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增强藏族大学生英语朗读的训练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3 共4698字
论文摘要

  一、藏族大学生在英语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英语朗读方面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二级,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三级,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四级,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可见,准确流畅的朗读已经是对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但是就目前笔者所教的藏族大学生而言,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朗读方面重视不够,加之中小学考试乃至高考不考朗读,导致绝大多数藏族大学生在英语朗读中存在着严重问题,朗读过程中常出现语音错误,如加音、减音、错音及重音错误等;词错、加词、减词、语调错误、不当停顿、缺乏停顿等问题比比皆是。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朗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程度,笔者就所从教的藏族大学生朗读结果进行了测试。在测试前的半个月笔者反复提醒学生将所学的6篇精读课文务必读熟。经过预留半个月的朗读时间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测试以检查朗读效果。测试形式为:将所学过的一篇精读课文(所选文字共68词)的重点词汇设置为选词填空题,让学生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完成短文。短文设置10个空,给出10个备选单词,每空1分。若选词正确而形式不正确给0.5分。测试结果令笔者大为吃惊:所测试的三个教学班中的67名藏族学生平均分为2.76分。可见,学生如果没有进行诵读或缺乏诵读,就不能很好地培养起英语语感,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逐步建立起英语思维方式和能力,更谈不上系统的英语思维方式和能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藏族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鉴于此,笔者认为藏族大学生的英语朗读训练亟待加强。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西藏民族学院2012级慢班的150名藏族大学生做了关于英语朗读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8份。经过对这148份有效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笔者获悉67.6%的学生不常大声朗读英语。48.6%的学生对于现用教材的精读课文部分通常也只读一、两遍。37.8%的学生并未充分意识到朗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50%的学生认为朗读对英语语感的培养没有明显作用。可见,学生对朗读的意义根本没有正确的认识。

  二、英语语言学习中朗读的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的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弄透背熟,真正消化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亦强调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要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外语,朗读都是一种可以借助的重要学习方法和手段。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准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由于我国的学生英语学习缺少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环境,在他们学习的一开始英语形、声、义协调融合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时候,必须加强英语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也是培养英语语感的有效方法。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朗读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的感知、学习活动中,动用的器官越多,给大脑皮层的刺激就越强,印象就越深刻,也越有利于材料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朗读对于外语学习的作用也是如此,它调动了多种人体器官的参与。人在朗读时,眼睛首先感知书面语,然后把书面语的有关信息(视觉信息或表层信息)反映到大脑中,大脑根据各表层信息(词的形状、句子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词的发音及句子连读、停顿,再把确定下来的信息发往发音器官——口、舌、喉、鼻、齿,促使朗读者发出各种相应的声音,这些声音立刻传入耳中,使朗读者感知有声语言的声音符号和听觉形象并把他们反馈回大脑,最后由大脑根据视觉信息和听觉形象进行思维、联想和想象,并产生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至少有三种不同功能的器官:

  视觉、发音和听觉参与了朗读这一复杂的活动过程。

  多种器官的参与,尤其是发音器官的作用和声音的识记可以强化信息在大脑中的贮存,增加大脑皮层所获得的刺激和强度,加深信息处理的深度,记忆随之加深。语音对语言中枢神经的刺激同样会产生条件反射,读得越多刺激就越多,条件反射就会加强,信号就会在大脑里印记得越来越深。总的说来,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动觉的过程,可以达到综合的记忆效果。

  从生理、神经语言学角度来看,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语感是语言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应。实际上,外语语感的构建并非易事。美国语言学家奈达认为,如果要在语言如何搭配方面建立可靠的语感,就必须对成千上万的词汇反复听、反复说,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替代。生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专家把言语的发出到言语的接收过程看作是一个言语链,认为说话人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大脑中的活动是思想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大脑的思维活动就是语言符号、语义表达的协调与融合。学生究竟能吸收多少语言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对语言形式和语义内涵进行协调加工的运行质量。外语学习中,因为缺乏大量自然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有意识的听说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朗读兼具“听”和“说”的部分特征,是一种“准听”和“准说”活动,对外语语感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理论进一步证明,经常性的英语朗读训练有助于建立起英语词形声符和语义内涵之间的联系,形成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系统,培养出英语语感来。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逐渐培养。

