担当、精神能量与文化气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4):39-41.
  [6]范洁波.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J].高教探索,2013(3):151-15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