  三、强化藏族大学生英语朗读的训练策略

  首先,加强语音训练。有研究者曾对民族大学生的英语语音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地域、师资、教材、母语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在语音学习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语音测试显示:20%的学生不认识国际音标,70%的学生误读国际音标。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语言首先是有声的。人正是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凭借有声语言,才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学一门外语,也同样应从语音入手。如果不先输入正确的发音,盲目追求所谓的流畅,会使错误的发音得到强化,从而影响言语输入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把好语音关,要求学生正确发出每一个音,要求按照内容正确划分意群,安排停顿;同时要求运用适当的重音、语调、节奏音律等。鉴于笔者所从教的藏族大学生英语语音知识非常薄弱,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的练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听所选材料的标准录音,把握好基本语音、语调、重音和感情基调,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诵,加强训练。英语朗读训练必须从基础开始,即从字母朗读开始,然后过渡到句子朗读,最后过渡到课文朗读。英语朗读要想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必须靠多读多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胡壮麟先生提出的“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的要求,为学生进一步掌握流利、地道的英语打好基础。

  其次,选取合适的朗读材料。根据文秋芳设计的少数民族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表,大多数藏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仅限于书本,这一点与笔者所做的调查是一致的。根据调查,笔者所从教的55.4%的藏族大学生用来朗读的材料是单词,27%的学生选择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仅有8%的学生选择课外感兴趣的文章作为朗读材料。以笔者所从教的藏族大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学体验英语基础教程》观之,这本书全册共12个单元,每单元的第二个板块为阅读部分,包括三篇阅读文章,其中两篇精读,一篇泛读。

  这些精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而且其内容和词汇并不像专业英语那样具有特别强的专业性,因此朗读起来也容易得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精读内容,每个单词,每个句子,尤其是固定句型、重点语法句子等,都要求学生多加朗读。精读的同时也要加强泛读。泛读的内容也要精选。选择泛读文章时紧扣教材、贴近生活、由浅入深。教师可以搜集与单元话题相关的短文(短文不宜过长、生词过多),每天一篇作为泛读内容,要求学生朗读三遍以上。单词读不准音或不会读是朗读中的一大障碍,一篇文章中如果有太多生疏的单词就会影响学生朗读的信心。因此教师所选取的朗读材料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现有能力,对学生而言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预定的阅读目标。对于阅读材料中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或句子,可采用旁注或尾注等方式给出音标和意思,必要时教师可以将生词或难句示范朗读或领读几遍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解决词语拼读的困难,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分了解单元内容,更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加强朗读指导。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胆怯心理,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朗读不敢大声。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主要是因为担心读的不好而不好意思大声读出来。为此,英语老师要注意帮助养成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和大声朗读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材料或者教师示范领读。在领读短句时,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待学生初步熟悉后,可以加速,慢慢增加学生跟读的难度。领读长句时,要教育学生注意句中适度的停顿,将一个长句分为若干个意群,根据意群停顿,将各意群读熟了后再读整个句子。

  这个过程也是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意群是如何变化的,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英语意群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句子,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然后让学生合上书,说说所听到的内容,检查听的效果。二是,也可以让学生和录音对读和听录音跟读。在听的过程中突然按住暂停键,要求学生读出下一句;教师可以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三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制作自己的朗读录音带,并根据学生的自制录音带开展朗读竞赛活动,同时教师可以把教学中的朗读内容和学生朗读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朗读的各项指标:语音、语调、节奏等制作量化评价表,对每个学生的每次朗读情况做详细的记载。进而对学生的情况做出归纳整理,并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从而促进学生的朗读技巧的不断提高,同时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最后,创设朗读环境。美国著名功能派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示人们:学习母语是说在前、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前、说在后。因此,我们学习外语只能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创造条件,而英语朗读训练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学习手段。然而绝大多数藏族学生具有害羞、胆怯心里,朗读不敢大声。我们知道,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得克服心理障碍,将所学语言大声地读出来、说出来。对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开口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前提前至少15分钟到教室跟着录音读,学生可以先小声跟着原声带读,再跟着教师有针对性地读。稍微读熟之后再跟着课文录音最大声、最清晰地朗读数遍以激发学生读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形成良好的读英语的氛围。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录音,不满意重来,直到满意,再与课文原生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有针对性的改正、提高。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经典电影,歌曲等语音材料,鼓励学生模仿朗读。而后开展经典段落语音模仿比赛以增强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当然,课外还可以组织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英语歌曲比赛、课本剧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直接感受,增强开口讲英语的信心,激发更多学生的朗读热情,使他们敢于开口、乐于开口。

  参考文献:
  [1]崔占玲.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的心理学研究——以藏族学生为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